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渊 文化学者
书生意气
今天,书法家李云老师给我展示最新作品《如意》,刚看时,我疑惑,为何把“如意”写成“如一”。李老师好像看出我的困惑,解释说:“罗先生,这是弘法寺方丈印顺教我写的字,他说‘如意即回头,一便是意!’”
看着这行云流水般的字,我恍然大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万物”是“一”也是“意”。而那回头的一笔,我更愿意理解为“坚守与回归”。
现在的文艺界,关键是要坚守艺术精神的追求,回归到艺术本身去创作。文艺之路,本是一条艰难的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的夹攻中,愈加崎岖得让众多文艺爱好者感觉无路可走。
纯文艺式微的时代里,那些被金钱吹捧出来的写手与“艺术家”以狂欢的姿态迈进市场,真正的文艺家们手执经典,痛苦的心灵在颤抖,在动摇。然而,那些批量生产的、廉价的、比泡沫还轻的作品,向原本就浮躁的社会散播着病毒,使人们变得更加焦灼、困惑、无助、迷惘、疏离、失落……
但是,在这一片混浊与阑珊当中,仍有太多太多的人,没有忘记对文艺的追求。因为真正的文艺会让人感到煦暖,让人看到希望;真正的文艺所追求的,是心灵的澹泊、宁静、宽柔;真正的文学是广袤的生命在历史的长空中留下的深深痕迹,是在迷惘的时代里夜行者破晓起程的启明星;真正的文艺或者就是原始生命的本身,是柔化在人类细胞中的命运残片……也许,这就是今天依然有那么多人对文艺不离不弃的真正原因。
李老师听完我的观点,忙点头道:“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被一部分人蹂躏摧残,像一场海啸,一次飓风,当海水退去,风暴远离,所有人都逃了,只有极少的几个人坚守在那。现在,正是人们返回心灵家园的时候。”
是的,寻找心灵家园,这才是坚守的真正意义!(此文已刊发罗志渊广州日报专栏【书生意气】)
请关注志渊微博,可在微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