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外国人讲中国的故事,原来也可以讲得这么好
《赤壁》吴宇森终究没有跳出“中国大片”的怪圈
尽管很多“有心人士”找各种理由抵制《功夫熊猫》,但并不影响我观赏时的心情,我实在找不出这部电影里有什么问题是所谓“针对中国”的。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超高质量的动画电影,这是西方人向中国武术致以的崇高敬意。
看完《功夫熊猫》的第一感觉,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一部来自好莱坞梦工厂的作品,片中对中国武术招式的精妙表现,对武术道义的形象阐述,以及一些细节设计中所透出的浓浓的中国气息,这些都让我感觉到,创作者一定参考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以及早期中国武打片的影像资料,他们在努力发掘中国文化中的亮点,并致力让它能最大程度地表现于萤幕上,才会对中国武术有如此高超的诠释,配合梦工厂精美CG动画表现,这部《功夫熊猫》足以让人享受在电影院的时光。遗憾的是,这部作品诞生于西方。
过了几天,我花了更多的钱,带着更多的信心,走进电影院观看吴宇森的《赤壁》,很好,确实是8亿人民币的“鸿篇巨制”,腕儿很多,很有气势,不过,也仅此而已。《赤壁》给我留下的印象,这就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只有事故,没有故事,不能说是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作品。和看《功夫熊猫》相似的情景是,影院中也会时常爆发出笑声,但这却是源于《赤壁》中一些失败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台词设计,这样的笑声让我听着都有些刺耳,一部8亿巨资打造,反映中国史诗战役的“大片”,就只能起到喜剧的作用吗?若说是在瞄准海外市场,我只能说这就是胡闹,中国人可以如此糟蹋自己的文化,西方人则不会,看看梅尔吉普森的《勇敢的心》,同样的史诗战役,外国是怎样对待自己历史的?怎样将它搬上萤幕的?是一种何等的尊重,何等的精心。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能光让人“养眼”,更要有一种精神在里面。
如果是陈大导演的《无极》,这也就无所谓,反正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时空里发生的乱七八糟的事,他爱怎么编怎么编,人们爱怎么骂怎么骂,但要选取历史题材,我们就应该对历史,对文化,本着一种尊重的态度,因为我们肩负着一种通过影视剧向世界表现中国文化内涵的责任,而不应该是整天地去迎合西方口味,梦里都惦记着小金人,如果是这样,就不会在“孙尚香”的口中,说出“匹女有责”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拙劣之语了。时至今日,某些人口中仍旧在不停地喊着,“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我们迈出了伟大的一步!”自欺欺人实不可取。我不妨直说,吴宇森等主创在情节设计、角色选择等问题上,对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远远大于传扬中国文化的责任,出于商业运作,这本无可厚非,但我仍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寻找到商业与文化的一个折中点,而不是让商业就这样肆无忌惮地蚕食本就薄弱不堪的文化阵地。
西方人在努力寻找中国文化的璀璨光芒,而中国人自己却在不停地糟蹋挥霍,喊着“走出国门,迈进好莱坞”的口号,走上好莱坞的领奖台,除了能让你赚更多的钱,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好处,中国文化的伟大,难道必须用好莱坞的标准来衡量吗?一部洋溢中国风的《功夫熊猫》,全世界叫好,中国文化的魅力,竟然在西方的电影中得以展现,而不伦不类的“中国大片”,结合了所谓西方元素,却让观众骂来骂去,但在这“骂”中,又参杂了些许“无奈”的眼泪,不过只要钱进了投资者的腰包,似乎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PS:我的评论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心中的偶像,所以留言中也不乏较为激烈者,有人说“有本事你自己拍啊?!”,这种话只能让我感到可笑,好比我进饭馆吃饭,说菜炒得不好吃,这时候厨子冲出来了,说道:“不好吃你炒个好吃的我尝尝啊!”,试问我要是炒菜了要你厨子干嘛?各行各业,各居其职,再多的话也不说了,观者自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