南神道见闻之二——清微天宫

标签:
陈禾塬丹道文化考察 |
分类: 云游天下 |
http://s12/mw690/001oFdxmgy6MXVQ8yxR5b&690
御赐“清微天宫”
距离1989年7月第一次、2005年5月第二次拜谒武当山清微宫已然整整二十五年和十年了。这里的一切都与十年前乃至于与二十五年前,没有任何改变。
http://s3/mw690/001oFdxmgy6MXVZfEKSf2&690
青微宫远景图
http://s14/mw690/001oFdxmgy6MXW4NFyR4d&690
青微宫入口
http://s1/mw690/001oFdxmgy6MXW7FX8Ib0&690
青微宫香炉
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依然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耸立于九层台地之上。在五百米开外,远远望去,高高的台地入口处,左边那座琉璃香纸炉还在。琉璃香纸炉对面的那棵小树仍旧顽强的生长着,被祈福的游人拴了一些红色的平安带,显得有些生气。这棵小树下于2010年新添了一座巨大的铸铁香炉,上面阳刻着“青微宫”三个隶书大字,它们与左侧的琉璃香纸炉之间留出一条人行通道,似有迎送香客之意。
登上高高的青石砌就的台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在一大片平地上孤零零的坐落着这令人梦牵魂绕的小小四合院——唯一的清微宫标志,门额插入式镶嵌着四个圆形石雕刻字“清微天宫”。院落的右侧生长着一株三人合抱的巨大柿子树,深绿色的硕大树叶之间挂满了数百个黄灿灿的油柿。
http://s16/mw690/001oFdxmgy6MXWpKo2j8f&690
青微宫内图
进入石条围砌的门栏,两侧是供奉灵官的厢房;踏石级而上,两侧为配房,正面是大殿,内供玄天上帝,青石雕凿的神台庞大而坚实。神像前有拜台,但无功德箱,香客们的功德钱直接丢在一个瓦盆里。我们行了三叩九拜大礼,投了百元功德钱。一位满头白发的坤道师傅非常安静,她敲九声磬的声音与她的言语声一样,十分小声。坤道师傅很看重我们,主动为我们上香、祈福,并且详细介绍了这里的一切,包括很多人从未听说过的“妙岩观”所在位置。这正是我苦苦求索的三丰祖师面壁九年以修成神仙的地方——武当道教内部传称为“盐罐”。
http://s1/mw690/001oFdxmgy6MXWu6wU040&690
妙岩观内神座
此时雨越下越大,似乎没有住点的意思,但这丝毫没能阻止我们探求妙岩观的决心。我们冒雨来到妙岩观遗址,全身已经淋透了。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把我们惊呆了,忘却了满面、满身的雨水不住的往下淌。半壁岩房,飞拱而出,殿前陡壁悬崖,远望洞天灵光;半壁岩下,修一明清式殿堂,巨大的青石神台、神座静静的矗立着;房顶已经废毁,山墙上遗留着整齐的房梁檩条的插孔,隐约有方方壁画;更为称奇的是,房中有房,洞中连洞,神秘莫测。里面似乎有人隐修,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转瞬间,除了淅淅唰唰的下雨声,一切归于寂无。我拿着手机小心翼翼地进入洞中,有众多的星星点点式的小昆虫飞舞着,甚至有一条二寸长的银丝般的飞行昆虫从手机灯光前急速隐去,从未见过如此飞虫。然而却听不到任何声音。我开始有些害怕,于是我喃喃地念叨着:“三丰祖师啊,我是您的徒孙。您怜爱我的好奇,理解我的无知吧,我想与您对话。启迪我吧!”依然没有任何声音,看来,我的功德尚不圆满,缘分也不会完全到来。我三十五年仅拜谒祖师三趟,尚且有幸求得“妙岩观”的遗址;如若祈求祖师开示,自然尚需时日。贪求不得的。
清微宫是明代大修武当时首建(原址重建)的九宫之一,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居重要地位,位于武当山金顶以西的妙华岩东侧。其地向阳,群峰环列,冬暖夏凉,环境清虚幽静。
据考证,清微宫初创于唐宋,元代这里的建筑就颇具规模。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玄帝殿、山门、廊庑等31间,赐额“清微天宫”。明嘉靖年间再次扩建,殿宇道房达300余间。后因年代久远,一些建筑逐渐毁废,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当年清微宫的遗址,范围近千亩,由此可见它当年的盛况。
http://s16/mw690/001oFdxmgy6MXWz6YVh4f&690
青微宫大型外墙基础
清微宫在武当山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里曾经高道云集,是武当道教重要的讲学传道的场所,也是游方道士和金顶太和宫养老道士清修的地方。在元代,这里是清微道法向北传播的中心。那时的武当山道士文学素养较高,他们编纂刊行了清微道法等许多道书和经典,从而扩大了武当道教的影响。
游览交通线路:位于武当金顶以西约1.5公里处,从金顶下行前往路况不太好,行路时需小心谨慎。
拜谒神道线路:从南神道进山,45公里路程有20公里属乡间简易公路,几乎是单行车道,而且有一半被雨季泥石流冲毁,车辆难行。遇着雨季泥石流较多时,容易被困山里;更加让人望而却步的是,由山下径直上行近5000米步行登道,也是需要经受较大考验的。
2014.10.18. 陈禾塬 初稿
清微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