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每一个交易日都要进行多空双方的较量。即使在一个明显大涨的行情中,也存在空方打压的过程,只不过它的力量太小,我们察觉不到或者根本不去察觉。如何正确地描述每个交易日的全天的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成为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合理地预测未来股价变动方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正确、合理、全面地反映每一天的多空力量对比或者是某一段时期内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所作的所有努力仅仅是尽量地描述多空双方力量对比,要一点不差地做到正确描述目前还不行。
这一节将要介绍的这三个技术指标--AR,BR和CR是描述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方法之一。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空双方的力量进行了描述,效果各有千秋,应用时应当结合使用。
一、构造AR,BR和CR的基本原理
股市一开盘,就要进行交易,就有买进和卖出,多空双方的战斗就开始了。一天之中,多空双方的优势不是永恒的,是不断地交替进行的,各个时期多空双方都可能占优势。如果某一天多方的力量强,那么,股价就将被拾到较高的价位;如果空方的力量强,那么,股价就将被压到较低的价位。AR、BR和CR的出发点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的。
正如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开始-样,多空双方的争斗也是从某一个基疗水平(或者是均衡价值)开始的。股价在这个基点平的上方,说明多方处于优势,反映的是多方的力量;反之,价若处于这个基点水平的下方,则说明空方处于优势,反映的空方的力量大小。
如此看来,正确恰当地找到这个基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点水平反映的是多空双方处在均衡状态的水平,随后的进一步斗打破了这一均衡,使股价向上或向下偏离这一基点水平。偏得越远,说明力量越大;偏离得越近,说明力量越小。 1
AR,BR和CR这三个技术指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选择了点水平,也就是多空双方处于均衡的价值水平。它们各自都有己的道理,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应该记住,AR、BR和CR最初构造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用距离基点水平或均衡价位的近描述多空的实力,远的就强,近的就弱。所不同的是基点水或者说是均衡价值的选择不同罢了。这种选择的不同不会导致严重的偏离和误断,AR、BR和CR的结合使用是可以相互弥补白的不足的和推动别的指标的判断的。
二、AR指标
AR指标又称人气指标或买卖气势指标,是反映市场当前况下多空双方的争斗结果的指标之-。市场人气旺则多方占优,买入活跃,股价上涨;反之,人气低落,交易稀少,人心思逃,股价就会下降。
正如上面所述,人及选择的市场均衡价值(或者说是多空双都可以接受的暂时定位)是每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选择开盘价作为均衡价位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这种选择有不合理的成分。
经过一夜的思考和分析之后,每一个股票投资人都在心目选择了一个自己认可的价值,而于第二天的开盘之前以这样的价格进行买卖。更由于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集合竞价产生开盘价,这使得以开盘价作为当日多空双方正式开始进行战斗的均衡起点更具有实际意义。以往那种传统的以第一笔成交价作为开盘价的做法,使开盘价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高开高走、离开低走、低开高走、低开低走和平开高走低走,都反应了这一天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一般情况下,开盘后股价的走势结果是多多样的,上述几种仅仅是很简单的模式,真正的价格走势的种类比这几种要多得多,决不是这么简单地一直上升或一直下降,中间往往要经过很多波折。
AR指标选择了以开盘价作为多空双方事先业已接受的均衡价位,简化了多空双方在争斗中的演变过程,以最高价到开盘价的距离描述多方向上的力量,以开盘到最低价的距离描述空方向下的力量。这样,多空双方在当日的强弱程度就简单地被描述出来了。
AR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多空双方每天的强弱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多方强度 H一O
空方强度 O一L
式中:H为当日的最高价;L为最低价; O为开盘价。
仅仅使用一天的多空双方的强度可能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洲门在对当前多空力量对比进行研究时,应该考虑得广泛些,包括的天数应该多一些,以避免片面地被某一天的偶然因素所误导。选择多少天的多空强度进行比较是人为选择的问题,选择的天数就是AR指标的参数。'
例如,参数为26的AR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AR(26)=P1/P2×100%
从式中可看出,又次表示这26天以来多空双方总的强度的值。人次越大表示多方的强度大,人及越小表示空方的强度大,空双方谁强谁弱的分界线是100,100以上是多方占优,100以下是空方占优,正好是100说明多空双方力量相等,谁也不占优,AR指标的这种表示法与RSIJ中的RS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由此可见,人气指标义只是利用开盘价与最高价和最低价相互关系,建立了一段时间内多空双方进行争斗的简单的数学型,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对股价进行预测。虽然人及指标从结构讲并没有完全反映股价的实际变化过程(或者说是多空双方的斗过程),但是人次指标计算简单,意义直观,具有很好的实用是分析股价走向的有力的技术指标之一。
2。AR指标的应用法则。
AR只的应用应该注意从几个方面考虑。
(1)从AR取值上看大势所处的状态。前面已述,AR是以100为分界线区分多空双方强度的。由此可知,当众只指标的取值在100附近徘徊时,就说明大势处于多空基本平衡的局面,哪一方也不占大的优势,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对方击垮。
一般来说,当众只取值在80-120时,为盘整状态,也就是有明显趋势的状态。通常从形态学的角度看,目前的股市处在续整理的形态,下一步是密切注意股价向哪个方向突破的问题,时形态学的内容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上面所说的80-120只是个经验数字,投资者在应用AR指标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参数和不同的股票对这个数字进行修正。对前人总结的一些数字进修正,是应用技术指标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
从数学的角度看,80和120到100的距离在目前的情况下不一样的。正确的两边等距离的数字应该是83.33-120 80-125
这其中的理由涉及数学内容太多,这里就不多谈了,只是提醒一下,目前的两边等距同以往所说的等距有不同的地方,应用时(尤其是对原有数字进行自己的修正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不同。
在多头市场里,AR的取值肯定几乎都在100以上,并且随着多方强度的不断增加,入尺的取值会不断地上升。同别的指标一样,物极必反,当入及不断地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就应该考虑获利了结的问题了。
根据经验,当AR的取倍大十150时,就应该有"可能要回头"的意识了。150这个数不是万能的,应该根据选择的参数和所买入的股票对150进行修正。150仅仅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要把它当成神仙。
在空方市场里,又及的取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是在100以下,随着空方力量的增大,义众的取值会不断下降。AR过低,人气低迷,人气需要充实。但低过头后,就应该考虑买入了,这是符合--般规律的。
根据经验,当AR取值小于60时,就应该想到要介入股市的问题。同样,60这个数也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的,不能一概而论。
从AR取值大小反过来也能看出当前股票市场所处的大环境,是多占优还是空占优。人气如何完全可以从AR的取值上看出。AR取值的上升和下降反映的是人气的旺盛与低迷。
(2)从AR与股价的背离方面看趋势。同大多数技术指标一样,入及指标也有领先股价达到峰顶和谷底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应用背离原则提供了方便。
一般来说,AR到达峰顶并回头时,如果股价还在上涨,这就是进行获利了结的信号,如果这时入只的取值已经到了该考虑抛出的时候则更是如此。同理,AR达到低谷时并回头向上,而股价还在继续下跌,就是介入股市的时机。
(3)AR指标与BR指标的结合使用。这个内容将在介绍指标时介绍。
三、BR指标
BR指标又称买卖意愿指标,同AR指标一样也是反映当情况下多空双方相互较量结果的指标之一。其基本的构造思想AR指标是相同的。
BR指标与AR指标是极为相似的,区别就是一点,它们的市场多空双方的均衡点不同。AR指标选择的是当日的开盘为均衡价位,而BR指标选择的是前一天的收盘价。AR指标描述当天多空双方争斗的结果,根本不考虑以前的争斗历史和斗结果,眼光只盯着当天一天的争斗结桌,这样有时未免会失真。
选择前收盘作为均衡点,不仅极大地反映了当天多空双战斗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反映前收盘后多空双方由于一日产生力量积蓄而引起的向上和向下跳空的缺口。从这个意上讲BR比AR指标更能全面地反映股市中的暴涨暴跌,AR则损失了开盘后跳空的信息。BR指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AR指标结合使用。
前收盘和今开盘是一头一尾,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这两者应该相差不多。如果一段时间内均末出现大的向上和开盘的跳空,AR指标和BR指标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每个交易日结束后,多空双方的争斗并未结束。在这段时间,由于各种消息会使人们买卖的意愿产生大的波动,这对多空双太原有的力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前收盘价作为均衡点正确地含了这方面的信息,这也就是BR指标比AR指标优越的地方。
1.BR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如前所述,在BR指标中,多空双方的力量是用如下的方式表现的。
多方强度 H一YC
空方强度 YC一L
其中: H和L为今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YC为昨日的收盘价
例如,以26为参数,公尺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R(26)=P1/P2×l00%
2.BR指标的应用法则。
对BR指标的应用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从BR的取值上看大势所处状态。由BR的定义公式看出,食只取值在100附近则多空双方力量相当。
说到具体的数字:当BR在70-150之间时,认为股市处在整理阶段,多空双方的力量至多是稍占优势,谁都没有足以击垮对方的力量。
70-150是经验上的界限,对具体的情况要进行调整。主要素是参数选择的不同和服票选择的不同,这两种因素是决定界限的主要因素。另外,当BR指标处在盘整局面时,从形态学角度看,股价的走势也呈现出持续整理的形态。应该根据形态的知识对此时的情况加以判断。 f
同AR指标一样,以100为中心的两边对称与我们熟悉的距离是有所区别的。例如
70一143 150-66.6 、
以上两对参数才是对称的。对界限进行修正时,应注意这一点。在多头市场里,BR的取值一定很高,并且随着多头强度增加,BR的取值还会上升。同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强过头了向反面发展。
一般说来,BR>300时,应注意股价的回头向下。当然30个数字也是经验之谈,我们应对其进行修正。
与此情况相反,在空头市场里, BR的取值一定很低,并着空方力量的增加,B及还会进一步下降。我们现在知道了,当BR的取值低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考虑买入的问题了。
一般说来,BR<40时,应注意股价的向上反弹。同样,40个数字也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断地变动的。
(2)从BR与股价的背离方面看趋势。BR指标有领先股价达到峰顶和谷底的功能,这就是背离原则的应用基础。
BR达到峰顶并回头时,如果股价还在上涨,这就形成了背离,是比较强的获利了结信号。BR达到谷底并回头向上,这也是背离,是比较强的买入信号,应该考虑介入股市了。另外,BR形成两个依次下降的峰,而股价却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峰,这也是背离,也应考虑获利了结。同理,BR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谷底,而股价是两个依次下降的谷底,这又是背离,是介入股市的信号。
(3)AR指标和BR指标的结合使用。一般而言,BR指标的取值比AR大一些,上下波动的范围要大一些。从图形上看,BR指标总在AR指标的上方或总在AR指标的下方,换句话说,BR指标大,比AR取值大,说小,也比AR指标的取值小。
AR指标可以单独使用,而BR指标一般应同AR结合使用,这是因为,BR指标有时上下波动得实在太大,不好掌握,而AR指标不存在这个问题。
如果AR、BR都急剧上升,则说明胶价离顶峰已经不远了,持股者应考虑获利了结。
如果AR被BR从上往下穿破,并且处在低位,则是逢低价买进的信号。
如果BR急剧上升,而AR指标末配合上升,而是盘整或小回,都是逢高出货的信号。
3.应用BR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BR指标同AR指标在取值上的最大区别在于BR指标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负值,而AR指标永远不会产生负值。这个现象是由于公只指标的公式所产生的,即 H一YC和YC一L
这两项都可能产生负值。如果,今天的最高价比昨天的收盘价还低,或者昨天的收盘价比今天的最低价还低,就会产生负值。这种负值有可能导致最终的BR指标取负值。
产生负值从根本上并不能对我们应用BR指标产生影响,但是负值在使用时确有不方便的感觉。对负值的态度主要有两个:将取负值的BR指标一律认为是取零值,也就是将负值用自零代替,
四、 CR指标
CR指标又叫中间意愿指标,是同AR指标和BR指标极为类似的指标。可以这么说,AR指标、BR指标和CR指标是一个三胞胎,二者极为相似。计算公式相似,构造原理相同,应用法则也相似,区别只是在取值的大小上有些不同,应用时掌棍的界限不同。
CR指标找到的多空双方的均衡点是昨日的中间价,既不是像AR指标中的今日开盘价,也不是BR指标中所用的昨日收盘价。AR指标和BR指标选择的多空双方均衡点当然各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它们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以BR指标选择的昨收盘价为例。有时仅以收盘价描述上一日的多空均衡点是会引起错误的。有时全天的走势都比较稳定,股价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波动,但由于外部因素或偶然发生的事件,可能使股价在接近收市的很短的时间之内作出大幅度上升或大幅度下降的走势,这样,以收盘价作为均衡点就有些歪曲当日的股价走势的实际情况。
为避免AR指标和BR指标的不足,在选择多空双方均衡点时, CR指标采用了中间价。其实,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巾间价以外的别的价格,比如说平均价。肢该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收盘价和中间价相差不大,产生出来的CR指标也和BR指标很接近。
1. CR指标的计算公式。
在CR指标的计算公式中,每日多空双方的力量是用下面方式描述的。
多方强度 H一YM
空方强度 YM一L
式中: H和L上为今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YM为昨日(上一个交易日)的中间价。
中间价又叫中价,前面尚未介绍过,这里加以说明。
中间价其实也是技术指标(按本书的定义),它是由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这四个价格通过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中每个价格的权重可以人为选定。目前流行的广为接受的中间价计算方法有以下四种: j
(1)M=(2C十H十L)/4 '
(2)M=(C十H + L十O)/4
(3)M=(C十H十L)/3
(4)M=(H十L)/2
从四种中间价的计算方法中可以看出,它们对四种基本价格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对开盘价的重视核定强于另外三个基本价格。
中间价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为厂避免以收盘价作为对全日的交易情况的描述可能产生的偏差。
2. CR指标的参数。 ''
在计算CR时,为了避免由于某一天的意外情况产生的偶性和片面性,我们所考虑的不仅仅是一天,而是很多天的多方空方力量的对比,选择的天数就是CR指标的参数,参数是可以为选择的。
例如,以26为参数, CR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CR(26)=P1/P2*100%
CR指标越大,多方力量越强;CR指标越小,空方力量越反过来看,如果是多头市场,股价会一路上升,那么Pl会不断加,相应地P2会减少或者增加得慢,结果就是P1/P2的值会增与此类似,如果是空头市场,股价下挫,P2会不断增加,Pl会少或增加得慢,导致Pl/P2的减小。
与AR指标和BR指标相比较,可以看出CR指标更接近BR指标。两者都是以上一个交易日的均衡点作为新的一天的多空双方争斗的起点。两者的区别只是在均衡点选择上有些不同。从数字上和图形上很容易看出, CR的图形更接近BR,与BR相差可能很远。
3. CR指标的应用法则。
CR指标的构造原理和方法与AR指标和BR指标是相同的,CR指标的上升和下降,反映的也是多空双方力量的消长。反过来,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也会在CR指标取值的大小上得到反映。
总的来说,CR指标的应用法则同AR指标和BR指标是相似的,有关义及指标和公众指标的应用法则的叙述都适用于CR指标,只要略作一些修改就可以了。
(1)从CR指标的取值方面考虑。这里CR指标的取值方面与BR指标有些不同。
当然指标的取值低于90时,买入一般较为安全。不过,90这个数字也是个参考,当然, CR指标越低,买入越安全。当CR指标取值比较大时,应考虑卖出,这个时候应该参考入及指标和BR指标的表现。
(2)从CR指标的形态方面及背离方面考虑。这两个方面其实是相通和相似的。同别的指标一样只要形成指标与股价在底部和顶部的背离,都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4.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两个方面应注意:(1)CR指标比BR指标更容易出现负值;(2)当CR指标第一次发出行动信号时,往往错误比较大,应当注意。
对第一个问题,由于BR指标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相同的对待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取负值的CR指标一律当成0。
对第二个问题,这是个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都会碰到的问题入只有等到第二次指标发出行动信号的时候,才能极大地降低风险。
五、 AR,BR和CR指标的缺陷:
在结束这一节之前,有必要指出AR,BR和CR指标在设计上和理论上的不足。
在K线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上影线越长,越不利于上十升,下影线越长,越不利于下降。而在这三个指标中,上下影线越长,都是利于同方向的,因为在该指标理论设计中认为下影越长,说明空方力量越强,上影线越长说明多方力量越强。这种3个指标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同K线理论中的结果产生了矛盾,这是在应用这三个指标时应该注意的。
正确、合理、全面地反映每一天的多空力量对比或者是某一段时期内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所作的所有努力仅仅是尽量地描述多空双方力量对比,要一点不差地做到正确描述目前还不行。
这一节将要介绍的这三个技术指标--AR,BR和CR是描述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方法之一。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空双方的力量进行了描述,效果各有千秋,应用时应当结合使用。
一、构造AR,BR和CR的基本原理
股市一开盘,就要进行交易,就有买进和卖出,多空双方的战斗就开始了。一天之中,多空双方的优势不是永恒的,是不断地交替进行的,各个时期多空双方都可能占优势。如果某一天多方的力量强,那么,股价就将被拾到较高的价位;如果空方的力量强,那么,股价就将被压到较低的价位。AR、BR和CR的出发点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的。
正如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开始-样,多空双方的争斗也是从某一个基疗水平(或者是均衡价值)开始的。股价在这个基点平的上方,说明多方处于优势,反映的是多方的力量;反之,价若处于这个基点水平的下方,则说明空方处于优势,反映的空方的力量大小。
如此看来,正确恰当地找到这个基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点水平反映的是多空双方处在均衡状态的水平,随后的进一步斗打破了这一均衡,使股价向上或向下偏离这一基点水平。偏得越远,说明力量越大;偏离得越近,说明力量越小。 1
AR,BR和CR这三个技术指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选择了点水平,也就是多空双方处于均衡的价值水平。它们各自都有己的道理,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应该记住,AR、BR和CR最初构造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用距离基点水平或均衡价位的近描述多空的实力,远的就强,近的就弱。所不同的是基点水或者说是均衡价值的选择不同罢了。这种选择的不同不会导致严重的偏离和误断,AR、BR和CR的结合使用是可以相互弥补白的不足的和推动别的指标的判断的。
二、AR指标
AR指标又称人气指标或买卖气势指标,是反映市场当前况下多空双方的争斗结果的指标之-。市场人气旺则多方占优,买入活跃,股价上涨;反之,人气低落,交易稀少,人心思逃,股价就会下降。
正如上面所述,人及选择的市场均衡价值(或者说是多空双都可以接受的暂时定位)是每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选择开盘价作为均衡价位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这种选择有不合理的成分。
经过一夜的思考和分析之后,每一个股票投资人都在心目选择了一个自己认可的价值,而于第二天的开盘之前以这样的价格进行买卖。更由于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集合竞价产生开盘价,这使得以开盘价作为当日多空双方正式开始进行战斗的均衡起点更具有实际意义。以往那种传统的以第一笔成交价作为开盘价的做法,使开盘价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高开高走、离开低走、低开高走、低开低走和平开高走低走,都反应了这一天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一般情况下,开盘后股价的走势结果是多多样的,上述几种仅仅是很简单的模式,真正的价格走势的种类比这几种要多得多,决不是这么简单地一直上升或一直下降,中间往往要经过很多波折。
AR指标选择了以开盘价作为多空双方事先业已接受的均衡价位,简化了多空双方在争斗中的演变过程,以最高价到开盘价的距离描述多方向上的力量,以开盘到最低价的距离描述空方向下的力量。这样,多空双方在当日的强弱程度就简单地被描述出来了。
AR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多空双方每天的强弱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多方强度 H一O
空方强度 O一L
式中:H为当日的最高价;L为最低价; O为开盘价。
仅仅使用一天的多空双方的强度可能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洲门在对当前多空力量对比进行研究时,应该考虑得广泛些,包括的天数应该多一些,以避免片面地被某一天的偶然因素所误导。选择多少天的多空强度进行比较是人为选择的问题,选择的天数就是AR指标的参数。'
例如,参数为26的AR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AR(26)=P1/P2×100%
从式中可看出,又次表示这26天以来多空双方总的强度的值。人次越大表示多方的强度大,人及越小表示空方的强度大,空双方谁强谁弱的分界线是100,100以上是多方占优,100以下是空方占优,正好是100说明多空双方力量相等,谁也不占优,AR指标的这种表示法与RSIJ中的RS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由此可见,人气指标义只是利用开盘价与最高价和最低价相互关系,建立了一段时间内多空双方进行争斗的简单的数学型,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对股价进行预测。虽然人及指标从结构讲并没有完全反映股价的实际变化过程(或者说是多空双方的斗过程),但是人次指标计算简单,意义直观,具有很好的实用是分析股价走向的有力的技术指标之一。
2。AR指标的应用法则。
AR只的应用应该注意从几个方面考虑。
(1)从AR取值上看大势所处的状态。前面已述,AR是以100为分界线区分多空双方强度的。由此可知,当众只指标的取值在100附近徘徊时,就说明大势处于多空基本平衡的局面,哪一方也不占大的优势,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对方击垮。
一般来说,当众只取值在80-120时,为盘整状态,也就是有明显趋势的状态。通常从形态学的角度看,目前的股市处在续整理的形态,下一步是密切注意股价向哪个方向突破的问题,时形态学的内容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上面所说的80-120只是个经验数字,投资者在应用AR指标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参数和不同的股票对这个数字进行修正。对前人总结的一些数字进修正,是应用技术指标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
从数学的角度看,80和120到100的距离在目前的情况下不一样的。正确的两边等距离的数字应该是83.33-120 80-125
这其中的理由涉及数学内容太多,这里就不多谈了,只是提醒一下,目前的两边等距同以往所说的等距有不同的地方,应用时(尤其是对原有数字进行自己的修正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不同。
在多头市场里,AR的取值肯定几乎都在100以上,并且随着多方强度的不断增加,入尺的取值会不断地上升。同别的指标一样,物极必反,当入及不断地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就应该考虑获利了结的问题了。
根据经验,当AR的取倍大十150时,就应该有"可能要回头"的意识了。150这个数不是万能的,应该根据选择的参数和所买入的股票对150进行修正。150仅仅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要把它当成神仙。
在空方市场里,又及的取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是在100以下,随着空方力量的增大,义众的取值会不断下降。AR过低,人气低迷,人气需要充实。但低过头后,就应该考虑买入了,这是符合--般规律的。
根据经验,当AR取值小于60时,就应该想到要介入股市的问题。同样,60这个数也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的,不能一概而论。
从AR取值大小反过来也能看出当前股票市场所处的大环境,是多占优还是空占优。人气如何完全可以从AR的取值上看出。AR取值的上升和下降反映的是人气的旺盛与低迷。
(2)从AR与股价的背离方面看趋势。同大多数技术指标一样,入及指标也有领先股价达到峰顶和谷底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应用背离原则提供了方便。
一般来说,AR到达峰顶并回头时,如果股价还在上涨,这就是进行获利了结的信号,如果这时入只的取值已经到了该考虑抛出的时候则更是如此。同理,AR达到低谷时并回头向上,而股价还在继续下跌,就是介入股市的时机。
(3)AR指标与BR指标的结合使用。这个内容将在介绍指标时介绍。
三、BR指标
BR指标又称买卖意愿指标,同AR指标一样也是反映当情况下多空双方相互较量结果的指标之一。其基本的构造思想AR指标是相同的。
BR指标与AR指标是极为相似的,区别就是一点,它们的市场多空双方的均衡点不同。AR指标选择的是当日的开盘为均衡价位,而BR指标选择的是前一天的收盘价。AR指标描述当天多空双方争斗的结果,根本不考虑以前的争斗历史和斗结果,眼光只盯着当天一天的争斗结桌,这样有时未免会失真。
选择前收盘作为均衡点,不仅极大地反映了当天多空双战斗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反映前收盘后多空双方由于一日产生力量积蓄而引起的向上和向下跳空的缺口。从这个意上讲BR比AR指标更能全面地反映股市中的暴涨暴跌,AR则损失了开盘后跳空的信息。BR指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AR指标结合使用。
前收盘和今开盘是一头一尾,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这两者应该相差不多。如果一段时间内均末出现大的向上和开盘的跳空,AR指标和BR指标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每个交易日结束后,多空双方的争斗并未结束。在这段时间,由于各种消息会使人们买卖的意愿产生大的波动,这对多空双太原有的力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前收盘价作为均衡点正确地含了这方面的信息,这也就是BR指标比AR指标优越的地方。
1.BR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如前所述,在BR指标中,多空双方的力量是用如下的方式表现的。
多方强度 H一YC
空方强度 YC一L
其中: H和L为今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YC为昨日的收盘价
例如,以26为参数,公尺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R(26)=P1/P2×l00%
2.BR指标的应用法则。
对BR指标的应用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从BR的取值上看大势所处状态。由BR的定义公式看出,食只取值在100附近则多空双方力量相当。
说到具体的数字:当BR在70-150之间时,认为股市处在整理阶段,多空双方的力量至多是稍占优势,谁都没有足以击垮对方的力量。
70-150是经验上的界限,对具体的情况要进行调整。主要素是参数选择的不同和服票选择的不同,这两种因素是决定界限的主要因素。另外,当BR指标处在盘整局面时,从形态学角度看,股价的走势也呈现出持续整理的形态。应该根据形态的知识对此时的情况加以判断。 f
同AR指标一样,以100为中心的两边对称与我们熟悉的距离是有所区别的。例如
70一143 150-66.6 、
以上两对参数才是对称的。对界限进行修正时,应注意这一点。在多头市场里,BR的取值一定很高,并且随着多头强度增加,BR的取值还会上升。同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强过头了向反面发展。
一般说来,BR>300时,应注意股价的回头向下。当然30个数字也是经验之谈,我们应对其进行修正。
与此情况相反,在空头市场里, BR的取值一定很低,并着空方力量的增加,B及还会进一步下降。我们现在知道了,当BR的取值低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考虑买入的问题了。
一般说来,BR<40时,应注意股价的向上反弹。同样,40个数字也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断地变动的。
(2)从BR与股价的背离方面看趋势。BR指标有领先股价达到峰顶和谷底的功能,这就是背离原则的应用基础。
BR达到峰顶并回头时,如果股价还在上涨,这就形成了背离,是比较强的获利了结信号。BR达到谷底并回头向上,这也是背离,是比较强的买入信号,应该考虑介入股市了。另外,BR形成两个依次下降的峰,而股价却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峰,这也是背离,也应考虑获利了结。同理,BR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谷底,而股价是两个依次下降的谷底,这又是背离,是介入股市的信号。
(3)AR指标和BR指标的结合使用。一般而言,BR指标的取值比AR大一些,上下波动的范围要大一些。从图形上看,BR指标总在AR指标的上方或总在AR指标的下方,换句话说,BR指标大,比AR取值大,说小,也比AR指标的取值小。
AR指标可以单独使用,而BR指标一般应同AR结合使用,这是因为,BR指标有时上下波动得实在太大,不好掌握,而AR指标不存在这个问题。
如果AR、BR都急剧上升,则说明胶价离顶峰已经不远了,持股者应考虑获利了结。
如果AR被BR从上往下穿破,并且处在低位,则是逢低价买进的信号。
如果BR急剧上升,而AR指标末配合上升,而是盘整或小回,都是逢高出货的信号。
3.应用BR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BR指标同AR指标在取值上的最大区别在于BR指标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负值,而AR指标永远不会产生负值。这个现象是由于公只指标的公式所产生的,即 H一YC和YC一L
这两项都可能产生负值。如果,今天的最高价比昨天的收盘价还低,或者昨天的收盘价比今天的最低价还低,就会产生负值。这种负值有可能导致最终的BR指标取负值。
产生负值从根本上并不能对我们应用BR指标产生影响,但是负值在使用时确有不方便的感觉。对负值的态度主要有两个:将取负值的BR指标一律认为是取零值,也就是将负值用自零代替,
四、 CR指标
CR指标又叫中间意愿指标,是同AR指标和BR指标极为类似的指标。可以这么说,AR指标、BR指标和CR指标是一个三胞胎,二者极为相似。计算公式相似,构造原理相同,应用法则也相似,区别只是在取值的大小上有些不同,应用时掌棍的界限不同。
CR指标找到的多空双方的均衡点是昨日的中间价,既不是像AR指标中的今日开盘价,也不是BR指标中所用的昨日收盘价。AR指标和BR指标选择的多空双方均衡点当然各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它们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以BR指标选择的昨收盘价为例。有时仅以收盘价描述上一日的多空均衡点是会引起错误的。有时全天的走势都比较稳定,股价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波动,但由于外部因素或偶然发生的事件,可能使股价在接近收市的很短的时间之内作出大幅度上升或大幅度下降的走势,这样,以收盘价作为均衡点就有些歪曲当日的股价走势的实际情况。
为避免AR指标和BR指标的不足,在选择多空双方均衡点时, CR指标采用了中间价。其实,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巾间价以外的别的价格,比如说平均价。肢该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收盘价和中间价相差不大,产生出来的CR指标也和BR指标很接近。
1. CR指标的计算公式。
在CR指标的计算公式中,每日多空双方的力量是用下面方式描述的。
多方强度 H一YM
空方强度 YM一L
式中: H和L上为今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YM为昨日(上一个交易日)的中间价。
中间价又叫中价,前面尚未介绍过,这里加以说明。
中间价其实也是技术指标(按本书的定义),它是由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这四个价格通过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中每个价格的权重可以人为选定。目前流行的广为接受的中间价计算方法有以下四种: j
(1)M=(2C十H十L)/4 '
(2)M=(C十H + L十O)/4
(3)M=(C十H十L)/3
(4)M=(H十L)/2
从四种中间价的计算方法中可以看出,它们对四种基本价格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对开盘价的重视核定强于另外三个基本价格。
中间价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为厂避免以收盘价作为对全日的交易情况的描述可能产生的偏差。
2. CR指标的参数。 ''
在计算CR时,为了避免由于某一天的意外情况产生的偶性和片面性,我们所考虑的不仅仅是一天,而是很多天的多方空方力量的对比,选择的天数就是CR指标的参数,参数是可以为选择的。
例如,以26为参数, CR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CR(26)=P1/P2*100%
CR指标越大,多方力量越强;CR指标越小,空方力量越反过来看,如果是多头市场,股价会一路上升,那么Pl会不断加,相应地P2会减少或者增加得慢,结果就是P1/P2的值会增与此类似,如果是空头市场,股价下挫,P2会不断增加,Pl会少或增加得慢,导致Pl/P2的减小。
与AR指标和BR指标相比较,可以看出CR指标更接近BR指标。两者都是以上一个交易日的均衡点作为新的一天的多空双方争斗的起点。两者的区别只是在均衡点选择上有些不同。从数字上和图形上很容易看出, CR的图形更接近BR,与BR相差可能很远。
3. CR指标的应用法则。
CR指标的构造原理和方法与AR指标和BR指标是相同的,CR指标的上升和下降,反映的也是多空双方力量的消长。反过来,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也会在CR指标取值的大小上得到反映。
总的来说,CR指标的应用法则同AR指标和BR指标是相似的,有关义及指标和公众指标的应用法则的叙述都适用于CR指标,只要略作一些修改就可以了。
(1)从CR指标的取值方面考虑。这里CR指标的取值方面与BR指标有些不同。
当然指标的取值低于90时,买入一般较为安全。不过,90这个数字也是个参考,当然, CR指标越低,买入越安全。当CR指标取值比较大时,应考虑卖出,这个时候应该参考入及指标和BR指标的表现。
(2)从CR指标的形态方面及背离方面考虑。这两个方面其实是相通和相似的。同别的指标一样只要形成指标与股价在底部和顶部的背离,都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4.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两个方面应注意:(1)CR指标比BR指标更容易出现负值;(2)当CR指标第一次发出行动信号时,往往错误比较大,应当注意。
对第一个问题,由于BR指标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相同的对待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取负值的CR指标一律当成0。
对第二个问题,这是个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都会碰到的问题入只有等到第二次指标发出行动信号的时候,才能极大地降低风险。
五、 AR,BR和CR指标的缺陷:
在结束这一节之前,有必要指出AR,BR和CR指标在设计上和理论上的不足。
在K线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上影线越长,越不利于上十升,下影线越长,越不利于下降。而在这三个指标中,上下影线越长,都是利于同方向的,因为在该指标理论设计中认为下影越长,说明空方力量越强,上影线越长说明多方力量越强。这种3个指标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同K线理论中的结果产生了矛盾,这是在应用这三个指标时应该注意的。
前一篇:心理线PSY指标的应用
后一篇:能量潮指标(OBV)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