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2009-03-25 20:44:30)
标签:

汉源

九襄

四川

雅安

佛静山

石牌坊

汉一中

杂谈

分类: 巴山蜀水**家乡篇

    说完家乡富春,我们来看看汉源县经济重镇——九襄。九襄是离家最近的城镇,在儿时的印象里,到九襄去赶集便是最开心的时候了。

【乡镇概况】

   汉源县九襄镇位于四川西南大渡河流域,平均海拔1400米。北距雅安市130公里,南距汉源县城25公里,距成昆铁路50余公里,国道108线由北向南穿镇而过,正在建设的雅泸高速公路将以立交桥的形式将在这里与108国道联通。全镇共辖20个村、145个社,2个社区,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镇域面积8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073元,GDP1.4亿。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历史沿革】

    九襄镇古称汉源街、汉源场,历史悠久,农商发达,为汉源县经济、文化中心,是连接雅、甘、凉三市州的民族走廊,商阜物质集散中心。相传诸葛亮翻过大相岭,遥望九襄坝子沃野平畴,大丞相由衷感叹:天下绝收,此地半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

    九襄的建制历史已有1800多年,南丝路和茶马古道在此交汇,这里自古重德尚文,物产丰富,商贸繁荣。戊戌变法时,因九襄下辖九个乡镇,民众互助友爱,因而得名九襄。

     汉初为沈黎郡、牦牛县治地。清嘉庆初置汉源乡,1950年建九襄镇,1958年改公社,1992年复镇。曾为汉源县人民政府驻地,汉源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汉源场迁至富林镇。

【农业生产】

    九襄得气候之优势,常年平均日照时间达1475小时,有“西南阳光城”的美誉。独特的光热资源适合多种水果、蔬菜和粮食的生长。镇内无污染工业,空气清新,水质清澈,是四川省的无公害水果、蔬菜和粮食生产基地。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九襄盛产金花梨、樱桃、枇杷、桃子、李子、柑橘、葡萄等50多种水果,四季鲜果不断,年产各类水果27570吨,收入达2166万元,是四川著名的“果都”。九襄的粮食高产全国闻名,水稻示范田亩产超2000斤,多次刷新全省单产纪录。省水稻科研所,川农大、泸州、宜宾等水稻科研所等都在九襄设点示范。高科技的注入,使九襄成为新品种的试验田和推广站。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九襄蒜薹更是一支独秀,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成为春季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色泽嫩绿、口感鲜嫩的九襄蒜薹在国内极具竞争力,每公斤售价比其它产地高出1元以上,从2005年起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2007年,九襄蔬菜种植面积为15148亩,产量16192吨,其中大蒜面积为13164亩,产量为5629吨,收入为719万元,蒜苔产量为6435吨,收入为436万元。九襄已形成“天上种票子,地上饱肚子”的立体农业模式。

【经济发展】

    九襄镇是全省首批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从93年开始小城镇建设工作以来,已投入资金5个亿进行建设,城区面积已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万人增加到2.5万人。2002年又被省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101个重点镇,现正按10平方公里、10万人的规模重新进行规划,以应对瀑布沟电站开工建设和雅攀高速公路即将上马而来的新发展机遇。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九襄自古是物质集散地,商贸重镇。2005年,九襄农贸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的价格每天在中央七台向全国公布。2007年,四川九襄市场水果成交量为2亿多公斤,蒜薹成交量为3277万公斤。农产品的交易催生出运销队伍1500多人。

    近年来,九襄加大城区的幅射带动,投入资金5.8亿元,使城区面积由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3平方公里,一大批农民进城经商,城区人口由1万人增加到3万人,逐步缓解了“有市无场”的局面。2006年,城区增加了亮化、环卫和消防设施,街道绿化已初显成效。新城已按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已完成评审,正待审批。

    1994年,九襄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100个重点镇之一,现正在申报全国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夯实,全镇从2002年以来共投资1601万余元,硬化村道34.13公里,人行68.6公里,维修整治堰道14条,其中三面光123公里。

    占地149985平方米的汉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落户九襄。2008年在湖北省鄂洲市的支持下,投资100多万元,修建康中心;投资890万元,在九襄镇梨花村修建汉源县爱心福利园;九襄汽车站达二级汽车站标准,客车可直达成都、西昌、康定、雅安、乐山等地州。通村公路率达到100%,灌溉主干堰渠全部实现三面光,全镇均收看光纤电视。占地1平方公里的汉源县食品工业园区已在镇内启动,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食品工业园区。三九黎红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带动了汉源花椒产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

    九襄自古是礼仪之乡。美仑美幻的九襄节孝石牌巍然屹立,上面镌刻着的48个故事,讲述着九襄人的为人处世之道。这里村民纯朴,民风醇厚,重德尚礼,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人才辈出。九襄人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富有同情心,为人谦和,热情好客,奉行公平正义。九襄人开放豁达,观念新。近年来,涌现出的全国、全省、全市的先进模范达10余人。

    九襄是文化古镇,镇内有183年历史的汉源一中,有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县青少年活动中心,2008年在湖北省鄂洲市的支持下,投资2760多万元,对汉一中、九襄镇小等镇区内学校进行扩建。全镇有14支业余文艺队伍,有5个学生艺术团,有象棋、太极拳、民乐、川剧、信鸽、兰花、桥牌等协会11个。镇上连续7年出资举办了“丰收杯”农民运动会;大庄村连续6年举办春节联欢会,大木村年年利用“九九”重阳节盛大集会表彰“好儿媳”、“好公婆”、“五好家庭”等。

汉源一中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四川省汉源县第一中学创办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师职力量。现为“四川省示范高中”、“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项目示范学校”。现任校长黄锰强。

    在近18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几代人的探索总结,形成了“和谐、开放、创新、求真”的办学思想;“爱校如家,勤奋务实,百折不挠”的汉中精神;“重德、博学、尚礼、健体”的校训。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学校已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络、电脑备课室、远程卫星教育设施、校园广播电视系统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且有崃山艺术团、摄影小组、理化生课外小组、地震测报小组、有田径、游泳、球类校级运动队和课外小组、校报、校园电视台等培养和展现学生特长。 

    汉源上半县走出去的学子,大多数都在汉一中念过书。笔者算是一个例外,初中在唐家坝,高中到了成都。所以每一次走进汉一中校园,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哦。
职业高中

    汉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坐落于汉源县文化、经济、交通重镇九襄。学校地处汉源县经济贸易中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学校交通条件优越,108国道线纵贯校园南北,四通八达,环境幽雅。

    职业高中1982年成立,原址在九襄镇大木村五组三教庵农业初中的基础上成立,1983年,迁入九襄镇红光村二组,原红光小学,直到现在。2008年,职业高中将全面扩建。目前职业高中已发展成拥有初中、高中两种学历教育,是汉源县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国家首批再就业培训基地——四川省计算机考试考点和四川省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家电维修等级鉴定站。

九襄镇小

    九襄镇小学始建于1906年,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校园内树木参天,环境幽雅,书声朗朗,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优秀传统的窗口学校。
    学校1980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是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 市级校风示范学校,汉源县“绿色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有较完备的实验室,有藏书丰富的阅览室,还有较现代的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是一所远程教育的网络学校。

九襄初中

    汉源县九襄初级中学座落在九襄镇共和街文庙巷4号。俗称“二小”。

【旅游资源】

    九襄风景如画,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庄园。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阳春三月,九襄各种花竟相绽放,桃红李白,九襄掩映在20000多亩的梨花之中,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人造景观,有“梨城三月雪”的盛誉。

    近20年,九襄的民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老城区还基本保持古色古乡的旧貌外,农村80%的旧房已被庭院式新房所取代,富有现代农村的气息,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44平方米。

    九襄石牌坊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内的白马公园、进山寺等10家“农家乐”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外地游客到九襄发出了“饱览田园风光,闲看蓝天白云”的感慨。2005年,九襄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试点镇。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著名景点。

石牌坊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石牌坊建于清道光29年(公元1850年),牌坊高约11米,宽约10米,是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此牌坊为清朝偶然发迹、捐贡出身的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而修建的双节孝石牌坊

    石牌坊的历史、艺术价值集中雕刻于下边2层上的川剧经典名剧的精彩坊景浮雕。浮雕以“忠、孝、节、义”为主题,选择了48部传统川剧戏曲的169个精彩场景,雕在牌坊的各处。石牌坊对研究清朝历史、当时民风民俗以及川剧的发展沿革,具有极高的价值。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戏曲选目丰富多彩,有许多是古代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表现古代妇女的忠烈节义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十二寡妇征西”的《穆桂英挂帅》;宣扬“百善孝为先”人伦道德的《木莲救母》、《安安送米》;歌颂中国人义字当先、大智大勇的《三英战吕布》、《赵云六保阿斗》、《空城计》;表达人们祈望福禄寿喜的《蟠桃会(大和图)》等。

    国家历史文化保护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对该石牌坊评价极高,他说:“这是我见到过的单列牌坊中最雄伟,最精致的石牌坊!”

九襄老街

    九襄镇古称汉源街、汉源场,汉初为沈黎郡、牦牛县治地。九襄有着2100年的镇史,历史文化浓厚。老街包括汉源街、建国街以及附近的文庙巷、石灰巷等处。老街上有文化馆和百货商店。这里是原来九襄镇的中心,每逢赶场,四村八乡的乡亲都聚集到这里。后来城镇建设重心不断上移,老街也渐渐没落了,留下一排排店铺,诉说着这座城镇往夕的沧桑和今日的繁荣。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佛静山

    海拔2617米,属邛崃山系。山顶建有龙佛寺,迤逦十余亩。据传西汉甘露二年(汉宣帝公元前53年)辟支佛诞降于汉水之滨(今兰家营)乳齿硕体,经年不语,后飞升于鸡冠山,觉摇拽不安,复飞此山乃安静,佛静之名,是其缘起,汉晋及隋为辟支道场。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龙佛寺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佛静山龙佛寺,元明时毁于火,残存古迹露于荒山林箐之中。1993年,在海拔2400米处选址奠基,并建成大佛殿,占地410平方米。宝殿巍峨壮观,深得古建筑之三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书“佛静山龙佛寺”墨宝,四川省佛协名誉会长隆莲法师撰书“龙起鹏飞,国家昌隆兴大汉;佛灵山静,人心淳淑达真源”对联一付,巧妙嵌入“汉源佛静山龙佛”七字。

农历三月,山顶杜鹃花及各类花草竞相绽放,林木葱郁,景色丽人,龙佛寺隐现于茂林修竹中,别有天地。俯瞰山下,林莽森森烟雾缭绕,夕阳余辉点染苍山,赤橙黄绿,五光十色,各俱其妙浑如天成。夜宿龙佛寺,清馨回荡,木鱼声声,使人尘念顿忘,陡生出世之感。

雅安经济强镇——汉源九襄

 

进山寺

    位于佛静山下,毗邻九襄镇,占地十亩,现建有弥勒殿、大雄宝殿及厢房等,常住僧人、居士十余人。

 

 

 

本文大量素材取材于四川三农新闻网:汉源县九襄镇,在此表示感谢。

 

欣赏:《梨花满天开》

演唱:周艳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