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4c518e67g83e1877d85fc&690
从东山来到枫桥古镇,或可以说来到姑苏城外寒山寺。这样说,或许听起来知道的人会更多。“姑苏城外寒山寺”,其实,现在的寒山寺已属城内了,城市做大,这也很自然。
寒山寺,我也是故地重游。不过,眼前的寒山寺仿佛焕然一新了。这让我不知说什么是好。过去那种略带凄美的感觉已经没有了,一丝也没有了。但寒山寺北边的那座枫桥依旧,还是那样古朴沧桑地横跨在古运河之上。其实枫桥看上去也很平常,是过去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它之所以令人魂牵梦绕,都是因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引”起的。
站在古老的枫桥上,看脚下的河水苍苍茫茫,从远古流到我们触手可及的今天。想当年,张继在长安应试不第,失落、惆怅、无奈中归乡。乘舟经过寒山寺外的枫桥,眼前是一一寒秋的深夜,月沉落,重重的霜天里听到乌鸦的啼声;江边枫树下停泊的渔船星火点点,光影里斑驳的河水永无倦怠地流淌,寒山寺那悠扬的钟声,在敲醒沉睡的夜的同时,也给了他蓦然的惊悸。此时此刻,他站在船头上,漂泊在寒江中,好不凄凉!触景生情之中吟下了《枫桥夜泊》这一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今天,在现在人看来,张继后来中不中举也无所谓了。科举中了,当上官,也未必流芳百世。而他有《枫桥夜泊》这一首诗,就已经千古不朽了。这首诗让他一直活到今天,不但活在中国人的心里,而且还活到了日本人的心里。据说,这首诗早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中,在日本人人传诵,也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了!
寒山寺,也是因有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声名远扬的。可以说,许多人是先读了《枫桥夜泊》,为那诗句的意境所感染,然后才知道苏州城外有一古寺,名叫“寒山寺”。其实寒山寺早在六朝时的梁代就建成了,初始叫“妙利普明塔院”。到了唐贞观年间,天台山著名僧人寒山与拾得来寺院做主持,才改名叫“寒山寺”。我这次重游寒山寺,在没有被历史湮没的碑文资料上看到后这才知道的。
如今的寒山寺,作为一个有影响的佛教活动场所,香火是长盛不衰。人们在日渐繁盛喧嚷不息的古寺里,如何才能感触或领略到《枫桥夜泊》所赋予的那一份空旷与寂寥?原本只是很简单、很平常的钟声,现在也过于世俗化的洗礼了。在已经走到与金钱脱不了干系的时代,新年祈福钟声的预订,在让人们竞相大把抛出银子的同时,还能看到一点唐人的风采和他们闲情逸致的故事吗?往事不能回首了……
如今的枫桥古镇,也不是我印象中的古镇了。人来人往,车流不息,到处以崭新的建筑,改变着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的原有味道。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记了它原本是一座古镇;也许人们只记得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句,偶尔还能想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那又能怎样呢?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还有几人在乎这些呢?能想到有个寒山寺其实也很不错了。我喜欢词曲家陈小奇借助张继的诗作创作的那一首《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是呀,今天的你我,再也无法重复昨天的故事了!
http://s4/middle/4c518e67g84004ecbdc03&690
作者亲笔草书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一首
http://s6/middle/4c518e67g83e190be9945&690
http://s10/middle/4c518e67g83e1941617e9&690
http://s8/middle/4c518e67g83e196e74fc7&690
http://s3/middle/4c518e67g83e19b84ec72&690
http://s1/middle/4c518e67g83e1a331d000&690
http://s12/middle/4c518e67g83e1ab041adb&690
http://s3/middle/4c518e67g83e1af1a85a2&690
http://s12/middle/4c518e67g83e1b9126feb&690
[作者2010年1月拍摄于枫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