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诏安土楼

(2011-03-27 12:48:58)
标签:

福建

诏安

永定

土楼

旅游

      诏安土楼

 

在与广东交界的福建一侧,有一个“出产”土楼的县叫诏安县,诏安县隶属漳州市。而与漳州相邻的龙岩市,也有一个“出产”土楼的县,叫永定县。两个县相隔不过百来公里,却是山景相同,风光殊异,这不禁让人生出一些感慨。我们还是先来看两张照片。

 

1

http://s12/middle/4c53677an9f6f900d2d6b&690

这是一张来自网上的标准的福建土楼照片,也叫永定土楼,因为照片上的土楼“产”自永定。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或圆形或方形的土楼,让人过目难忘,它们曾经蕴藏着的神秘的生存砝码,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2

http://s6/middle/4c53677an9f6f934e9485&690 

这张夜晚的土楼更是漂亮,简直是天上宫阙。

 

3

http://s12/middle/4c53677an9f6f954b110b&690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福建土楼都是这样幸运和辉煌,起码诏安的土楼就不是。

在福建诏安县解放前有上千座土楼,据统计现在不到400座了,多数已经倒塌或者被“建设性破坏”,许多具有较大价值的土楼,也是岌岌可危。

 

4

http://s8/middle/4c53677an9f6f97cbcbd7&690

    舆论有很大的引导性和欺骗性。那天樵歌驱车70公里离开诏安县城寻找土楼。在一个叫官陂的地方,热心的当地人七拐八拐地把我引进一个巷子,把当地一座最好的土楼介绍给我。樵歌一看傻了眼。我原以为,福建的土楼都如上面的两张图,在葱绿开阔的田野中鹤立鸡群,如诗如画,人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眼前这座的土楼,却淹没在一片破旧的民居中,土楼本身也很破旧,与漂亮辉煌的字眼风马牛不相及。

 

5

http://s5/middle/4c53677an9f6f992b4964&690 

幸好土楼里面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座名叫“玉田楼”的土楼呈圆形,有三层,住着36户人家,一个门洞就是一家,每户人家布局都差不多,拥有三层住宅。土楼的中间是个大院子,或叫大广场,有一口水井,烧的柴火、养的鸡鸭、晒的衣服,以及人们的活动,都呈现在这个大院子里。

 

6

http://s10/middle/4c53677an9f6f9a9b1249&690

福建土楼也叫客家土楼。有资料说,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形成客家民系。出于互助生存和安全防御的需要,本姓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建筑——土楼。若要御敌,只需将大门关上,由几名青壮年守护,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7

http://s8/middle/4c53677an9f6f9cf46a87&690 

同样出于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客家土楼都建筑在崇山峻岭中。那天樵歌去寻找秀篆镇的土楼,按照路牌的指引,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在盘山公路上绕行了30公里。我一边开车一边想,数百年前还没有这条公路,那些客家人要走出深山,得克服多少困苦啊。不过和他们辗转万里的南迁相比,这些艰难也许算不了什么。

站在这些土楼面前,一种肃然起敬的热血会涌遍全身,那些黄土垒起的厚厚的高墙,那些屋顶上饱经风霜的黑瓦,那些脚底下屡屡被雨水和汗水洗涤的土地,无不显露着中国人一代代生存的艰辛。此刻,那千年不变的残阳已经不见踪影——天空飘起了细雨。

 

8

http://s4/middle/4c53677an9f6f9e0df6d3&690 

崇敬的心情逐渐走向凭吊。可以说,诏安的每一座土楼都已残破不堪。有些已经倒塌,有些正在倒塌。这些建于清朝年间的土楼,大部分都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旧中国的风雨没有摧毁它们,而在这个伟大的年代,它们却轰然倒塌了。想到这里,心情不禁有些黯然。

 

9

http://s15/middle/4c53677an9f6f9f7bdc7e&690 

这位兄弟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望着这座已经不能再居住的土楼,不知道他的心情和我一样,还是我的心情和他一样。

 

10

http://s8/middle/4c53677an9f6fa17dce37&690

这座名叫“百顺楼”的土楼已经彻底消失了,唯有门头上的一块石碑顽强地竖立在原地——像墓碑一样,纪念着曾经的岁月而不肯离去。

 

11

 http://s15/middle/4c53677an7657f6bcbf7e&690

诏安的土楼和永定土楼一样,都是大地的儿子,为什么一个辉煌一个潦倒?也许理由有一千条,比如没有资金,道路难修,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等等。但是依我看,理由只有一个:诏安的土楼恐怕赚不到钱,干脆放弃。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永定,那里的土楼分明已经变了味,变得城市化、贵族化、公馆化,那五彩的灯光可是数百年前的情景?

难怪现在全民少信仰,向钱看,原来根子在斯。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诏安还保持着一份质朴和悠然。那闲坐的老人,那懒洋洋的狗,都能让我们从时光隧道里感受到未被污染的气息。

 

12

 http://s3/middle/4c53677an9f6fa514a252&690

也许这份话题过于沉重。

献上一张秀篆镇土楼里孩子们的笑脸。

——这是一份期盼,也是一份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泉州的长桥
后一篇:俺去西藏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