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4c4eb735x7de6869bca10&690
图/文 闲云野鹤
当我还在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大约应在1954年),供销社的营业员用自行车驮着一箱物品送货下乡来到我们村的初级小学校。其中也有少量的书刊。我买了一本《儿童时代》杂志,其中有一段“绕口令”,我觉得很有趣,念了几遍,也就背下来了。第二年我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农村也开始成立“农业互助组”,接着又相继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且由初级社向高级社过度。周老师见我能说绕口令,就让我在村上过年唱大戏的舞台上说快板,宣传《义务兵役制》和互助组、农业合作社。都是在开戏之前说上一段快板。宣传《义务兵役制》的有“是好铁,要打钉,好男儿,要当兵。陆三空四海五年……”说了快板,下了戏台,父亲也很高兴,就奖励我几毛钱在戏台前的小杂货挑子或小吃摊前买一把水果糖呀,油炸肉盒呀、油糕呀什么的(那时的几毛钱很管用的,可以买不少东西)。
现在回忆起来,儿时的记忆力是相当强的。不但记得快,而且记得牢。至今这段绕口令我还能背下来:
“东门外的老汉种冬瓜,西门外的老汉种西瓜。东门外的老汉想吃西门外的老汉种的西瓜;西门外的老汉想吃东门外的老汉种的冬瓜。东门外的老汉用他种的冬瓜换西门外的老汉种的西瓜;西门外的老汉用他种的西瓜换东门外的老汉种的冬瓜。东门外的老汉吃上了西门外的老汉种的西瓜。西门外的老汉吃上了东门外的老汉种的冬瓜。”
年纪大了以后,记性就大大的减退了,往往是这里刚看过的东西,过一会儿就忘的差不多了。为了使脑筋不至于生锈乃至锈坏,就坚持每天看几页书(也看看正上中学的孙子的教科书)、写点毛笔字、上网看看新闻,在博客里写点东西,阅读博友的文章,打打太极拳,做做家务等等,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注:1952年冬季,我们所在的平民县(1955年并入朝邑县,1958年成为三门峡库区朝邑又并入了大荔县)组建了供销合作社(1987年我写《大荔县供销合作社社志》时,查阅档案得知平民供销社成立于1952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