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立群0303
张立群030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2,504
  • 关注人气:1,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讲之四:林庚的《夜》

(2010-12-29 00:1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研究

 

《夜》

林庚

 

 

  夜走进孤寂之乡

遂有泪像酒

 

原始人熊熊的火光

在森林中燃烧起来

此时耳语吧?

 

墙外急碎的马蹄声

远去了

是一匹快马

我为祝福而歌

 

二、阅读提示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后又有诗集《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多部,以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文集多部。

创作背景

《夜》既是一首短诗,也是林庚第一本诗集的名字,诗集出版于1933年,正值诗人学业有成和国家处于多事之秋的年代。按照诗人在《〈春野与窗〉自跋》中的说法,《夜》与《春野与窗》的“内容”“是人生最根本的情绪;是对自由,对爱,对美,对忠实,对勇敢,对天真……的恋情;或得不到这些时的悲哀;悲哀即使绝望,也正是在说明是不妥协的;是永对着那珍贵的灵魂的!”这大致可以作为《夜》一诗含蓄、多义的写照。

作品赏析

一、朴素的语言与意象内涵的普遍

都市的夜景曾是30年代现代派反复表现的主题,但对于年轻的林庚而言,却并未落入俗套。他在自己的情绪和现实生活中找到最恰当的意象营造方式。诗人通过朴素的语言找到了灵感的表现方式,以至于50年后诗人在《〈问路集〉自序》中回忆这首诗的时候仍然心动不已:“我写新诗是从自由诗开始的,自由诗使我从旧诗词中得到一种全新的解放,它至今仍留给我仿佛那童年时代的难忘的岁月。当我第一次写出《夜》那首诗来时,我的兴奋是无法比拟的,我觉得我是在用最原始的语言捕捉了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现代诗最大的忌讳就是直白浅露的表述。诗人林庚在作品中隐没了抒情主体,拉开与自身的距离,即增强了诗中意象内涵的普遍意义。

二、时空的转换与含蓄的表达

    《夜》第一节是在现实的时空中进行的,但诗人却将自己的孤寂寄托在“夜”上。第二节诗人也大幅度的时空飞跃,由当下的生活感知进入对人类原始生活的认同。“原始人”的生活景象热烈而有凝聚力,是如此的亲密无间。这当然不是抒发古之幽情。诗人只是以原始人的生活状态对比现代人生活的孤独与寂寞,进而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结尾又从幻想回到现实世界中来,远行的马蹄声包含着对寂寞现实的逃离。诗人的“祝福”由此进入多义的维度:既祝福给远行者的,又何尝不是给自己的。在短诗三重意象建构与表达中,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渴望光明的心。

三、扩展性阅读

相关作品链接:

1、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林庚诗文集》(9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