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底层社会的片断电影——高峰吧友《大城市小宝马》观后感

(2008-01-22 13:08:09)
标签:

大城市小宝马

高峰

娱乐

分类: 宣传花絮
底层社会的片断电影——高峰吧友《大城市小宝马》观后感 
    昨天看完电影满激动的,写的比较匆忙,如有不妥望海涵.. 
    整部电影起来就像是把一个人生活中零零散散的小细节都拍了一遍,然后打乱,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然后一个挨一个的跳跃的播放,我们从细节里看着他和他周围的人们,我们从每个片段里了解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方式是好的,新的,有个性的,让人(至少在国产电影里)耳目一新的。
    曲艺是一个擅长拍摄细节的导演,他把每一个片断都拍的很出色,人物个性十足,镜头充满美感。这就是一个农村底层社会的人生百态,这就是一个风景秀美如画的小山村,虽然加上了一些来自城市的理解和加工。 
    但当这些片断组合成一个故事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我看片子的时候,那些片断给我的震撼很大,我跟着他们笑,我跟着他们哭,我跟着他们被晴天霹雳我跟着他们心如死灰,但等我看完全剧,我却不知道到底在表达什么。
    我之所以说它是片断电影,原因也在这里。
    在此类电影里,导演就像是一个命运的剪刀手,他把每个人完整的故事剪成零碎的片断,然后打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顺序排列组合,让原本平铺直叙的故事呈现跌宕的美感,把原本平实的情节用结构上的改变加以突出和加重,做的好,那就是一记重锤,震聋发聩。
    最好的范例莫过于鬼才昆汀的《低俗小说》。
    昆汀在低俗小说里用了两百多个各种电影里的经典桥段,每一个桥段里都好像充满了对生活的讽刺,但经过他那个异于常人的脑回路一转,就成了片断电影的经典之作,圆形结构的低俗小说。
    在《大城市,小宝马》里,又要表达什么呢?
    是刘城市和宝马之间的父女情深?是质朴的农村人民对格格不入的时尚美人蓝莲花的排斥、嫉妒和诋毁?[于是不厚道的想起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看远。]是刘城市和嫂子莲花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是小宝马天真纯美又坎坷的人生?是百合的清纯和无奈、是卖碟小贩的油滑嘴脸、是牛医生的道貌岸然,是铁某的坑蒙拐骗,是胡团的色迷心窍,是十二钗厚的掉渣的粉底和见钱眼开的馋相,还是伪超女们的搔首弄姿?
    每一个段落好像都能牵出一串故事来,但每一个段落都没有伸展开足够的枝丫,或者伸开了却没有缠绕在一起,只是轻轻一碰就再度错开,于是缺乏一条强有力的线索,没有把整个故事有机的串联在一起。
    你知道低俗小说想告诉人什么么?不知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低俗小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
    但低俗小说有它足够强韧的、贯穿始终的线索,那就是状似命运的巧合,这些片断单独来看都只是平常的小巧合,但当无数个平常的巧合凑在一起,就是命运的大转折。或者说,“上帝也玩色子”。昆汀确实把一切都打乱了,但他的脑子没乱,在他心里的逻辑始终是清晰的,被绕的团团转的只有观众,而被绕的团团转的观众看到最后的时候,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所有情节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始终没有脱出昆汀的控制。于是他就成了鬼才,低俗小说就成了经典。
    扯远了。
    敢于选择这样的拍摄手法,导演的勇气和行动力是值得敬佩的,然而要拍好这样的电影,除了勇气和行动力,还需要非常强悍的驾驭力。
    导演更像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他打乱了那些片断,他就得用一根丝线把这些片断重新串联起来,否则那就仍是片断,而不是电影。
    这个电影里有很多情节都不够清晰,原本可以展开的没有展开,于是很多的细节就显得凌乱,我不知道导演设置它们作什么。情节可以多,但不可以杂,当一个看似平常的情节出现的时候,我满怀希望的等待在之后的情节里看到相对的东西,最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比如大款的诈骗,比如百合的故事,比如莲花那没有出现过的老公……这些情节出现了,却没有派上用场,就好像把人的心钓了个半高,然后就一直钓那不下来了。看完全剧再回想这些细节,只觉得可有可无,莫名其妙。
    一个细节出现了,就得有他的用处,至少说,得尽量让它有用处。其实导演确实是考虑到这点了,我可以看到。比如大款和城市喝酒吐了,城市抽出一大串纸巾给他擦,醉醺醺的说了句“给我留点,给宝马擤鼻子用。”对应的就是之后宝马的“又流鼻血了”。比如那贯穿全剧的漂亮的竹鹤,这说明导演并非没有想到,只是想的不够多,不够全面,不够彻底。对一个70分钟的短电影、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这样的要求也许过于严苛,但选择了这样的拍摄手法,就得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否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反倒可惜了演员们上好的演技和如此精湛的摄影水平。
    前面高潮迭起,后面突然收尾,什么都没说清楚,虎头接了蛇尾巴。
    能理解导演的难处,这样题材的电影不好拍,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是成功了,但也就那一次,冯巩的《别拿自个不当干部》是好片,可是票房却让人失望。
    想拍出新意,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可是这功夫确实难度很大,第一次拍,难免力不从心。
    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导演的才气,他的镜头选取的异常漂亮,那干净宁静的青山绿水,那排排翠绿的竹鹤,那遮天蔽日的绿竹,那盛放的白色花束,小宝马清澈的眼睛,城市有点痞又爽朗的笑脸,这还不是胶片版,如果是胶片版,那场景该有多么美?
    他的细节设置的很棒,简短,真实,生活感浓厚,几个镜头就把一系列人物的个性、心理都表现到位,平淡的小幽默,幽默的不夸张,夸张的不过火。大俗之中有小雅,农村的底层生活原来也可以这么优美明快,颜色鲜艳抢眼,充满现代感,让我不由的想起猜火车,却又没有猜火车那种现实和幻想交错的荒谬,于是更加真实,更加容易接受。 
    更不用说那个特色,对声音的特殊处理,于是整部片子里,除了城市和宝马之间的互动,其他人的声音都尖锐刺耳,阴阳怪气,就连城市偶尔的小猥琐一下,也被不留情划归到阴阳怪气的范围里去了。
    就好像在说,这个世界里,其他人都是功利的肮脏的扭曲的,只有城市和宝马之间的感情是最纯粹的,最干净的,最正常的。
    对敢于作这个创新的导演我表示惊讶和敬佩,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对比的我从来没见过,勉强要类比,也只有蒂姆波顿的僵尸新娘,在那个动画片里,活人的世界是灰白色的,阴沉沉的,表情死板僵硬,个个都像死人,而地狱里却是五颜六色的,色彩鲜艳美丽的,死人们都是表情丰富柔和的。
    而用声音来做对比的,就算不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至少在我看电影的生涯里,是第一次见。
    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优点,对比突出,先声夺人,又新又巧。
    缺点,处理后的声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耳朵比眼睛的耐受能力可差远了……也许用更柔和一点的对比方式会更好点?我个人更倾向于波顿用的颜色对比。 
    演员们的演技也很棒,超出我的意料。
    高峰的演技很棒,他和小宝马的对手戏是整个片子的主体,占了全片的一半以上。他们感情真挚,收放自如,演的不做作不夸张,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一对父女,一个年轻开朗的有点小痞小横却宠爱女儿到天上去的父亲,一个乖巧聪明精灵鬼怪的可爱女儿,每每看的我笑,笑着笑着心里就柔软起来。
    所以当看到宝马脸色苍白嘴唇青紫的趴在城市背上时,即使心里腹诽着这情节多么白烂,我还是忍不住眼眶发湿。不为别的,为一贯笑容爽朗,一笑就露出孩子气的虎牙的的城市的无声的抽泣和滑落的泪水,为天真可爱活力十足的宝马的憔悴。再加上小女孩颤巍巍伸出的细瘦手臂艰难的举出一个OK的手势,那场景该有多么震撼,多么催人泪下?
    我看着他给掉光了头发的宝马背上大红的书包。我看着他一头黑发变的斑白。我看着他一下子伛偻的像个老人的背影。我看着他一步一步沉重的拖着的脚步。我看着他脸上痛苦迷茫又勉强扯起的笑容。
    他一贯是挺直了身板的,他一贯是横冲直撞的,他一贯是精力旺盛的,他一贯是笑容爽朗的。
    天仍是蓝的,水仍是清的,竹林仍然是绿的,索桥还是那个木色的索桥,走在上面的仍是他和宝马。
    宝马的手臂落下,他的眼泪流下。物是人非事事休。
    于是看过了导演的才气,看过了高峰的演技,震到了之后,便让我觉得异常可惜,真的。
    拍电影是个苦活儿,尤其是第一部电影,要面对的难处是异乎寻常的多,它甚至可能是不被理解的、举步维艰的,甚至可能是需要长期寂寞的工作的。但要是克服了这些困难,风雨过后的彩虹一定异常美丽而宏大。
    于是我只有衷心的期待更加完美的版本。
    向《大城市、小宝马》的导演和全体演职人员致敬!
    辛苦了!
    最后不能免俗的引用士兵突击台词: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们! 
 

    PS:本篇文章出自一位高峰吧友之手,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他对于电影的了解,对于电影的热爱。因为“齐桓”高峰,这部《大城市,小宝马》逐渐在士兵突击迷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还未公映,看过整部电影的人并不多,所以这部被冠以“中国第一部激情幽默艺术片”的新潮电影在很多人的眼中仍然是神秘的,幽默、激情、当然还有高峰从《士兵突击》中的冷酷教官向一个乡村诙谐小人物的巨大转型,所有这些让人着迷的新鲜元素,尽在这部——《大城市,小宝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