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衣常”那些事【连载】(22)
(2013-04-28 06:30:00)
标签:
常艳编译局言情录衣俊卿小n实录关于“衣常”那些事文化 |
分类: 转载 |
关于“衣常”那些事
——《衣俊卿小n实录》经典评论(十七)
“常艳衣俊卿”事件评议
文/夏志军
三天前,从新闻了解到衣俊卿被免职,立马网上搜索资料;今天,整理并阅读完常艳的长篇纪实小说,再网上搜索,几乎一片“墙倒众人推”。本来打算再细看一遍,然后写这段评议,看来不容许了。
世间最简单的事情,莫过于肤浅无知地唾骂诅咒一个人了,因为不费脑筋,且自我感觉良好;付出小,回报大,太便宜了,赚大发了。
故事的梗概,大家凭猜;而细节,没耐性看;其背后意义,更鲜见深思。
坦白说,它还称不上是小说,文笔也普普通通,充满猜测性和情绪化,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性格缺陷:人格障碍,而且是表演型、自恋型、依赖型和偏执型的综合。但是,所有这些缺陷都无碍它所反映的真实性。
整个故事过程大概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遵守规则(2011.3.29—2012.2.14):在这个阶段里面出现了送钱、献身和情感投入。
和其他被潜规则者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那在于常艳送出了自己的全部钱财,以及在这些上面附加了感情,因而被她自认为是真正的付出而不是简单的行贿。这是常艳的幼稚。
挑战规则(2012.2.14—8.30):在这个阶段里面出现了“三个选择”事件。
当常艳发现张梅而提出“三个选择”之后,衣俊卿只是简单地认为常艳不过想要点补偿,随便应付哄一哄就过去了;暗地里又为难常艳,常艳非常敏感地觉察到了,又重提“三个选择”,衣俊卿又哄,又好了。如此反复。
常艳不要钱,这种幼稚让衣俊卿左右为难。常艳被潜规则了,竟然没有索取应得的回报,这种对游戏规则的不遵守和蔑视,让衣俊卿摇摆不定。这是常艳的幼稚的强大。
破坏规则(8.30之后):因为衣俊卿的摇摆,常艳豁出去了,就出现了“100万”事件。这是常艳的幼稚刚好碰对了人。
9.3当100万到账之后,常艳竟然要还给衣俊卿;从此,衣俊卿彻底被收服了;之后几乎所有的短信都是由衣俊卿主动发起。“你的钱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6:21)
9.15衣俊卿也出现了第一次豁出去的心态,不再让常艳保持低调。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衣俊卿真情袒露无遗,常艳也恣意任性,二人一幅小情侣之间打闹互掐的场景。
11.5常艳一声“老头”彻底击溃衣俊卿。11.13衣俊卿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出问题了;11.17又重提“调整生存方式”。11.20衣俊卿称谓常艳“亲爱的”,11.21更为“孩子”。
短短一个星期,衣俊卿的心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出现了长者的心态,不再求得而是图舍;他的情人成了亲人。他应该意识到了常艳的情绪化绝不单单只是简单的感情问题。
11.22常艳一声“老头”让衣俊卿老泪纵横。
11.24衣俊卿出现了第二次豁出去的心态:“我想了很久,突然心如止水,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在特定的环境下,常艳的幼稚,轻而易举地敲碎了潜规则的锁链。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另,11.26分析张欢事件上,常艳体现出了少有的冷峻。
整个故事就是如此简单。
常助衣甚于衣助常。常艳的确人格障碍严重,因而反复无常,显得幼稚无比;但正是这种幼稚,它一点一点敲掉了锁在衣俊卿身上的锁链。
衣俊卿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很娴熟地在使用潜规则,而实际上他只是被潜规则所驱使。
常艳的敏感猜忌和无理取闹“迫使他自由”。她亲手塑了一个佛像,饰以金粉;待膜拜结束之后,又亲手刮去金粉,露出泥胎;体会这巨大落差所带来的快感。衣俊卿只是恰好充当了这个偶像,金粉被除,得以自由;只是偶像无力满足崇拜者的要求,更加无法解决崇拜者的问题。
偶像只是偶像而已。
对于常艳来说,用信神的脑袋去解释无神的理论,用形式的逻辑去驾驭辩证的思维,是无法克服的矛盾;这是人格障碍套在常艳身上的枷锁,情绪随时脱出理智的控制。
从千头万绪的形式逻辑如何过渡到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是常艳要逾越的坎。否则,她只能服从命运的必然性,停留于幼稚而无法达到简单。
对于衣俊卿来说,他身上的锁链被常艳一一敲碎,从潜规则的必然性中脱身而出;对于绯闻和丑闻的区别、魅力和权力的界限应该了然于胸了,否则就对不起他的脑袋,也辜负了常艳的勇敢;至于能否通达“自由”境界,暂时未知。
另,权力和政治只是衣服的正反面,总是得穿在是非的身上。
对于非议者来说,非议常者,没胆量;非议衣者,不懂情。抹去若蛛网,不屑顾。反复无常,衣然如故。希望二人可以看到这篇评议。微光就是希望。
2013-1-21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79ec8801015py0.html】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