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昌湖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019-02-27 10:28:18)
分类: 教育论文

武昌湖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和面积

武昌湖,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望江县境内,长江的左岸。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串联湖泊,自西向东依次为赤湖、武昌湖、青草湖和漳湖。建国初期,进行河道整理,湖水位降低,湖泊面积缩小,一部分湖区被围垦,后将赤湖、武昌湖、青草湖统称为武昌湖。武昌渡拦鱼石坝将武昌湖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东侧为青草湖区,西侧为武昌湖区。湖底平坦,均以淤泥质为主,自东向西逐渐倾斜,其高程东部为10.70米,武昌渡10.00米,西部9.50米。武昌湖东西长27.5公里,南北最大宽度8.0公里,最窄处不到 1 千米。 水位 12 米时, 湖面有122 平方千米。其沿岸湿地面积达到8667 公顷, 1996 年被省政府评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有多条支流汇入,湖水通过人工河道幸福河和新漳河直接或间接汇入长江。 [1]

二、水系状况

武昌湖原属皖河水系。入湖河流的流程均较短,水量也小,主要有太慈河、茅池河和雅滩河3条,其中以鸦滩河最大,纳望江、太湖两县交界的褒隐寺水库来水。湖水出口有两处,一处在湖区的东北部赛口,由此分成两支,一支沿幸福河在怀宁县境内于皖河闸入长江;另一支穿漳湖于漳湖闸亦入长江;湖水出口的另一处在湖区的西南部,自郭家嘴经望江河与华阳河相通归长江。从1956年起对武昌河的水系进行治理;在望江河上建新开坝,拦断武昌湖和华阳河的联系;1957年皖河进行联圩工程,将金潭河、新坝河、漳湖的水域,并建巨网节理闸,拦断武昌湖与皖河的联系,入湖水只有经漳湖闸入长江一处出口。1958年在漳湖大面积围垦时,又在漳湖内人工开挖幸福河和新漳河,并扩建漳湖闸,至此武昌湖遂成独立水系。 [1] 入湖河流包括文殊河,易溪河,芦薪河,下游河流包括幸福河,新漳河。

文殊河,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石子港,邑北二十里,其水出值雪山凉泉,经慈湖畈、文殊庙入武昌湖”。(石子港原为文殊河出口,今白莲洲垦区。)今河上起凉泉乡磙子坝,北流经桃岭乡中部,于太慈乡白莲洲抽水机站以北会易溪河出横山嘴注入武昌湖。

易溪河,上起翠岭乡东北部,向东北流经茶安乡,过太慈乡吴家上屋转向正北,于白莲洲抽水机站以北会文殊河,流至横山嘴入武昌湖。

芦薪河,乾隆《望江县志》载:“芦薪港,邑北三十里,水出长岭鹧鸪山诸处合而成港,东北入武昌湖”。今沿河多垦,港已不存,仅余小溪石桥。上起长岭乡下天甫塘,向东流经凉泉乡,过茅家池入武昌湖。 [3]

幸福河,为宣泄武昌湖水河道。起自赛口镇,向北流经赛口、中洲两乡,汇入皖河。全长20.50公里(内有3.50公里为1959年人工开凿河段),汇水面积94平方公里,河宽200400米,首尾底高程10.109.00米。

  新漳河,1974年由人工开凿的垦区泄洪河道。起于武昌湖东北岸新闸,向东横穿大漳湖垦区,过漳湖闸入江。河北岸为中洲乡,南岸为大湾乡。全长12公里,河底宽20.0060.00米,首尾底高程10.309.94米。 [3]

三、水文生态

武昌湖三面山,一面滨江。北、南、西多为丘陵或间隔小圩,只有东部是地势平坦的圩区。1956年未建闸控制水位以前,195481日出现最高水位为19.64米,正常年份,平均最高水位15.20米;1956317日出现最低水位11.45米,平均最低水位11.60米;湖区多年平均水位12.5米,相应湖水面积135平方公里(合20.0万亩)(表3223),蓄水量1.48亿立方米。从1956年建闸后,1959714日出现最高水位14.88米,1973627日,水位14.64为第二个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0.78米(1974418日),从1960年以后25年内,为保证湖区的渔业生产和沿湖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湖区水位在正常年景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在11.5米,相应水面72平方公里(合10.8万亩),蓄水量10.2亿立方米。

湖水的透明度平均1.0米,溶解氧8.1611.78毫克/升,PH6.97.4,总碱度平均0.42毫克当量/升,总硬度0.72毫克当量/升,氯化物含量平均6.36毫克/升,硫酸盐平均4.79毫克/升,铵氧平均0.09毫克/升,硝酸盐氮平均0.10毫克/升,亚硝酸氮平均0.02毫克/升,硅酸盐为4.31毫克/升,碳酸盐平均30.43毫克/升,总磷0.98毫克/升。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武昌湖水没有污染物,水质良好,各种营养物丰富,有利于饵料生物和渔类的生长。

浮游植物平均含量136万个/升,生物量4.8077毫克/升,优势种群以绿藻、甲藻为主。

浮游动物平均含量9216/升,生物量较大,平均2.9038毫克/升,原生动物占总数88.5%,其次为轮虫。

  水生维管束植物每亩重1.075公斤,以沉水植物的马来眼子菜为优势种群。覆盖湖面12.1万亩,群丛生物量有9.3万吨。

底栖动物,由于武昌湖底淤泥肥厚,浮游生物和有机质丰富,有利于软体动物生长繁殖条件,平均76.45/平方米,重288.6/平方米,合计192.4公斤/亩。 [1]

四、植被

按照《全国湿地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对湿地植被类型的划分标准,武昌湖湿地植被可划分 7 种类型。

菰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浅水区。建群种为菰,高度15m,盖度 60%70%,伴生种主要有旱苗蓼。

水烛湿地:分布于浅水或沼泽区,建群种为水烛,高度11.2m,盖度 30%,伴生种有假稻、稗子。

芦苇湿地:分布于湖滩或浅水区,建群种为芦苇,高度1.25m,盖度 30%,伴生种有旱苗蓼、假稻等。

莲湿地:分布于湖泊浅水区,建群种为莲,高度 11.2m,盖度 40%,伴生种有荭草、旱苗蓼。

槐叶萍——满江红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浅水区,深水区也有零星分布,建群种为槐叶萍——满江红,伴生种有水鳖、苋菜、紫背浮萍等。

菱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深、浅水区结合部,建群种为野菱,伴生种有芡实。

苦草——茨藻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泊深水区,建群种为苦草、小茨藻,盖度 60%,伴生种主要有轮叶黑藻、菹藻、大茨藻、马来眼子菜。[4]

五、形成原因

现代地理的武昌湖,为古雷水的一部分。雷水,源出湖北黄梅县境,经宿松县入泊湖,串湖后流经望江县境东南至大雷口(雷港)入江。雷水自吉水镇至大雷口又名杨溪河。宋代以后,沙塞雷口,雷水改道由华阳入江。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雷水论》云:“吾邑之水以雷名……自其潴泽而言,则曰雷池;自其流出而言,则曰雷港。因而有雷沙、雷岸之名;因而有大雷戍、大雷郡之号”。又云:雷水“入望成巨浸,则荡为湖,流为吉水,汉晋之世出雷港,宋以来出华阳。其支流余裔别为杨溪,为县步河,汇而潴,则为武昌,为漳湖。望之四泽可统名之曰雷水”。现代华阳河为古雷水干流,宝塔河属古雷水支流。 [3]

 参考资料:

1.安徽省地方志编委会.安徽省志自然环境志:方志出版社 1999-01 :水文长江流域湖泊

2.武昌湖初夏.望江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02-20]

3.望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望江县志:黄山书社出版,1985:自然概貌:江河湖泊河流

4.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对武昌湖湿地植被的初步调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