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2022-09-30 15:15:39)
标签:

大一暑假

徐州博物馆

天工汉玉

金缕玉衣

杂谈

分类: 吾思故吾在
这一次在徐州博物馆看到了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金缕玉衣  摄于徐州博物馆  2022.08.27

  这件金缕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使用金缕1576克,玉片4248片经化验全部来自新疆和田的白玉和青玉。1994-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这件玉衣,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也是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对玉的推崇源于先民的自然崇拜,他们认为出自深山的玉是天地自然灵气的凝结。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占据了思想领域的主流,孔子将玉赋予了人格色彩:“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温润如玉”。玉不仅是一种名贵的物质,还被赋予了抽象的情感属性。成了高贵、美好品质的一种象征。

  汉代以前的贵族去世,口中会放上珠玉之类的制品,大概是对“鱼蚌含珠”的一种模拟,寄托一种生生不息的理念。其中含在逝者口中的玉制品叫“玉唅”,后来玉制品在贵族丧葬中的用途扩大到整个面部。遗体的各个孔窍如耳鼻等均用玉制品堵塞,他们认为那样可以防止人的精气不外泄。

  后来丧葬中的玉制品应用到全身,到西汉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造工艺的提升,产生了用于丧葬的玉衣。也就是说,金缕玉衣实际上是汉代贵族的殓服。

    汉代规则选择玉衣作为殓服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因为玉非常名贵,用玉衣敛葬因此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二、玉性寒凉,对遗体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埃及的木乃伊是使用化学物质来达到遗体防腐的目的,在化学工艺还不够发达的汉代人们能想到的首先是玉;三、古人认为生活在水中的龙、龟、鼍、鳄等鳞甲动物,是长生乃至永生的。用金丝连缀玉片形成的殓服看起来像是鳞甲,因此用玉衣敛葬也是寄托对长生的祈愿。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这张能清楚看到连缀玉片的金丝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徐州博物馆网上的图片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文字介绍请双击点开看大图:)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铜缕玉衣  摄于徐州博物馆   2022.08.27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铜缕玉衣,1985年拉犁山1号东汉墓出土,玉片为方解石质,已遭盗扰。修复后的玉衣总长164厘米,共用玉片2008片,以鎏金铜缕穿缀。

“天工汉玉”展馆里原本应该还有一件银缕玉衣,但这次没有看到,可能是在外面巡展吧。想起8月份,我和骐同学去苏博西馆参观时看到名为“天下惟宁”临展中就有一件银缕玉衣。不晓得这一件是不是就是原来徐博里的那一件。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在苏博西馆看到的银缕玉衣

1996年在徐州火山汉墓出土,是西汉皇族刘和的随葬品(刘和身份为楚王宗室中的普通成员。)。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10多个部件组成,总长1.81米,由2216块和田青玉玉片,1000多克银丝穿缀而成,因其墓葬未遭盗扰,发掘出的银缕玉衣是我国出土的西汉时期唯一最完整的一件。

徐州博物馆之天工汉玉(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