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纯文学兼议《阿凡达》
(2010-01-14 11:19:44)
标签:
源灏罗志渊祁人纯文学三枪阿凡达文化 |
谈谈中国纯文学兼议《阿凡达》
作者:源灏
今天,看到华声在线精英博客首页置顶一篇题为“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揭晓”的文章,文中提到:入选的作家有:林非、史铁生、莫言、刘醒龙、阿来、梅山子、祁人、张振萍、源灏、施晗(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出生年月排列:此次入选作家的分布范围广,年龄跨度大,真正体现老中青三代作家。30后1位、50后4位、60后2位、70后1位、80后2位)。
其实,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与祁人都上了入选名单,又有幸与祁人在这里相遇,我是高兴的,另一方面,提到“纯文学”,中国又有多少人会关注呢?他们关注的是娱乐圈的那些事儿,张艺谋的低俗之作《三枪》,大街小巷的大叔大婶都在热议着。昨天看了何三坡的博文,是他女儿写的,大概意思是:《阿凡达》是梦想,张艺谋是垃圾。我也有同感,《三枪》之后,我看到的是一个堕落的张艺谋。于是,我写了如下评论:“《阿凡达》与《三枪》的区别:人家是为艺术而艺术,张艺谋是为钱而艺术;人家宣传的是精英文化,张艺谋宣传的垃圾文化;人家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注重人文关怀,张艺谋解构传统审美,注重愚弄大众。一句话:差太远了。”
文学与艺术是非功利性的,文学的原始功能是发泄功能。我曾说过,文学之于我,如同我命。文学是我活着的一种需要。我想写,那是因为我需要通过文学去发泄,使我的心情舒畅,让我能坚强活着。
坚持纯文学创作,也许是只有付出,没有收益的。因此,我非常敬佩那些致力于纯文学创作,而又无欲无求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作家的独立性,才能保持纯文学的纯粹性。而对于商人来说,这就是亏本的生意。现在的作家,有几个人愿意做这样的亏本生意呢?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纯文学只能在媚俗文学和庙堂文学的夹缝中生存,慢慢被边缘化了。而纯文学作家也陷入了泥潭,艰难地追求着曾经的文学梦。
也有人与我说,“源灏,你应该去寻找一条纯文学与市场相结合的路,让那些纯文学作家都能解脱生活的贫困,不再泥潭中挣扎。”后来,我又想,纯文学与市场结合,那就不纯了,肯定不能更多地体现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哲理性等,只能体现商业性。商业性的文学不是文学,只是打着文学的旗号做生意。郭敬明不就是打着文学的旗号做生意吗?我很钦佩小四的商业头脑,而非其文学才华。
只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纯文学,关注纯文学作家的生存状态。
在新的一年里,祝福中国纯文学,祝福中国纯文学作家,也祝福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