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没有你》:拷问灵魂、找回遗失的同理心

(2009-12-22 18:42:23)
标签:

不能没有你

同理心

金马奖

影展

戴立忍

天桥

娱乐

分类: 联盟影评

《不能没有你》:拷问灵魂、找回遗失的同理心

   日前第53届亚太影展在高雄成功举办,6.8级的地震也无法摇撼戴立忍的先锋王者地位。继台北电影节金马奖之后,戴立忍凭借《不能没有你》再次毫无悬念的摘得“最佳导演奖”的桂冠。

   金马奖之后,《不能没有你》即刻获得了广泛关注,某些媒体为了猎人眼球,不惜挖掘未成年当事人的隐私。由此,戴立忍在亚太影展上台领奖时,慷慨表示愤怒与痛心,怒斥媒体完全违背自己所拍影片《不能没有你》所想要表达的同理心,甚至伤害了台湾。

  《不能没有你》取材于2003年台湾一条单亲爸爸抱女儿欲跳天桥的社会新闻。当时有超过六个台湾电视台做了长达20分钟的现场报道,“来自高雄一名三十八岁的李姓失业男子,抱着女儿在台北火车站前天桥上,作势要往下跳。该名男子坐在天桥栏杆上以美工刀割腕,身上血迹斑斑”。于是天桥事件成了家喻户晓的恶性新闻,但跳天桥的男子很快便被人们遗忘,事发两天之后,再也没有一家媒体去做跟踪报导,也没有人再去关注这对父女的现实处境如何。

   在这个誓死博眼球、争票房的年代里,戴立忍简直像极了一个带着文艺范儿的幼稚愤青,他的《不能没有你》,采用黑白影像,手法无比简洁却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事件本身,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浓厚亲情、无谓的官僚心态、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荒谬法制,延伸至阶级拷问;并启用非职业演员担纲主演,父亲的扮演者是曾经做过纪录片的陈文彬,而小女孩赵祐萱是完全的新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愤青,夺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摄影奖。与其赞誉戴立忍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不如说,他是一位正直富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

   18年前,杨德昌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注解了台湾的一整个年代,一针见血,直指人心。戴立忍的处世视角像极了他的师父杨德昌。

  《不能没有你》剧中,贫寒的父亲为了办理即将入学的女儿妹的户籍问题,带着帐篷与棉被,载着女儿骑了五天四夜的机车,来到热闹的台北市,找立委求法。几番挫折之后,他甚至想到了拿DNA证明书去“总统府”陈情,却在大门前被年轻的便衣宪兵驾走。父亲和女儿沮丧的坐在公园里,身旁是干瘪的皮包。父亲终于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抱着女儿,坐在天桥上的父亲,一手拿着美工刀一遍遍狠狠的割向自己的脉搏,一面嘶吼:“社会不公平”。父亲被警车带走,女儿被社工送去陌生的寄养家庭。两年后出狱的父亲,在得知女儿重患孤独自闭症之后,再度找到社会局,询问妹妹的下落。最终,被拒绝的父亲,只好天天跑到高雄市的每一间小学门口去盼望着女儿的出现。

   全片充斥表达了种种压抑、愤怒、无助、悲哀、绝望的情绪,狠狠积压在笔者心头,眼泪最终爆发与影片中父亲的血液一起井喷,也终于理解了戴立忍一再强调的“同理心”是为何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