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氏寻古:卢氏县衙

(2012-06-15 08:21:15)
标签:

卢氏县

gb2312

西花厅

中轴线

土地祠

分类: 卢氏寻古

卢氏寻古:卢氏县衙

卢氏县衙位于县城西街今中共卢氏县委所在地。

卢氏县衙从西汉建县时就已设置,经过了晋、隋、唐、宋几代,被元兵所毁。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知县李可民在旧址重修,后经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知县王桓、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知县沈源两次重修,规模可观,但在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李自成义军攻克卢氏县城撤离时,牛金星一把火烧的“衙宇、仓库一炬焦土”。直到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知县刘澜又在旧址重修,成了成本文描述的规模。中国的古迹似乎都有着如此悲惨的命运,历代的农民起义都要把前朝的宫殿、城池烧掉,在他们的大脑里,觉得唯有此才能表达一种对敌对者的强烈愤怒,才能坚定胜利的信心。因此,一次次兵燹之后,三百里阿房宫没有了,洛阳城没有了。现在我们跑遍全国看到的中国的名胜古迹大多是修缮品或仿品。牛金星本是宝丰的一位举子,因官司充军服役于卢氏,李自成大兵一来,参加义军,向李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建议被李采纳,遂成为义军领导集团的重要成员。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成为大顺朝廷的丞相。

县衙是从“牙门”处得来的名称,也称县署。古代军营悬挂猛兽獠牙以示威武被称作“牙门”,唐代“牙”与“衙”通,故写为“衙门”。旧时,公署也尚武,故公署也称衙门,县衙即县级衙门。

卢氏清代县衙的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地方衙署座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县衙总占地45亩左右,座北朝南,大门外有照壁一道,进大门沿主轴线向北依次为仪门、报事楼、大堂、二堂、三堂、后楼。仪门即礼仪之门,系旧时官衙、府第大门之后的一道门,装饰较好,能彰显威仪,仪门分三个门,中间的大门时常不开,只在新官到任的第一天、重大庆典或迎接州府官员时才打开,仪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小门,东边的叫生门,时常开着,供人们日常出入,西边的叫“死门”,系犯人被判处死刑后拉出行刑时走的门,故又叫鬼门;文史资料记载,仪门后为报事楼,三间,不知做何用,按规制这里应是戒石亭或戒石坊,亭内立有戒石碑,朝南的一面书有“圣谕”二字,朝北(大堂)的一面,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大字,这是皇上告诫地方官员不可贪污腐败、虐政害民的“座右铭”,现在县政府院内“县长楼”门口有一通这样的石碑,但不一定是当年之物;报事楼后为大堂,三间,是知县处理重大案件,公开诉讼、审讯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审判庭,公开审理案件时百姓可在大堂前观看,也是开读诏旨,接见官吏,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大堂设置威武,气派非凡,一般正中设公案,两侧列“肃静”、“回避”牌及其他仪仗,堂前有三班衙役;大堂后为二堂,三间,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性案件的地方;二堂后为三堂,三间,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内设接待室、书房、更衣室,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机密事件、处理隐私案件一般在这里进行,也是知县读书、休息的地方;三堂后为一栋三层青砖小楼,称后楼,应是存放县衙重要档案、贵重物品之处,年终封印时,印鉴也存放于此。古时,衙门里长官办公的地方叫厅堂,手下人办事的地方只能称“房”或“廨”,因此,以上大堂、二堂、三堂均系知县办公的地方。

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为中轴把县衙分作东西两部分。中轴线往东紧临中轴线自北往南依次为东厦房、东门房、吏户礼房、班房。东厦房应是县丞办公、起居的地方;东门房可能充当寅宾馆使用,凡是来拜访的客人都要被守门的衙役引到此落脚休息,再由衙役拿来客的名片、手本到内衙去请示会见时间和地点;按左文右武规制,东为左,故吏户礼三房设在东侧,吏房管理人事,户房管理税赋、财政、户口等,礼房管理教育、庆典,礼仪等;班房是衙役们办公的地方,衙役是跑腿的,理论上并没有什么办公场所,可是总要有一个碰头说话的地方,故在衙门的高墙下,一般靠墙搭建一些简易房屋,因是“三班衙役”聚集的地方,故名为“班房”或“皂隶房”。

中轴线往东二层从北往南依次为东花厅、典史署、土地祠、萧曹庙。东花厅和西花厅都是知县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东花厅为一小院,有寝室三间、厨房三间,还有一角门与仓房院相连;典史署是明代开始设置的一个机构,初管缉捕和监狱,明末裁掉主簿后,典史兼管军事治安,配有守门的门子,有皂隶若干人,在审案时站堂助威,听命应差,典史署内设班房两间、大堂三间,还设有捕署;土地祠,三间,因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土地祠内,所以对土地祠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故在称帝后下令全国各衙署都要建土地祠一座,供奉土地神;萧曹庙,三间,是为纪念西汉名相萧何、曹参而建,因其二人为政有方,故明太祖朱元璋在称帝后要求全国各级衙署立萧曹庙,官吏要定期进庙拜祭,学习萧曹二相的为政之道,为民造福。

中轴线往东三层从北往南依次为仓房院、大水坑、龙庭。仓房院东西各有六间青砖砌成的仓房,是用来存放粮食的地方,院内还有皂君庙三间,皂君庙应是供奉灶王爷的“灶君庙”,因与吃有关,故建在仓房院内,皂君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大水坑是储存雨水用的,可用于饮马、消防等。

中轴线往西紧临中轴线从北往南依次为西厦房、西门房、兵刑工房。西厦房应是主薄办公、起居的地方;西门房也应该是一处会客和衙役们办公的场所;兵刑工房按照左文右武规制,西为右,故兵刑工三房设西侧,兵房管理军事,刑房管理侦察、治安,工房管理工农业、建造等。

中轴线往西二层从北往南依次为西花厅、帐房、库房、马号、户南房、监狱。西花厅和东花厅一样是知县及其家眷饮食起居、休憩娱乐的地方,西花厅的西边还有会客所五间,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帐房,应是县衙总管或帐房先生办公起居之所;库房,三间,是用来管理物资的机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县财政部门,主管财物的核算与收支;马号是养马的地方;户南房,六间,尚不知做何用途,我想可能是吏舍,是衙役们住宿的地方;监狱,亦称子城,以砖墙围之,设于县衙西南,居坤位,俗称“南监”,监内设有狱神庙一间,男监房三间,女监房二间。

中轴线往西三层是一所花园,是知县休息和游玩的地方,内有井亭和箭厅,按规制,花园应设在县衙后院,称做“后花园”,可能限于厂地,卢氏设于县衙西侧。

西北角有高一丈五寸的土堆,名为喊冤台,当在县衙之外。

 

                 2011825日豫西卢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