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华网)
据《新闻晚报》报道:目前,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主要和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名校合作,在大学生中通过开展经济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国际视野和创业精神,成为新型经济人才。然而,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培训的“学生公司”和“全球市场”等,在国外都是用于中学生的课程。即便如此,由于很多大学生缺少实战能力,很难在价格、产量、营销费用等方面作出分析、判断和决策。
胡赢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99级学生,去年曾参加过全球商业挑战赛。他说:“现在我国大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比国外要滞后3年,而经济意识比国外学生要落后5年。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很少到公司进行实践,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也看不懂;而非经济管理的同学对金融、财务等方面根本不关心。其实,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在大学生中普及经济意识并提高操作能力很有必要。”
李亚平说,他们曾作过调查,我国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都感到十分迷惘,其中很多人进入企业需要两年的适应期,而国外绝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很强,大学毕业后很快就能进入自己的岗位角色。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将和更多的高校以及中小学合作,在更多的学校推广基于培养学生经济意识、企业家精神和实务能力等课程。
前一篇:是减负,还是降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