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今日微博建议0到3岁育儿 |
分类: 育儿 |
四岁小女孩说旁边的陌生女子:“你不好看”。女子深表不快。的确,如此被人直面评价谁人能高兴?何况那位女性长相并不差。那孩子评价完陌生人之后又说:“我不喜欢妈妈”。
刘姥姥在细致观察孩子自己穿袜子并表扬孩子:“你的小手好灵巧啊”。孩子说:“不”,姥姥又说:“你会自己穿袜子啊,真棒”,孩子又说:“不”。妈妈说:“我们这孩子不喜欢表扬”,姥姥晕,什么?还有不吃表扬的孩子!?姥姥继续表扬孩子动作麻利、well done等等,孩子穿衣穿鞋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脸上显出自豪的神情。谁说这孩子不喜欢表扬?
一个刚刚4岁多一点的孩子已经如此招人嫌,而妈妈还在那儿无所醒悟,抱怨孩子自己惯自己,问题不小啊!笔者在此分析妈妈的育儿问题如下:
1、这孩子的顽劣个性已经成型,如果育儿者不改初衷,未来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她是不幸的。妈妈的育儿方法需要改进,自己的素质需要改进。
2、这孩子为什么顽劣?天生的?当然不是,而是大人喜欢使用负面语言所致。
3、这孩子真的不喜欢表扬吗?当然不是,但由于大人经常使用负面语言,孩子自然便学得如此喜欢反驳他人的话。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模仿的大师。
刘姥姥深感痛心。这位华人妈妈已经有两个长子,但却依然如此不谙育儿,她的无知和愚昧在无意间毁了三个孩子的美好天性和喜乐命运啊!
刘姥姥想起另一个也是4岁的孩子,看到姥姥在对他微笑,他有些羞怯,悄悄跟妈妈说:“I like this nice lady”。两者是多么不同啊!
人际关系极大程度决定人的幸福值。
大人说话得体是最本源的个性培养,多表扬、鼓励、欢笑和幽默,杜绝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这样不好,那样不对等等负面语言。多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以便孩子有更多机会得到表扬和赞赏,及早树立阳光个性。
再举一例:孩子一岁三个月,总喜欢“啊,啊”大声嘶叫,妈妈烦死,带孩子来见姥姥。在竹林旁,妈妈对孩子说:这是竹子,熊猫爱吃竹子。各位请猜猜,妈妈犯了什么错误?
孩子正在学习语言,她不可能懂得竹叶跟熊猫爱吃竹子这两者的意义,妈妈多余的话使得孩子犯困惑。同时,由于妈妈一次说话的字数太多,刚学话的孩子学不会,于是推迟了学语言的进度。而在此语言敏感期(一岁到两岁或三岁),孩子是多么想说话呀。但由于妈妈的话太多,太无相关性,孩子无法理解也无法学会,所以用大声嘶叫来表达挫折感。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手指实物单说一字或两字,不断重复让孩子易于模仿,多余的话一定不能说。等到孩子有突破,会说几个字之后,再跟孩子说长一些的句子。
如此说来,正确育儿的第一步是语言功能的正确培养:
一、孩子开始学说话时,一次只使用一个到两个字眼,多次重复
二、当孩子会说话后,要注意语言的质量,表扬和鼓励的话多说,否定和批评的话语勿说,也不能嘲弄孩子、哄骗孩子、贬低孩子。
三、何时可以有比较抽象的语言进行批评?7岁后。
四、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怎么办?简单而态度温和地说一句:“不要这样”;即可。
有的妈妈提出,只说一句,孩子不听怎么办?刘姥姥建议:对于一些小事,说完就算,别盯住不放,既然已经让孩子知道了对错,他今后会改的;孩子一时不改,往往是自尊心作怪,一时下不来台。第二,妈妈要尊重孩子,凡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目的是给孩子树立听从的样板,孩子才能反过来听从妈妈;如果遇到必须让孩子做的事,比如让孩子的不敬行为对他人道歉,可以反复说,孩子的耐力总比不上大人,说上十来遍,孩子一般会听的。但这种发犟的做法不易多,多了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会让孩子变得倔犟。看过拙作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刘姥姥对小荷只使用过一次反复重复法,正是小荷产生暴力倾向需要向对方道歉那次事例,从那以后,姥姥的话小荷都自动听取了。
刘姥姥早教语丝:
幸福的命运来自美好的个性,美好的个性如下:好学、坚强、心态豁达、有同情心、真诚、质朴、有自我批评和自我嘲弄的能力、有前瞻眼光、有独立思维能力、有放得下的能力 —— 共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