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嘛要读点通识?

(2014-02-06 08:51:21)
标签:

杂谈

分类: 10-读书电影旅游美食

2014年春节长假,读了一遍@后浪出版社 的《人文通识课》四本书。

这套书在编排上的确很有新意,讲的其实是人类的文明史和艺术史,角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去思考。

宏观线是把人类的文明变化放在历史,地理,政治,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上去考察,思考为什么文明会兴盛衰败,新的文明和老的文明之间的渊源,一个历史阶段的精神如何反映到艺术作品上。

微观线是花费笔墨介绍一个创作者的成长背景,师承还有个性,指出时代和性格对创作的影响。具体到作品,会从文化,技艺还有影响等多个角度交待如何去分析和解读。

这本书在解读一样艺术作品,提醒我们要从如下角度去思考才能完整去理解:

1、形式分析法:你要去了解一件作品在美学上的创新,比如一幅画你要了解它在线条、形状、色彩、架构和布局上的能力,这种分析可以全然不关心作品之外的任何东西。

2、背景分析法:你要去了解作者创作这幅画的文化宗教背景,时代政治局势,不同流派作品,不同作者之间相互影响,还有创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把这两者综合起来判断你才能完整准确去了解一幅艺术作品的内涵。

对于艺术品,你还可以从女性主义角度,心理学角度,经济学角度,历史学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你观察一幅作品角度越多,你就越能从一幅作品中获得启发,进而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很多现代艺术创作我们很难理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浅薄。

越是现代的艺术作品,越要理解整个人类文明艺术史的发展,我们才能理解作者表达的内涵和思考。

古典的美往往是淳朴的,任何人都能看出维纳斯雕像的杰出之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蒙娜丽莎》,到了毕加索时代,已经很多人完全无法看懂,等到了现代的装置主义和行为艺术,看不懂的已经是大多数人。

我觉得,在我们用自己的喜恶来评判艺术家的创作之前,多了解一下人类文明的历史,对我们更客观评估艺术家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说到底,现代审美是一种知识和见识的积累比拼,能够欣赏艺术品,背后是一种阅历和智力上的优越感

这种审美带来的愉快是持续而深刻的,你通过阅读一件艺术品,获得了和一个深刻的灵魂跨越时空对话的机会,这种对话甚至能贯彻你的一生,影响深远。

在这个春节假期,在你到处抱怨你家亲戚诸如:“你结婚了吗?处对象了吗?你娃成绩好不好?你收入怎样?”的生活拷问时,为什么不反思一下,有那么多深刻的人类灵魂,一直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期待和你的对话,而你却只能抱怨你那个多嘴的二大妈?

读一点艺术通识,让你的灵魂可以多一个角度丰满起来。

至少下次你看到那些经典古典艺术品,你不会还是好奇那个雕像的小JJ到底是不是真实比例这样的问题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