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提前批志愿]
案例一
T同学是一名优秀团干部。所在学校往年文科第一批本科录取率在18%左右。他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考时,成绩排名在学校文科考生的前15%左右。T同学认为,根据模拟考试成绩,估计能够考进第一批本科的上海院校,但要进入理想专业,高考成绩可能有一定的差距。综合考虑以后,她毅然决定报考外地院校。他选择的专业是:提前批1志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一批1志愿南京大学,2志愿暨南大学,3志愿合肥工业大学。去年,她以文科512分的成绩被提前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录取。
案例二
X同学是去重点中学一名文科考生,参加区模拟考时,成绩排名位于文科前50%的位置。往年处于同等位置的考生,录取在第一、二、三批地比例约为2:3:5。X同学认为,自己喜欢教师工作。从学业水平分析,估计自己考进第一批本科比较困难,基本上可以达到二本分数线。
X同学去年的志愿选择是:提前批上海师大,第一批1志愿上海师大,2志愿南京大学,第二批1志愿上海师大,2志愿上海电力学院,3志愿南京财经大学。去年,他高考成绩为489分,录取在提前批上海师大的英语专业。
分析:许多考生将提前录取院校简单地归纳为“军事院校”、“师范院校”两大类。其实,提前批院校还有一些其他性质的院校和专业。如,复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海事大学的航海技术专业等。合理运用提前批专业,可以扩大自己的专业选择面。
案例一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高等院校,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去年,在上海地区招生中,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07分,理科为503分。但要注意的是,一般第一批1资源选择院校的录取分应该比提前批选择院校的录取分低。此案例中,南京大学文科投档线为504分。如果T同学没有被青年政治学院录取,说明他的成绩可能只在500分左右。在第一批录取时,500分左右的考分不可能被南大录取。南大会成为无效志愿。
案例二中,上师大去年文科提前批英语师范专业的录取分在479分左右,上师大第二批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录取分在497分左右。X同学利用提前批地师范专业来扩大自己选择专业志愿的范围,这是此案例的一大特点。
[提高一志愿命中率]
案例一
H同学是普通中学的文科学生,模拟考试成绩为477分。他想报考政法类专业。但看到2005年华东政法学院的录取分要486分,感到没有把握。经过思考,他的选择志愿为:第一批1志愿华东政法学院,2志愿上海大学,3志愿华东理工大学,4志愿中国政法大学,第二批1志愿上海政法学院,2志愿上海商学院,3志愿南京审计学院。H同学最后以高考成绩505分,录取在第一批本科华东政法学院。
案例二
Y同学是市重点中学文科考生,参加区联考时,成绩位于文科前3%的位置。Y同学对自己的分析是:高考成绩在530分左右,想录取在新闻、经济方面的换页。她查阅了有关资料,特别对2005年“复旦”与“中国人大”有关专业的录取情况了比较分析:复旦新闻学554分,经济学545分,金融学550分,中国人大新闻学525分,经济学531分,金融学530分。通过分析,他觉得自己泊靠“中国人大”录取在理想专业的把握更大些。
他的志愿选择为:第一批1志愿中国人民大学,2志愿四川大学,3志愿上海读,第二批1志愿上海师范大学,2志愿南京财经大学,3志愿天津商业学院。去年,Y同学的高考成绩为535分。录取在第一批本科中国人民大学。
分析:填好1志愿的前提是正确定位。案例一中,H同学参加的是全区性的模拟考试,2005年这个区模拟考试文科477分位于前6.5%,2006年同样成绩位于前6.1%。说明这两年该区组织的模拟考试文科水平相当。这样可以用2005年该区高考质量分析的有关数据来帮助预测2006年的情况。2005年该区考进华政考生的模拟考试平均成绩为458分,位于11%的位置。所以,只要H同学高考发挥正常水平,第1志愿选择华东政法是合理的。
其次,通过这个案例,还可以得到这样1个启示:怎样排好第二批1志愿。H同学第二批的1志愿选择上海政法学院,这是合理的选择。2006年上海政法文科投档线为452分,高于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450分,达线比例为1.3(计划数为391,1志愿达线数为508)。第一批华东政法学院文科投档线为493分,第一、二批次1志愿的投档线要相差41分,这样就建立了合理的下降坡度。
案例二中,根据Y同学的学业水平,第一批1志愿可以报考复旦大学。在上海名校与理想专业不能够兼得的情况下,用外地名校兼得了理想专业。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科投档线为527分,达线比例为2.86(计划数22.1志愿达线数63)。这是成功运用外地院校在沪招生进名校的典型个案。
[把握二三志愿机会]
案例一
J同学参加区模拟考试,成绩排名位于理科前25%的位置,估计高考成绩在490分左右。他的志愿目标是,争取录取在一本,确保录取在本科。他的志愿选择是:第一批1志愿华东理工,2志愿上海理工,3志愿北京邮电,第二批1志愿上海师大,2志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3志愿北京工商学院。去年,他高考成绩为466分,录取在第一批2志愿上海理工大学。
案例二
W同学是区重点一名文科考生。区模拟考,他成绩排名在文科前29%的位置。根据模拟考试情况分析,往年这样的位置,高考成绩一般刚达到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W同学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在495分左右。由于上海外贸学院对第一、二批1志愿都填报该校的考生,录取时会加分。为确保录取在上海外贸学院,志愿选择为:第一批1志愿填上海外贸学院,2志愿填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批1志愿上海外贸学院,2志愿上海水产大学,3志愿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3志愿为南京财金大学。去年,他的高考成绩为492分,录取在第二批1志愿上海外贸学院。
分析:对于那些高考成绩可能处于一、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下的考生来说,要达到“努力进一本院校,确保录取在本科”这个目标,从选择志愿的角度力分析,关键是第一志愿的定位,除了对第一批1志愿的定位外,还要注意第二批1志愿的定位,两者要相呼应,同时还要注意每批2、3、4志愿的选择。
案例一中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批1、2志愿的合理选择。J同学第一批2志愿选择了上海理工学院。2005年,上海理工第一批招生数为365,2006年增加到562,头当先为466分,达线比例为0.12(计划数562,1志愿达线数为69)。实现了J同学努力进一本院校的愿望。
案例二中,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去年,上海外贸学院文科第二批的投档线为489分,仅比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低1分,加上类似W同学这样的想法不是个别的。所以第二批院校中,上海外贸的录取竞争是最激烈的。2006年文科计划数是451,1志愿达线数为1281。
[外地志愿别放弃]
案例一
M同学是上海市示范性高中理科考生,模拟考试排名在学校前15%的位置,往年学校理科第一批本科的录取率自30%左右。他对自己的分析是,高考可以考到500分左右。录取院校不论地区,只希望录取在医科方面院校。他的志愿选择为:第一批1志愿中国医科大学,2志愿上海理工大学,第二批1志愿上海海事大学,2志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3志愿南京审计学院。去年,她高考成绩485分,被第一志愿中国医科大学录取。
案例二:
Y同学模拟考试排名在学校前30%的位置,往年学校理科第一批本科的录取率在25%左右。他对自己的分析是,高考可以考到510分左右,最好录取在上海,万一考得不理想,录取在外地的院校要在江苏、浙江两省。
他选择的志愿是,第一批1志愿上海交通大学,2志愿东南大学,第二批1志愿南京邮电学院,2志愿上海理工大学,3志愿南京审计学院。去年,他的高考成绩为477分,被第二批南京邮电大学录取。
分析:为进一步鼓励上海考生报考外地高校。从去年开始,除继续保持往年各项鼓励措施外,对第1、2志愿报考外地高校的考生,市教育考试院在外地高校投档时,各加20分.10分投档,(零志愿的外地高校和提前批、艺术体育类高校除外)录取与否由高校决定。在实际操作中,凡是第1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下降20分参加投档。具体说,2006年,凡是1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第一批外地院校只要达到470分(本市院校为490分)就可以参加投档;理科只要达到446分(本市院校为466分);第二批同样。凡是1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当该院校达线比例小于或者等于1时,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就是文科为470分,理科为466分。所以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一政策。
案例一中,M同学的成绩要想录取在本市设置的医科专业的院校,存在较大风险。外地在沪招收医科专业的一本院校有:中国医科大学(沈阳)、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有志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应该全面了解这些院校,比价他们办学资质。
案例二中,Y同学选择将南京东南大学作为第一批的2志愿,是因为看到2004年东南大学的达线比例只有0.5,而2005年为2.55,就错误地理解,2006年应该是小年。殊不知,因为外地院校在沪招生政策发生的变化,2006年外地院校在沪招生计划完成率出现了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东南大学去年的达线比例为1.48(计划数为40,1志愿达线数为59),Y同学将该校列为第2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最后,他被第二批1志愿南京邮电学院录取。
[利用第三批志愿选专业]
案例
Z同学是区重点文科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位于学校前30%的位置。她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估分在495分。他的志愿选择是:第一批1志愿上海外国语大学,2志愿上海对外贸易学院,3志愿东华大学,4志愿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批1志愿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志愿上海金融学院,3志愿南京审计学院,第三批提前批: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院。Z同学的高考成绩为475分,3+综合考分为363分。Z同学放弃了第二批补填志愿资格,录取在自己钟情的上海海关高专。
分析:Z同学以475分高于二批录取分数线25分的成绩,录取在第三批海关高专,可以窥视到学历与就业的激烈竞争。从考生的志愿分析,第二批1志愿上海外贸学院文科投档线为489分,2志愿上海金融学院达线比例为1.41(计划数为370,1志愿达线数520),3志愿南京审计学院的达线比例为2.29(计划数17,志愿达线数39),3个志愿全部是无效志愿。她就是冲着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来的。本个案才另一侧面反映,海关高专等第三批热门院校,专业录取非常激烈。
[抓住征求志愿机会]
案例一
理科考生F同学是位立志报考计算机专业的上海市示范性高中的考生。他的志愿选择为:第一批1志愿上海交通大学,2志愿中央财经大学,第二批1志愿南京邮电学院,2志愿上海师范大学,3志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06年他的高考成绩为493分,通过征求志愿录取在一本合肥工业大学信息安全专业。
案例二
W同学是一般完中的理科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他的目标是,争取进本科。他的志愿选择是:第一批1志愿上海海事大学,2志愿上海理工大学,3志愿东华大学,4志愿南京大学,第二批1志愿上海金融学院,2志愿立信会计学院,3志愿删改水产大学俄,4志愿南京审计学院。去年他高考成绩为436分,在征求志愿阶段选择院校时,他比较注意院校的“收费标准”。最后被第二批本科安徽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
点评:征求志愿,对于那些志愿缺少周密考虑,高考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次补救机会。虽然缺额计划大部分是外地院校,但考生仍要珍惜这次机会。案例一中,F同学一心想要报考计算机专业,但交大信息安全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为532分,平均分为548分。与F同学的实际水平差距甚大。
案例二中,W同学选择外地院校的原因是,已经靠到了本科分数线,既然没有录取志愿表选择的院校,与其进收费标准较高的本市民办高校,还不如进适当的外地院校。这一想法较有典型性。列入第二批“补填志愿专业计划缺额表”的上海院校,一般是民办院校。收费较高。其次,本科批次补填志愿时,每位考生可以选择两所院校,录取同样采取择优录取的办法。去年,上海市二批本科达到412分以上补填志愿的考生数,理科约有4068名,436分位于这些考生的前24%左右。征求志愿选择的两所院校中,大多数考生第1志愿选择的是本市院校,就是选择外地院校时,大多数考生首选的是江浙地区的院校。W同学如果第1志愿选择上海院校,以436分的考分参加竞争,不一定占优势。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决定第1志愿选择外地院校,而且扩大外地院校所在地区的范围,选择了安徽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