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打赢新冠
(2022-03-31 12:12:04)| 分类: 1史料 |
中医打赢新冠,担心被缴械吞并!
中医药是我们应对现代生物战争的核武器,是应对现代生物战争的杀手锏!
一百年前的1929年,中医经历了一次生死存亡。汪精卫指使一些人发起了令人震惊的“废止中医案”,要彻底消灭中医。此举引发中医界的激烈反弹。一些中医人士还与西医摆出擂台,比赛谁的医术高。虽然中医最终赢得了比赛,虽然“废止中医案”最终并没有通过,但是中医的命运却从此开始走衰。
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医在此轮新冠疫情中大放异彩。但是在许多国人赞赏中医的同时,一些现象却还是让人非常担心。抗疫最成功的中国,却火速进口最失败的美国的特效药;在已经有诸多成功经验的背景下,一些网红专家却崇洋媚外,舍近求远,学习西方的失败经验,导致防控工作出现严重的掉链子、拉垮表现。
1中医的战略位置
经历了最近两年多的新冠……中医抗疫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记载的大疫共有500余次。中 医药帮助我们战胜了历史上多次的瘟疫,也帮我们战胜了此次新冠。
他们太相信自己的基因技术,太相信自己所谓的科学了,最后却彻底玩脱了。杀敌100,自损却是2万。
目前中国(不含香 港、台 湾)死于新冠是4638人,而美国死亡人数已经突破100万,是我们的200多倍。
如果他们想继续玩生物战,那么他们一定会想法把我们的杀手锏武器中医药缴械、毁灭。只有拿下了我们的中医药,他们的生物战才有可能玩的下去。
2,外资疯狂抢夺中医瑰宝
这是2020年10月的新闻,罗斯柴尔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携手香港、美国的另外两家公司,投资了药王谷种植基地。该基地未来将改造100万亩桉树林为中草药种植研发基地。
鼎鼎大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在2015年10月就在美国递交了新冠病毒检测的发明专利《COVID-19的检测系统与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COVID-19);专利号是US-201562240783P。
2016年10月13日,美国专利局批准了这项专利申请,专利号是US-201615293211A。
不知道罗家是如何未卜先知,早在六年前就布局了新冠病毒检测技术。而且名字都不带差的,都是COVID-19。
而今天,罗斯柴尔德又开始大规模进驻中国中医药产业。想想这样事情是不是有点可怕?
上面的信息标明:专利发明人和专利所有者都是理查德·罗斯柴尔德(Richard A Rothchild);专利申请日期是2015年10月13日。
再来看其他外资巨头的布局。根据新闻报道:
2014年,德国拜耳36亿吞并滇虹药业。滇虹药业是一家专门生产非处方药和传统中草药产品的企业。
2004年5月,美国东方生物技术以720万美元收购了以生产中药为主的黑龙江松花江药业100%的股权。
2005年3月,美国日晖集团对华良药业投资1500万美元,专门开发吉林长白山 “北药”资源。华良药业在长白山腹地拥有2040亩的GAP标准的药用动植物养殖、种植基地。
2009年7月,中美史克与天津中新药业旗下的达仁堂中药厂开展合作,涉足中成药销售领域。
2012年,葛兰素史克曾宣布在中国尝试用中药成分进行药物研发。
还有2018年、2019年被很多人关注的外资大举买入康美药业股份的事情。康美药业是目前国内中药饮片行业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企业。
虽然康美一度传出内部财务造假,导致股票价格暴跌。但是外资高度关注和大举买入康美股票这一事实,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些人怀疑康美的暴跌会不会把外资吓跑,但是如果从外资巨头布局中医药的角度来说,这正是买入的绝好时机。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布局中医药,就绝不会在乎短时间的股价低迷,绝不会在乎一两年、几年的时间。
另外,国际巨头们想要买入一家股票时,常常都要先把它的股价打下来。
在康美药业身上,外资最终到底能不能赚到钱,到底能拿到多少掌控权,这个我现在还不能打保票。
不过对于吞并和控制中医药这个超大规模的战略行动来说,即便出现一两个失误,我们也不要感到奇怪。只要能达到战略目标,失败一两次有什么可怕的?!
除了上面这些直接购买,直接掌控国内中医药企业和种植养殖基地的举措之外,还有大规模抢注中药专利的行为。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而在海外中药市场,情况更为恐怖。
在海外市场,我们仅仅只有0.3%的中药专利权,也就是说海外市场99.7%的中药专利都不在我们手中。
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早就大规模抢注了中药的专利。
这导致了我们的很多中药产品,在国外市场销售反而成为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作为中药的鼻祖,这种情况是非常悲哀的。
3深入开放,节节退让
上面这些行为的动作都不小,不过这些都是市场行为,虽然是外资操纵下的市场行为。
不过除了这些市场行为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为,更是助涨了外资巨头对中国中医药的贪欲。
2020年6月24日,商务部发布了《自由 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 面清 单)(2020年版)》。负面清单是啥意思?负 面清 单就是禁止外资投资的清单。
不2020年的这份负面清单,相比以前却有所减少。该规定发布后,原先外商投资被禁止的某些行为,在自贸区中反而被允许了。
此前,国内是禁止外资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也禁止外商参与中成药保密 处方产品的生产。
而在此之后,这些行为在自贸区就是合法的了。
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以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这是中药的核
心机
为了几个美元,就把几千年的中药技术、无价的祖传秘方让给外资,这划算吗?
现在中国已经不缺美元了,不缺外资了,为了不缺的美元,却把几千年的中药技术、无价的祖传秘方让给外资,这划算吗?
几千年的总结和发现,算多少钱合适?就值股市上的那点估值吗?这样的眼光是不是太短视了?
中医是几千年的总结和发现。作为对比,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传承了千年的秘方,瓷器。我们来看看瓷器在历史中的价值。
而中医药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护身符,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应对未来生 物战 争的制胜法宝,是核武器级别的大法宝。
而在中医药领域,我们却要自毁长城、重蹈覆辙吗?
我们要把祖先花了几千年才发现、总结、传承下来的核心机密,拱手让给外资吗?
4 自动缴械,面临吞并消灭
前面我说的都是中医药会不会被外资直接掌控、吞并的问题。
下面我说说中医药会不会被用另一种方式缴械、去势、乱码、消灭。
有的人会疑问,为什么直接掌控、吞并还不够,非要消灭?
因为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永远也学不到我们中医的精髓。而学不到精髓,你就无法真正掌控中医药。中医药就有可能翻盘,就有可能逃出他们的控制。
另外如果真的发生大规模生物战争,即便外资控制垄断了我们的中医药,国家也一定会强制征用,甚至军管。这样一来外资的控制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所以为了削弱中国在这方面的实力,那就一定要消灭中医。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去势、缴械的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饮料曾风靡北京和北方地区,北冰洋汽水。1985年至1988年,北冰洋公司产值超过了一亿元,利润达到惊人的1300多万元。要知道1985年,人们的工资还不到一百块钱。
可惜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招商引资,“百事可乐”收购了北冰洋汽水。北冰洋本想着靠外资的力量发扬光大,没想到却被雪藏了近30年,不允许生产。
百事可乐用北冰洋的渠道迅速扩大市场,迅速占据了中国饮料的一席之地。在此之前,中国人还没有多少听说过百事可乐。
如果北冰洋不是被雪藏30年,照着那时候的发展势头,今天会占据多大的中国市场?
上面的方式是外资消灭对手的常规动作,他们会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消灭中医药?
这或许是一种可能性,不过这种方式还不够狠绝,并不能从根子上消灭中医药。
因为中医药不像集团公司、不像西医巨头公司,中医药是一个广泛而松散的大联合,既包括了很多中医院,还包括了很多诊所、中医师、民间中医。散布全中国的很多民间中医,水平也有很高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便控制了一些中医院、中药厂,也还是会有一些民间中医、中医师会兴风作浪,干扰跨国公司的整体布局。
怎么办?怎样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将其彻底消灭。
那就只能从最底层的逻辑下手了,从中草药入手了。
连续五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何新先生,中国农科院著名种业专家佟屏亚老先生,都曾经对中草药的被转基 因大声疾呼:
“欲灭中医,先灭中药!”
目前已经有几十种中草药被列为转基因研究,包括:
金银花、忍冬藤、连翘、板蓝根、鱼腥草、人参、太子参、大枣、枸杞、核桃仁、丹参、绿豆、黄芪、百合、青蒿、何首乌、龙眼肉、杜仲、甘草、半夏、桔梗、银杏、麻黄、防风、芦根、地骨皮、竹叶、菊花、广藿香、巴戟天、枳壳、夏枯草等。
在转基因中草药问题上,我们发现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转基因中草药到底好不好,中医师的意见不重要,中医药管理局的意见不重要,只有转基因专家的意见重要!!!
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不禁悲叹:
“现在国家投资了好几个亿,在黄河以南的某省份搞黄芪转基因研究。黄河以北的黄芪疗效才好,到黄河以南有什么用?”骆老透露,“中药作为一个复杂的化合物集合体,转基因之后是不是会影响它的性味归经,这事没有人管,科研经费才是大家更重视的。”
只要是个人就知道,中医
另外,转基因的秘诀之一就是不留种子,如果转 基 因了中草药,未来的中草药就不能由药农自己留种,这是不是很可怕?中草药已经人工种植留种几千年了,以后却必须拜转基因公司恩赐种子?
还有,转 基 因植物的花粉也会到处传播,到时候很多野生野长、土生土长的药材,也会变成转基因植物。到时候我们从哪里找纯天然的药材!?
这么重大的事情,中医师的意见不重要,中医药管
理局的意见不重要,只有转
基
对于这个事情,我们只有放在生物战争的背 景下,放在中医药是应对生物战争的核武器的视角,才能明白其意义。
比如慢性病糖尿病的用药,2020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市场中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额约为556亿元。其中,约70%的份额(约400亿)由诺和诺德、拜耳、赛诺菲、施贵宝、礼来、诺华等外资巨头占据。
一个糖尿病,就让我们每年要付给国际巨头400亿!!!
当然,在这些国际巨头的药物之外,我们国内还是有大量的药厂的。这些药厂生产的品类也很多,既包括中成药,也包含很多西药。
不过,中国拥有专利保护的新化学品药物其实屈指可数,国内药厂生产的西药,八成以上是专利期到期后的仿制药。我们的药物研发能力非常有限。
另外国际巨头还大举进入中国,或独资、或合营、或兼并中国制药、售药企业,从而迅速争夺中国药品市场份额。
再来看医疗设备,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502.1亿美元,也就是3000多亿人民币。
包括核磁共振仪、大型X光机在内的许多种高端医疗设备,几乎全部长期被美国的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垄断。国内三甲医院的全部大型医疗设备,几乎都仰仗进口。
这些设备采购,小的都是几十万、几百万,大的几千万。为什么很多在icu抢救的病人家属收到的账单,每天上万的费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医疗设备使用费用,原因也在此。
甚至一些小的耗材,我们也难以自给。比如心脏手术中的人造血管。
一位医生不禁感慨,如果西方国家对我医药领域进行制裁,那么我们的所有三甲医院,不到一个月,就可能全部趴窝。
每年进口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加在一起估算在5000亿人民币!而我们最近几年的医保支出,大约是2万亿。这个比例可以说是高的惊人。
这样的药物生产使用状况、这样的医疗器械进口状况,这样的高度依赖,当然是无法建立中国自己医药体系的独立自主性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