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2020-02-18 21:23:59)
标签:

生活记录

美术鉴赏

民间美术

摘抄

杂谈

分类: 吾思故吾在
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海洋,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凝聚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热爱的情感和创造的智慧,许多专业美术家也从研究、借鉴民间美术作品中吸取了营养,使美术创作出现了新机。

民间美术的范围极其广阔,其中特别重要的有剪纸、民间年画、皮影、泥塑、玩具、装饰品等。有些通常划入工艺美术门类的如民间染织、刺绣等,也属于民间美术范畴。


剪 纸

剪纸是具有悠久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早期的实物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斯塔那地区三座南北朝时期墓室中出土的五幅对马、对猴团花等剪纸作品。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普遍,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内容也最丰富的门类。它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多见的是窗花。旧时代,没有玻璃,人们用白纸糊在窗棂上,在年节之时,贴上窗花,顿时给家庭增添了一番火红热闹的氛围。不同地区的窗花表现为不同的艺术风格,有的粗犷、有的精细、有的质朴、有的奇巧。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内容,和当地人们特殊的寓意,如以鱼戏莲喻爱情,还有不少是戏曲、小说的题材。

除窗花之外,还有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婚丧活动中装饰于房屋、礼品上的剪纸等。有些剪纸是用刀刻制的。

各地都有过一些著名的剪纸能手或艺人,如河北蔚县的王老赏,江苏扬州的张永寿等。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王老赏 河北蔚县剪纸《戏曲人物剪纸熏样》

河北省蔚县是著名的剪纸之乡,其代表作者为王老赏(1890-1951),为南张庄农民,以刻制窗花为副业,一生创作了戏曲题材的窗花上千种。

蔚县剪纸最有特色的为镂刻染色一类,是在薄纸上以阴刻手法刻出图样,用酒调水质颜料点染渗透,每次可制作数十幅,色彩艳丽,有深浅变化。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库淑兰剪制的彩色拼贴剪纸

库淑兰是陕北剪纸能手。1921年生,陕西旬邑人,十岁学剪花,六十岁后自创了一种色彩绚丽的彩花拼贴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

她的剪纸讲究图案对称,色彩对比强烈。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侧面人物的眼睛、嘴都剪成正面的。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曹殿祥 《围嘴花样》

剪纸中有一类是刺绣底样,北方地区称为“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粉连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类题材,巧手绣制在枕头、鞋头、靴帮、兜肚等物品上。


皮 影

皮影又叫“影子戏”,是中国很古老的剧种,两宋时已很盛行。到近代,流行全国各地,其中以陕西、山西、河南为其主要发祥地。

皮影戏的影人和道具,最初是用素纸雕镂的,后来改用牛皮或驴皮,取其韧性好、半透明、易于雕刻及着色。皮影戏的影人,生、旦、净、丑各色齐备,为着表演的特殊需要,都取侧面形象,着色用矿物质颜料,色彩艳丽,经久不变。背景和道具都雕镂得很精细,使演出具有丰富、热烈的舞台效果。影人和道具具有很好的美术作品,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格。

皮影戏演出时,以灯光将皮影映在白色的幕布上,演出者灵活地以杆操作影人的动作,配以唱腔和道白,皮影戏这种表演形式,西方电影史家认为是电影的祖型。

有些皮影戏班同时演出木偶。日场演木偶,夜场演皮影,深受群众欢迎。

木偶戏的木偶头也是民间雕刻艺术品,以福建地区所雕的木偶头最为著名。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我和骐同学去西安游玩的时候曾到小雁塔去观看了皮影戏,感觉舞台不大,又离的有些远,所以看的不太清楚。小雁塔里面的文创产品有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和剪纸,大部分都是戏曲人物造型。


泥 塑

古代的泥塑有两类,一类是供玩耍的玩偶,一类是作为室内陈列品的戏剧题材雕塑、肖像等,称为“案头清供”。无锡惠山泥人两类都有,大阿福一类模制的技艺比较简单,售价低廉,称为耍货(粗活),而手捏戏文等则称为细货。

民间泥塑在世代传承中得以生存、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门类。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清) 无锡大阿福 泥塑 无锡市泥人研究所藏(现在应该是收藏在无锡博物院)

无锡泥人大阿福是一个怀抱小兽的婴孩形象,为当地传说中能驱除猛兽,保佑平安的神话人物,加之那一团和气的形象,也就被作为吉祥喜庆,多子多福的象征。它用双片模翻制,造型简单而又饱满,以圆雕与浮雕相结合,塑与绘相结合。俗称“三分塑七分绘”,以火爆的色彩把正面各部分都填满了。

阿福是我们无锡人从小看到大的形象,我们称它们为“倷泥模模”,样子非常可爱喜气。

贴一个链接  大阿福的故事
 
找了两张wang上的阿福图,比较可爱:)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郑于鹤 《于鹤阿福》

作者借鉴大阿福单纯,完整的造型特点,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出受人喜爱的娃娃形象。在绘与塑的结合上,色彩热烈,动笔活泼洒脱而又简练,把娃娃的神态画得生动可爱。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年 画

年画是与雕版印刷术同时发展起来的,在宋代已经成熟,历史上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四川棉竹、山西临汾等大都兴起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后期,到民国时期逐渐为新兴的石印年画所取代。

年画是在春节时期张贴的画,节令的特点要求它的题材吉庆欢乐、色彩热烈、构图饱满,而且适应屋内屋外张贴的环境,创造了中堂、窗旁、斗方、横披等多种样式。

年画以、神话、小说人物、美女、娃娃等题材居多,也有一些山水花卉作品,晚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反映爱国题材的作品,也对城乡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如火车,轮船等,表现出特殊的表现兴趣。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美术鉴赏(摘抄)——第九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