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林逋黄贤宁波奉化象山港 |
分类: 文化越野(旅游散文) |
【东海野人的博客出版、刊登、转载联系方式:QQ——262376405】
文章说:
据《奉化县志》记载,林逋的出生地在奉化县杨村乡黄贤村。黄贤村在奉化县城东南,距县城约二十公里。临象山港。这里“岗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狂涛骇浪往来于外,茂树嘉葩掩蔼于中,龙盘而虎踞,泉甘土肥。”林逋的生父林钅弋和三伯林鐶在这里“课读、率耕、守真、乐善。”……据《明州府志》、《奉化县志》、《忠义乡志》记载,黄贤村还有不少有关林逋的遗迹。
一有“处士宅”。为当年林逋之居所。清朝年间,学者吴文江到黄贤访和靖先生的故居,留诗曰:“山回路曲白云深,书院依然额上林。不是先生故居处,将归归处更何寻。”“遗稿原无封禅书,真儒真识有谁如?自从湖上寻梅鹤,久使山中旷旧居。”
二有“上林书院”。原建大脉岙口,因古黄贤林氏住大脉岙里,后徙今址,因呼旧居曰上林……
三,村东有“清鹤桥”。光绪二十四年,由林鹤重修,系石拱桥,今尚在。
我又发现,《四库全书》收录的《浙江通志》对林逋故里早有记载,“林逋宅,嘉靖《宁波府志》:奉化县东黄贤村,宋处士林逋所居,后隐杭之西湖。”(《浙江通志》卷四十三)这段文字至少表明林逋在黄贤有“故居”,结合其他材料,可以证明,那是故乡的故居。
2007年7月23日,我应邀走访了一次黄贤村。
在地图上,我惊讶发现,黄贤居然是海边的一个渔村,面临象山港。
黄贤是省级文明村、小康村,还拥有一个省级森林公园,还是宁波人买别墅的地方。
《奉化日报》称:
新中国成立前奉化黄贤村有所以林氏钟爱的“梅鹤”命名的小学,后来奉化市在文物普查中还查到该校的校歌:“梅鹤学堂之名称,得之林和靖,孤山植梅三百零,骑鹤拒朝廷……”
我在徜徉现今的黄贤村时,发现这里的剧院叫做“梅鹤剧院”,公园的亭子上镌有林逋的诗句,可惜的是,我没有发现林逋的雕像,林逋遗迹的指示牌。
我想,在黄贤旅游开发后,林逋,这位著名的隐士的遗迹会被保护起来并予以开放吧?
我知道的一点点是,北宋文坛泰斗式的人物梅尧臣比林逋小三十五岁。
宋朝天圣年间的某一天,梅尧臣就似乎听见了也看见了,在西湖边上,有位姓林的人在琅琅诵诗,那情形如同瀑布从高山跌宕而下,望之可爱,即之愈清,用手捧喝,甘洁凛冽……
大约是天圣五年,林逋行将就木之前,青年梅尧臣往会稽寻访先祖梅福遗迹,交游名士。他在一个雪天里走进了西湖,走近了林和靖,那个高山飞瀑造型的垂老隐士。
梅尧臣在访谈中觉得他的谈吐接近孔子和孟子,话语接近韩愈和李翱——梅尧臣的言下之意,他造访的林逋不象个隐士,但是,他做出了隐士的诗:“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这是梅尧臣在《林和靖诗集原序》里透露的想法。
他体弱多病,终生未娶,也许,他在西湖栖隐,只是一种养生?却养成了西湖文化的一个道家的造型。
他的《山阁偶书》明明说了,他不是地道的隐士:“余生多病期怡养,聊此栖迟一避喧。”
他自己不做官却不反对家人、后人做官。他自己无后,侄儿及第,他非常开心。《喜侄宥及第》:“新榜传闻事可惊,单平于尔一何荣。玉阶巳忝登高第,金口仍教改旧名。闻喜宴游秋色雅,慈恩题记墨行清。岩扉掩罢无他意,但爇灵芜感盛明。”这是著名隐士林逋鲜为人知的“非隐”的一面。
从黄贤村的高处南向而望,就可以看到象山港了。宁波建城于唐长庆元年(821),以四明山为名,置明州,宁波人用明州或“四明”来表示籍贯,自唐始。
林逋对海边家乡的思念,有时以“四明”代指,如《送善中师归四明》:
这是村口的一个宣传牌。
黄贤村确实是“岗岭四合,隐然如大环”,隐隐约约的远方就是象山港的一部分。
村景:老屋,古木。
村景:古木,水沟。
村口公园里的亭子镌有林逋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黄贤的剧院就叫梅鹤剧院。
这个人工湖叫明珠湖,当地人当它是黄贤的西湖,四周别墅林立。
黄贤森林公园一角。
村景:山在村中,村在山中。
村景:山边的别墅。
村景:森林公园边的别墅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