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 义

(2013-08-11 10:31:30)
标签:

校园

分类: 01-秋叶玩PPT

 

 

 

每次我在微博上转发一些学员的投稿,特别是像这种作品,总会有人质疑,用PPT做这样的手绘有意义吗?

PPT不应该是侧重逻辑和构思,要用内容抓人,你这样用形式主义带动大家去学PPT, 是不是走偏了?把学PPT的人带入误区?

意 <wbr>义


事实上我是一个最喜欢讲逻辑和构思的人,我们的《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系列更是国内第一套系统提出注重幻灯片的逻辑和视觉表达,抛弃形式主义的书。

所以我今天想从逻辑的角度告诉大家,在我设计一个微信三分钟教程的背后,我到底考虑了哪些因素。

在谈一个教程设计,你要考虑你的教程受众的水平、发布的载体、教学的方法、互动的方式等等因素。


1、受众的分析

先谈第一个问题,谁更可能花时间学三分钟教程?

答案不是职场人,而是大学生。

职场人是想学,但是他们工作一般都很忙,能坚持动手的往往很少。而且在公司里很多PPT汇报形式都已经固化,谁也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创新工作,所以在需要调整幻灯片设计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模板,而不是模仿。

而大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对幻灯片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更需要从简单的技巧开始,积累制作幻灯片的经验。但是他们还不了解商业运作和职场规则,谈逻辑和构思,比如你教大学生用SWOT分析做一页PPT,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大学生,或者更广义的说幻灯片小白们,在一开始学习幻灯片的时候,更需要的是马上找到动手的成就感,这样他们才能坚持下去。

很多幻灯片教程的失败就在于过于强调幻灯片的美和逻辑,结果造成大量的人很佩服你,但是绝对不会自己动手,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太牛逼了,我做不来。

而好的教程,应该是让学员看了,觉得我努一努力,也能够得着,这才是好的教程。


2、载体的分析

很多人问你为什么不发布在网页方便我们翻阅学习,这是一个伪命题。

先仔细回顾一下,在网页上发布过系统PPT学习教程的网站或博客还少吗?像我就是看大乘起信、Lone_fish、孙小小、蝇子、无敌的面包、般若黑洞等等高手博客学习PPT制作的。

可是大部分人会坚持看吗?

网页的好处是集中查找方便,页面大,可以坐下来花更多时间看,甚至流量更省钱,但是网页最大的弱点是无法提醒你坚持看。

我之所以选择微信,是因为我认定大部分人没有一天一次的推送提示,他会很容易放弃某样学习目标。

我说的不仅仅是幻灯片,其它的学习目标也一样。

大部分人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他的自我学习计划很快就是一张废纸。

每天的微信推送就是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微信耗流量,手机屏幕小,而且是移动碎片学习,这就让我在开发课程时,必须注意这些特征。

所以我提出三分钟教程设计投稿必须是1610的页面设置,因为这样的微信上图片展示效果最好。

我提出最小关键说明文字必须28号字,也是为了照顾手机屏幕。

我要求每个教程争取控制在10页,也是为了避免耗费打开流量。

当然,即便如此有些朋友依然会抱怨,但是想想看:

不是智能手机或手机不好的朋友,你在未来的一年内会不会升级?

抱怨微信流量大的朋友,你相信未来一年内微信套餐就和今天的QQ流量套餐一样普及的可能性吗?

有些问题是暂时的问题,不要迁就落后的生产力,要向前看。


3、教学的方法

为什么三分钟教程更多谈技巧不谈逻辑,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碎片化时间,你不要给别人太复杂的东西。

学逻辑构思其实和PPT无关,写Word不需要逻辑?做Excel图表不需要逻辑?画思维导图不需要逻辑?做一场演讲不需要逻辑?

但是学逻辑往往需要介绍背景,约束条件,可能的对策,利弊分析和优劣比较,然后要得出一个相对结构化的框架。

这个对学员的基础水平,对学员的接受能力,对老师的授课要求都是很高的。

在手机上你见过哪个微信公众账户讲哲学?他们顶多是分享一些领域的小方法,小技巧,写出一些有深度的文章,比如我这样的文字,已经是普通读者接受的极限了。

而我一贯认为,要学逻辑,最好是就话题列提纲,写长文,再视觉化,就这个套路我拿出来,估计全国想学PPT的人已经走掉了99%

所以你越是想让别人学PPT的逻辑,越是先要让他想学PPT

我仔细回顾过我学PPT的过程,也观察过很多学员的成长,我发现他们几乎都经过了这样的学习模式。

1、动手做出自己觉得很神奇的效果,激发了兴趣

2、开始兴致勃勃研究其它的效果来,积累了能力

3、不再满足单页技巧的卖弄或炫耀,尝试出作品

4、通过成功的作品认识到逻辑为王,开始学构思

5、有一部分人注意到视觉化的威力,还学习设计

所以,我认为三分钟教程从面向小白用户角度出发,应该着眼于激发兴趣,逐步提供更多的升级教育选择,比如推荐更专业博客给他们学习(有兴趣的人其实不需要你推荐,他们会找),比如推荐更系统的书去学习,比如推荐更系统的网络公开课去订阅...

说一个极端的话,假如你给小学生讲PPT,你会讲什么?反正肯定不是逻辑和构思,先让他们觉得有动手的成就感,就是成功,对不对?

对于没有做过幻灯片的人,其实就是这个领域的小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比强调学习的意义更好。


4、互动的方式

我的微信“PPT100”三分钟教程最成功的一点不是很多人订阅,订阅量不夸张的说,在这个PPT领域,第二名,第三名和我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最成功的点是激发很多人动手,这些朋友在微博的投稿作业,我几乎全部给予点评,好的还分享。

我想这是非常好的一种互动方式, 做得特别好的朋友,不仅仅是我,还有更多的朋友帮助转发,这是一种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同的感觉。

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当然,越来越多的朋友投稿到微博晒作品,第一形成了一个学习氛围,大家可以搜索标签#三分钟教程作业#,仅仅是打了标签的作业已经近900条了,前前后后在微博上投稿的朋友已经超过3000条。

我的点评工作量是大了一点,但是你看到超过2000人动手交作业,互相通过我的微博进行分享和交流,这不就是所谓的MOOC学习模式么?

除了课程不够系统,不够深度之外,我的微信模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符合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定义。

1、基于网络免费开放

2、没有学员人数的限制

3、利用网络提交作业,学员之间进行互动

当然,一个额外的福利就是,我的学员投稿多了,我基本上不用担心微信粉丝发展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是口碑介绍,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我的粉丝都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告诉我都是别人推荐的,而且是直接面对面推荐的!


说到这里,我做三分钟教程的背后一些考虑就分享给你们了,你们想模仿,可以,但很难成功。

因为你们可以模仿一切,但你们模仿不来我。

秋叶这个人,懂知识管理,懂项目管理,懂网络推广,懂如何做PPT,也懂人性和心理学,还研究过教育学和课程开发,最要命的是,他超级懂时间管理,他能每年在学校上120天课,在校外上60天课,一年出三本书,写很多篇长博客和小微博的时间外,还能同时开两个微信公众账户给那么多网友答疑。

我真实的身份,其实是氪星人。


 

好了,不开玩笑了,说说动手做PPT手绘或高仿作品对学员的意义吧。

做一个有质量的作品需要时间,这需要你的耐心。一个有耐心完成一个好作品的人,做其它的工作也让人更放心。

高仿一个漂亮的作品,需要你的观察力,需要你在制作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反复调整,但是也正因为你付出这些细微末节的调整时间,你终于从高手哪里学到了美感。

当你挑战完成很多有难度的高仿作品,以后所有的技巧性问题,对你都不是问题,你积累了大量的表现内容的灵感。将来你会更多把精力放在PPT的逻辑和构思,而不是担心一个好的创意因为不知道如何展示,而放弃。

真正的问题是,太多的学员满足于技巧的掌握,没有想到高仿,最提示技巧能力的方法,是高仿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或工业设计作品,就好比开头你们看到的那部手机。它需要你们把很多技巧组合起来才能完成,这是更高级的能力。

未来你们会发现:一个好的构思往往也需要一个好的形式来展示,PPT的逻辑从来就是两点,一是内容的逻辑,二是视觉传递的逻辑,两者相辅相成,都需要动手做积累。


 

最后我想说,即便你不准备做有逻辑的PPT,纯粹的好玩,那么这样也是意义,因为:

1.一件工作有意思比有意义能让人更开心。

2.只有自己才知道一件事对自己的意义,没有必要解释给所有人听。

3.拼命为每件工作找意义或者总想证明自己工作有意义都是让人不开心的开始。

4.有时间做别人看来全无意义的事情反而让我相信你在这个世界上来过,爱过,活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