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这是三个在巨石之下冒出来的人物,现实中还有多少被扼杀的人才呢?谁忽略学生的潜能,谁就是教育的屠夫。
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为创新之人。”可见孩子身上的确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潜力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开发。作为教者,在教学中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教学顺着最佳的轨迹运行,决不能成为阻碍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这是三个在巨石之下冒出来的人物,现实中还有多少被扼杀的人才呢?谁忽略学生的潜能,谁就是教育的屠夫。
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为创新之人。”可见孩子身上的确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潜力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开发。作为教者,在教学中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教学顺着最佳的轨迹运行,决不能成为阻碍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