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来人谈志愿得失

(2008-04-28 11:13:05)
标签:

教育

 模拟考成绩是重要依据

  □实习生沈嫣婷(受访者: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张昱诚)

  张同学认为,填报志愿最大的依据是月考和最后的模拟考。月考非常客观地显示了分数波动变化,根据每一次的考试结果,考生可以预估分数上升的空间。而模拟考的分数分量更重,因为它几乎就相当于高考实战检验。他建议,考生可以做个有心人,搜集汇总一年之内的月考全科总分,绘制直观清晰的曲线图,对自己有个整体把握。可以说,从月考分数出发,给填报志愿的考生一颗“定心丸”。张同学在填报志愿时,以月考模拟考分数为重,并估计自己的分数进复旦没有太大意外。
  另外,加分对填报志愿也很重要。张同学在寒假时,拿到复旦自主招生的20分加分,此外,还有优秀学生的10分。如此,他填报志复旦更有信心。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推出特色加分政策,比如有些是过本校最低投档线加分,而这些加分通常和学生的才艺有关,例如体育特长、音乐特长等。他提醒,临近填报志愿期,考生尤其要关心有意报考学校的各项政策。
  至于填报学校,个人兴趣和分数实力相结合是制胜的法宝。有的考生不考虑个人喜好,一味地报考热门专业,以为将来就能确保金饭碗,却在进大学后对所报考专业提不起学习兴趣,荒废了学业。也有考生好高骛远,放手一博,以致名落孙山。对于这些情况,张同学说,考生要了解自己的喜好,结合任课老师的建议,选择有兴趣又符合自己能力的学校专业。如此,对于以后的大学生活也有好处。
  对于每年填报志愿经久不衰的话题,张同学也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外地院校的填报,他认为不能放弃。外地院校在上海的生源并不多,所以一些好的院校分数线并没有考生想象的高。“不要轻易失去任何一个机会”,他说。另外,关于看重学校还是专业,张同学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他建议,选择学校比较有利。“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广大同学的素质以及学习的环境和发展机遇。”

  对自己抱有充分自信

    □实习生闵诗卉(受访者:复旦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张同学)

  我高中就读的是市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当时,亲友一听我所读的班级就会说:“你将来肯定能进复旦的!”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没有任何愉悦感,只是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与更多的心理压力。
  高三分班,我选择了历史。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我数学很好,对于其他文科班的同学来讲,数学是他们的弱项,这样我在文科班中就更有竞争优势。第二,我的高考第一志愿是复旦大学,但理科班中优秀的同学实在太多,为了避免正面交锋,选择文科会缓解不小的竞争压力,且大学的文科专业也有很多我喜欢的专业,例如后来我以第一志愿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以大可不用和理科班的同学挤在一条独木桥上。
  填志愿是高三最重要的一件事。志愿填报恰当与否,会对整个高考录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很早就确立第一志愿是复旦大学,高三的几次模考下来,我的成绩都相当不错,进复旦大学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问题是在专业选择上。我妈的意思是填分数稍微适中一点,确保能够稳进的专业,不要因为填报不合适,被调剂到不想去的冷门专业。我自己对经济很感兴趣,但是复旦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分数非常高,我没有把握能够考上。为这个问题思索了很久,思索的结果是第一志愿大胆填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志愿填一个比较低但是自己又喜欢的专业,这样如果第一志愿没有录取,就能确保落入自己喜欢的第二专业。
  最后高考录取通知书来的时候,我很高兴,三年的辛苦与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总结下来,高考填报志愿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是:
  一、要有充分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高中三年的成绩以及高三几次模考的基础上的,不是盲目的自信。其实能进什么大学自己对自己最清楚,要细细思量,大胆自信。
  从报纸上了解到今年高考填报志愿采用的是平行志愿的填法,那就更没有什么问题:一切以分数论英雄。各位高三生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好好梳理知识结构,争取再有一个提高。
  二、在专业选择上,一定要填选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专业。你所选择的专业将陪伴你度过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涯,如果你对填选的专业没有兴趣,填它只是因为一些实际因素(就业前景、录取分数低等),那你的大学四年不会过得愉快。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很多人对于大学专业没有实际清晰的了解,以致在填选志愿的时候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我建议在填报志愿之前,询问一些已经在大学就读的学长学姐,也可以直接去大学的相关专业做咨询,相信对于正确填报专业会大有裨益。

  【教训篇】

    马虎心态让他错过外地名校

  □实习生朱敏君(受访者: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马同学)

  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无论高考已经过去了多少年,不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始终是一种遗憾。马同学就曾经沉浸在这种遗憾当中很长一段时间。
  当初填写志愿的时候,马同学考虑到自己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在区重点中学中排名靠前,自己又比较喜欢偏向理科方面的学校,于是选择一本第一志愿填报同济大学,但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落到了二本第一志愿填写的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对于这样录取结果,马同学认为除了自己高考临场发挥不佳以外,和自己填写志愿方面有一定的问题也是分不开的。
  首先,他觉得自己平时成绩稳定,对能够考上同济大学很有信心,所以在填写一本第一志愿同济大学的时候很认真,而填写一本的其他志愿就抱着随便填填的心态,随便填了几所外地的高校。其实,不是只有第一志愿才能录取,只要填写得当,在第二、第三志愿填上那些具有1志愿缺额数的高校,即报考该学校第一志愿的人数小于招生计划数,也还是有被录取的可能的。此外,有些报考人数很少的外地高校,也是很不错的名校,随便填填第一志愿以外的志愿很可能和优秀学校擦肩而过。马同学表示,如果那时候能认真地在第二志愿填上一所报考人数较少的本地或外地高校,自己还是有机会进入一本学校就读的,现在想来是白白浪费了一次机会。
  其次,他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看看专业名字,大概想象一下该志愿是干什么的,如果还不错就填了,没有认认真真地搜集具体的填报志愿需要的专业信息。就拿他现在录取的上海海事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来讲,在进入该专业就读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专业将要学习些什么样的课程、未来毕业了可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对现在学习的专业也没有太多的兴趣。
  面对曾经的遗憾,马同学坦言志愿表虽然只是一张纸,却可能是一张改变人一生的纸,填写它的时候还是应该下足功夫,好好搜集、研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高估实力落入二本高校

  □实习生闵诗卉(受访者:上海外贸学院商务法语专业高同学)

  当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对我来说是一个无法愈合的隐痛。我的高考志愿填报是彻底失败的。
  高中时,我的成绩一向不错,但到了高三,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成绩排名在我后面的同学都超过了我。虽然我加倍努力,但成绩仍无大起色。
  按照我高三的成绩,填报复旦其实有很大风险。但我一意孤行,觉得自己高一高二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虽然现在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会有提高的。当时只是想到能进复旦就行了,其他都不是问题,对于专业问题丝毫不加考虑。所以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我毅然在第一志愿填了复旦,专业则都填了那些分数最低的———只要能进复旦,专业无所谓。
  最后结果出来,当然是欲哭无泪。如果当时不是那么固执,坚持要进录取分数极高的复旦,丝毫没有考虑同济、华师大等其他相当好的学校,现在也不会落到二本的学校。其实若当时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客观实际的评价,采取理性的态度,选择比复旦稍微低一点的其他高校,那么肯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高考志愿填报对我的教训是极深刻的:一、不要进行攀比。我当时执意填报复旦,一个原因是非常好的一个同学也填了复旦。当时觉得她填了复旦,我也要填复旦,事实上,这是极其幼稚的思想和行为。
  二、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实力,虽然超常发挥这种事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同学还是会正常发挥,不要希望自己在高考中一鸣惊人会有特别好的发挥。
  踏踏实实学习,诚实的根据自己的成绩来进行志愿填报,这才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正确的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