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讲之二:朱湘《雨景》
(2010-12-26 10:17: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说研究 |
雨景
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
二、阅读提示
作者简介:
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字子沅,安徽太湖县,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自幼天资聪颖。1919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异国的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后为家庭生活计,他学业未完,便于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 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 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以及大量译作。
创作背景
《雨景》出自朱湘的诗集《草莽集》。按照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的说法:“朱湘诗,也是经过刻苦磨炼的”,“《雨景》一首在隐晦中启示着他的意义。”《雨景》入选《新月诗选》,并得到陈梦家的赞语,可见这首短诗在陈梦家眼中的价值了。与陈梦家赞语朦胧相一致的,是《雨景》本身的朦胧情调。由此联系朱湘本人近乎传奇的身世,这首情与景高度融合的美丽诗篇,自然给读者留下深隽的意味。
作品赏析
一、
《雨景》全诗共分十行,总体上是以一种快乐的调子写自己心爱的雨景。春夜细雨的淅沥,使人有无限遐想。朱湘懂得在创作中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学情趣。他对雨景的捕捉,在实际上也暗示了人生的种种经验。但作为诗人,朱湘还是爱那将雨未雨的天,在那灰色透明的天际中,“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还会不知从何处,“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这令人神往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美与人性美在诗人笔下的和谐、交织。
二、独特的艺术手法
《雨景》是朱湘《草莽集》中唯一的一首“无韵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这本诗集中最优秀的“写景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无韵的自由体式,字数大体整齐而不押韵。作品注重意境的创造,又在其中融入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美感。在这首新颖、清隽的小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刹那间奇异的感受。它细腻含蓄,纯净清新。末尾两行的神来之笔,更是蕴含着诗人多年来艺术创造的结晶。
三、扩展性阅读
相关作品链接:
1、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朱湘:《草莽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