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这是第十一次参加湖南的“两会”报道,第十次小住蓉园了。
今天早上进蓉园的时候,车上的温度显示是8摄氏度,看来今天又会遭遇阳光了。昨天,我心想,如果今天还是艳阳天,我就要写点什么来回报这无私垂顾的宇宙之光。坐在电脑旁,往右首一看,视线穿过阳台,还是那片在城市中心难得拥有的绿树林,也还是那么幸运,阳光照样铺陈过来,在树林中洒下那种微香的气息,造就氤氲一片。
蓉园的早晨就这样很惬意地进入心里去了。这种惬意,来自于阳台上和房间内跳跃的光线,那是少女般天真、醇和、坦荡和去饰的笑靥,一碰到她,就会有心跳气喘的感觉。感谢这冬天的、蓉园的阳光,这和夏天、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阳光。
夏天的阳光太过于猛烈,冬日即使用眼睛去直视也不会眼花,只有她才有这样的亲和力。和南非、台湾那种白白亮亮、一泻千里的阳光也不同,蓉园之光不那么直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至柔,熨平了情绪的波波折折;她象风,掀开了往事的一页一页,陷我于沉思。冬阳的种种意向,终归都是美的。她是外婆家土墙上倒映着的童年,是雪地上被水洇湿的脚步,是离别时候的长亭古道,是在零度以下冷水浇身后半天回不过神来的少年气盛,是为赋新诗强说的那种愁,是为人父之后的那份温情和持重。。。。。。。
最近看了一位长者关于梦的一篇随笔,讲他年轻的时候身轻如燕,疾走如烟,却常常把灵魂落在身后。读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媒体人一定要警惕丢失自己的灵魂!诚然,面对快节奏、琐碎、具体又风险四伏的日常事务,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要力求取舍的得法太不易。
联播365天都是上紧的发条。“两会”报道更是如此,程序性报道需要巨大的投入,忙碌的结果是的四平八稳的连篇累牍,要创新谈何容易。几天来,我跑断腿、磨破嘴、得罪人,内心深处的帆却始终没被风吹乱。这就要归功于蓉园的阳光了。
车前有一个红证,我可以自由出入蓉园,看到和享受由漫天阳光、遍地树林组合的优美环境。在用心享受这一切的时候,我猛然意识到,此时此刻,还有多少人无暇、无心、也没有条件享受生活的惬意!
这样想着,竟有了一个梦幻之境。我梦见阳光象一个探照灯,从蓉园出发,掠过烈士公园的水面,掠过京广铁路,掠过田野乡村,掠过广袤的丘陵和平原,她普照大地,给顺风者以鼓舞,给困顿者以激励,给潦倒的人以希望,给心灵以归属,给今天以明天。
所有评论,大概都有一个基本的立场,这就是我们的立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