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4c518e67t8459a1951952&690
从瑶寨里出来,我和朋友搭中巴,沿弯曲的盘山公路向龙脊驶去。一袋烟的功夫,便到了龙脊景区的收票处。下车,购票,接下来就是登山了。
http://s4/middle/4c518e67t8459a635f813&690
山不算高,路不算长,走不到一半的路,就累得我浑身是汗,步履艰难了。身上衣服穿的不薄,但主要原因是好久不运动了。
http://s16/middle/4c518e67t847b2eb9a18f&690
http://s1/middle/4c518e67t736f87396240&690
时近中午,我们在半山腰上选一家农家菜馆,边歇脚,边品尝当地很有特色的竹筒饭。这里的竹筒饭与别处的做法不一样。据菜馆主人介绍,这里竹筒饭的竹子是清晨从梯田后面的山上砍回来的,绿绿的皮,淡淡的裹着一层白霜。每节30几厘米,一根竹子大约可做五个竹筒饭,大小不一,近根部的大些。把刚打的糯米用泉水泡过,加上腊肉、木耳、干笋等配料,从竹筒的小孔一点点灌进,不能太满,约四分之三就可以,最后用红薯做盖塞紧。水不用再加了,竹子本身是有水分的。烧的火用木炭或竹木等天然材料,三四个竹筒斜斜摆放在一个铁架上,既有利烧烤,又不会流失竹筒水分。火不可以太大,不然竹筒本身也会燃烧的。左右翻翻,约十分钟,水蒸气就从红薯密封处溢出,竹子、糯米的清香四处乱窜。然后调整火势,小火慢慢烧,翻得勤些较好,不使竹筒燃烧为宜。三四十分钟,竹子水分全部进入糯米内部,饭就做好了!
好吃!真好吃!此味难以言表,价格也算公道,28元一份,份量也不少。
http://s2/middle/4c518e67t8459ac1b9bf1&690
饭后,稍歇片刻,继续登山。行走在山腰的寨子里,看到木板上摆放着许多白萝卜,这是山上长的。看样子嘴就馋,我便向当地壮族妇女要了一个,用山泉水洗一洗,一口咬下去箩卜汁往外冒,脆甜可口,解渴开胃。
http://s9/middle/4c518e67t73a2920d3608&690
http://s4/middle/4c518e67t8459bbc7b173&690
http://s3/middle/4c518e67t8459bd3716a2&690
http://s12/middle/4c518e67t8459c06f8a1b&690
登上山顶,游客不多。见一伙国外来的年轻男女,说一嘴听不懂的语言,但看表情是很开心的样子。他们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这里是拍摄梯田风光的最佳位置,是许多国内外摄影师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梯田早已名闻遐迩。下一期我向大家展示我拍的龙脊梯田风光照片。
http://s13/middle/4c518e67t825b4535aacc&690
在下山的途中,见当地的壮族人背着沉重的货物上山,很辛苦的。春夏秋冬他们往来不歇。过去,这里的山路还没有现在这么好走,是旅游的开发给平安壮族人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一些经济收入。
http://s15/middle/4c518e67t8459c2cf820e&690
快到山下,又见上山时走过的那座廊桥。此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风雨沧桑中,它见证了壮族人是如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山坡上开田种粮,世代相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