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觅踪冯家山
郑宗林
1971年正月初六,生产队开会决定,让郑志英哥带我和其他五六个社员去冯家山修水库。我在1970年初中毕业后,上冯家山库渠结合工程张庄水库参加劳动,听从冯家山下来的人说,冯家山水库大坝那个宏伟壮观啊,那个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大干场面啊,还有那繁荣的街市和唱大戏演电影没日没夜的文娱活动,那才叫热闹呢!说的人睁大眼睛咂着舌头声声赞叹,年轻的我听着心中闪现出各种美好的遐想,对冯家山充满了无限好奇,恨不得立即到冯家山去看个究竟。正好,生产队派我去冯家山,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那年我16岁。带领我们的志英哥是一位退伍军人,是这支小队伍中唯一的大人,其他都是和我一样大小的小青年人。那天,鸡叫三遍,我们吃了饭,装好路上要吃的馍,扎好铺盖,拿上铁锨头,拉上架子车去生产队大院装铺草,把铺盖农具全部装上架子车后就上了路。队长告诉我们,冯家山在我们郑家村的西北方向,凤翔、宝鸡和千阳的三县交界处,一路朝着西北走,就差不了大方向。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Ocdia60FkIiaXibPkRoPKlHn1hzCibTFBgdbhAHlQANIv2nDj3bmKF0AAoA9QUJTXBTicia7eK7etFSLDBB5rx387Ec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今日冯家山
刚出发,大家说说笑笑,还不时地打打闹闹。可是不久就沉默寡言了,只听见车轮的滚动和脚步的踢踏声。除过志英哥,我们都是刚从学校出来不久的回乡知青,没经受过多少劳动锻炼,更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冬日的严寒冻得我们脸颊发木,黎明的阴冷湿气又落人一身一脸。我们几个青年人轮换着驾车,其他人在车子两边掀。过岐山,朝凤翔,脚下的路似乎没有尽头。到横水镇时已是中午,人人饥渴难耐,寸步难行。志英哥到一家食堂,给师傅求情说,为我们一人讨要了一碗热面汤。大家从包里拿出自带的干粮泡到面汤里,一个个吃得狼吞虎咽。那时农村普遍贫穷,一年劳动到头最后决算,只要不倒挂就算好家庭,那时候
农村人进城,往往连8分钱一碗的素面都舍不得吃,更不要说一角二分钱的臊子面了!在那种极其艰难的情境下,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
多打粮,粮食增产了,有朝一日到城里进一回“馆子”。听说国家为农民粮食增产修
建冯家山水库,农民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谁还不打心眼里高兴!吃了一碗面汤泡馍,暂时缓解了一身的饥寒。想起水库修起了大水流到我们枣林镇郑家村的情景,我们浑身又来了劲,精精神神拉上车子又上了路。走到凤翔的刀子营天已经大黑,不能再走了。志英哥带我们抹黑在村里寻找歇脚处。先到一所学校,老师领我们到教室看。这是一座老庙改建的学校,到处破烂不堪,八面漏风,窗户纸都破了,在寒风中呜呜作响,我们还未睡就被冻得直打寒颤。没法住,我们又来到村里的饲养室。饲养室的暖炕还没等饲养员上去,早让村里几个借宿的占了地方。饲养员无可奈何地说:只有这冰地上,就看你们愿意凑合不?志英哥连忙说,地上也行,地上好得很!我们把喂牲口的麦节草刨开来,铺上我们的铺盖,吃了些冷馍,就这样和衣睡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开始还可以,谁知大冬天越睡越冷,门缝和门槛下的风顺地面飕飕蹿进来,地上寒如冰窖,人都蜷缩成了一团。饲养员拌草料的声音,牲口反刍的咀嚼声和铁链的碰撞声,吵得人无法入睡。到后半夜终于入睡着了,睡得正香,突然又被嘈杂的人声吵醒。睁开朦胧睡眼,饲养室来了好多男女社员,从外面带进来阵阵寒气。一个队长模样的说要召开社员大会,让我们赶快离开。时间才凌晨五点多钟,我们正浓的睡意被打断,只能赶快收拾行李上路。谁知,等我们要跨出饲养室的大门,天哪!迎面一股西北风卷着鹅毛大雪袭过来,不由人人打了一个寒颤,眼前早被一夜大雪覆盖了个严严实实。
寒风卷着大雪纷纷扬扬,掩盖了田野,掩盖了道路,一离开村庄,我们就迷失了方向。雪在脚下咯吱咯吱响,架子车碾出深深的雪痕,格外沉重。空旷的田野,哪里是通往冯家山的途径?我们想起老队长的话,只要瞅住西北大方向,就没有大的偏向。我们抵着头迎着寒风冒着大雪,踏雪觅踪,从路旁树辨别田野的道路,凭感觉把握前行的方向。志英哥坚定地走在前面,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而坚定地前行。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心中有一个冯家山,无论多大的风雪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迎风冒雪大半日,到中午已实在是饥寒交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长达6、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家的腿脚好像都不是自己的,轮连枷似的,在下面笨拙地僵硬地一下一下交换着。不止走过了多少村子,雪路变得陡峭光滑,不是你跌倒了就是他跌倒了,一阵一个“哎吆!”“
哎吆!”“哎吆!”跌到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再走。忍耐多时,终于来到一个小村庄。志英哥带我们到一户人家去讨开水,有一口开水,我们口袋的冷馍就可以下咽充饥了。户主是一位大婶,看我们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小娃娃,赶紧帮我们扫干净身上的雪,拉我们到屋里说:大婶看你们八成是到冯家山去的,我的儿子也在冯家山,听说苦得很。你们等等,大婶给你们擀面条去,好歹吃口热饭,心里就热乎了。我们在大婶的热炕上暖脚喝水,不一会,大婶就端来了热腾腾的汤面。大婶叮咛我们快点吃,趁热吃,都为了一个水啊,年纪轻轻的,就要受这般苦。吃着饭,听着大婶语重心长的话语,泪水直往饭碗里滴。吃了大婶一碗热饭,我们赶路的劲头更足了。下午时,天气转晴,太阳出来了。从四面八方可见一队一群的赶路人,从他们差别不大的行装看,都是到冯家山去修水库的,真有点殊途同归的感觉。我们跟着同伴上山,很快找到了枣林营仝寨连的住地,连长赶紧带我们去连队的大灶上吃饭。这时我才发现,整个冯家山已是人山人海,到处灯火通明,不远处机器轰鸣、夯歌阵阵,指挥部和岐山兵团广播声响彻工地,河滩一座偌大的舞台正在张灯结彩,筹备召召开誓师动员大会。我
心情激动不已,浑身血液激荡,看来,一场规模宏大的人民战争就要打响了!
责任编辑 李三虎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Ocdia60FkIiaXibPkRoPKlHn1hzCibTFBgdb5mccib3f7gUbIZLED6r2j7On45fZU3gCXIydiab0CkznMAibpUjkPdGR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