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毕加索(上)

标签:
2023生活记录毕加索展览运河公园杂谈 |
分类: 吾思故吾在 |
毕加索展览的票我早在6月份就在某音上买好了,只等骐同学暑假回家后一起去看。好事多磨,结果直到骐同学临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天我们才去看展。骐同学买的是学生票,半价,嗯,大学生也还是学生,哈哈。
对这个展览我充满了期待,但是,越是期望值高的事情往往总会带来深深的失望。现实已经无数次地教育了我,但我总是一厢情愿地相信并期待。我并没有看到那些传说当中的画,更多看到的是大师的一些陶瓷作品,以及一些关于毕加索的照片,相关介绍的展板,真正的画只看到了六幅。
离看展的时间不知不觉也已经过了一个月,照片其实早已整理好,在找资料的时候偶然地看到B站有一个10集的名为《天才毕加索》的纪录片,断断续续地全部看完后,感觉自己对这位传说中的大师终于有了一点点了解,脑子当中的人物形象渐渐地清晰起来。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他的父亲也会画画,毕加索从小就在父亲的教授与引导下学习绘画,十几岁就已经掌握了传统古典画法,后来他去巴黎学习,生活与工作。他总是不断追寻心中的目标,不断寻找新的风格,似乎拥有无尽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终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纪录片中毕加索曾经说过“我不能将我的生活与画画分开来。”毕加索曾有两任妻子和N个情人,这些美丽的女性让他获得更多的艺术灵感 。对了,毕加索的全名长的估计一口气读不完。毕加索于1973年在法国去世,享年91岁。


《老吉它手》创作于1903年,描绘了一个瘦骨伶仃的老者,他的身体仿佛要嵌入吉他中,屈膝埋头,沉浸在自己对艺术的执着热爱和对生活的抗争无奈中。也许毕加索在创作中联想到自己,会不会像画中的老人一样,即便艺术成就再高,也无人问津,最后可能会孤苦街头。
毕加索“蓝色时期”的每幅画都以冷色调为特征,忧郁的蓝色、暗灰色和病态的绿色。瘦削的形象加上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