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至——德云社的相声

(2008-12-22 17:38:46)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从郭德纲火起来我就一直想去现场听听说相声。几次成行都因为买不到票作罢。冬至这天总算是托朋友买到了。可是冬至太冷了,气温骤降零下十几度,出门在外真的辛苦。因为去之前没有沟通,大家集合地点还搞错了。寒风里东奔西走,愈加期盼相声说的好一点,要不怎么对得起这冻僵的腿!

       进门一看满堂坐好了人。堂屋内横梁吊顶,雕廊画壁,方桌木椅,红艳戏台,古色古香。朋友引着我们落了座,送上几盘瓜子小吃,跑堂的赶紧给碗盏里倒上沸水沏茶。不一会大灯就渐渐熄灭了,只留了两盏正对戏台。座椅里初时还听闻大家说笑,眼瞧着穿蓝色小马挂的姑娘掀帘子走出来,说笑的声音便渐渐细了。姑娘声音清脆,先是问了声好,然后开始报节目。

       一个面相古板的老姑娘上来先讲了讲今天喝的什么茶,有什么益处,如何品尝。我都没仔细听。喝茶对我而言就是如牛饮水,不知其味,纯粹喝个热闹。一碗茶下去,刚才冰冻的身体总算暖和过来,也算是品茶了。老姑娘下去,上来个清秀小伙子,浅灰色长衫,手执快板,啰哩罗嗦讲了个《眉间尺以头贿客为父报仇》的故事。起初看见打快板还觉得新鲜,听到一半发现这小伙子恨不能把眉间尺从出生到死如何长大如何知道父亲死因真相如何寻机报仇讲个通透,却不知这等故事不知听了多少轮回,猜也能猜个十之八九。抬表一看小四十分钟过去了,三颗人头还在金鼎里你死我斗。台下人凝神屏气,听到高潮处却无人喝彩。想来如今的人是市面见的宽了,听不得这陈旧神话故事了。正觉得节目索然无味,灰衫小伙谢了幕下了台。台下才响起阵阵掌声算是给小伙子卖力说书的肯定。

       蓝色小马挂姑娘于是又出来报了相声名。《报菜名》一听名字就知道演的是嘴快。小伙子一口气把满汉全席菜名报了个遍。

报菜名里面的满汉全席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

 …………………………………………………………………………………………………..

  烧紫盖儿、炖鸭杂儿、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尖氽活鲤鱼、板鸭、筒子鸡。

       一百零八道菜熊掌猴脑是没吃过,南北菜系里好多还是吃过的。什么软炸里脊、栗子鸡怕是大家都吃腻了。

       说《对春联》的“烧饼”可能有些人是知道的。据说这小伙子才17岁,说相声已经算德云社里小有名气的了。“烧饼”与其说是在说相声,不如说他在表现90后。年轻人的现代语言,无厘头的对子,神经质一般的快乐。很快拉近了台上与台下的距离。节目渐入佳境,气氛越来越热烈,观众被台上的人逗的是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怯大鼓》、《结巴论》、《卖估衣》、《学曲艺》从今至古,大学生小师妹的恋爱,年轻人无伤大雅的比试,小到市井街坊,大到艺曲朝堂,天桥艺人的绝活,各行各当吆喝叫卖,从恶俗搞笑的“史飘香”“尿骚骚”到京剧脸谱中的曹操、陈宫。这相声是越听越有味,越看越深奥。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此博大深厚,单单一个通红的戏台,左边“将出”右边“相入”就演活了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商贸往来。       最近刚看完《梅兰芳》,对何云伟和李菁说的《学曲艺》还是有些不解。乐也是个门外汉!只能看俩人在台上肢体语言在搞笑。人家是唱的好了还是唱的赖了我都听不出来。我们的曲艺还是要多多了解才行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从李幼斌说起
后一篇:醉生梦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