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管为什么爱打人?

(2013-07-27 07:55:10)
标签:

杂谈

分类: 08-秋叶乱弹琴
早上有看到一条微博,说四川一个穷大学生捡蘑菇去卖,结果被城管打死了,还不知道真假,但最近城管打死人的新闻也实在太多了一点。
今儿就聊聊城管打人的事情吧,一点个人浅见,算是抛砖引玉吧。

1、为什么城管打死人的新闻那么多?
我个人觉得城管打人不是新闻,打死人也不是新闻。过去城管执法打死人的情况我猜测可能更多,但在微博时代,这样的事情很容易被曝光,而经过一轮一轮城管打人新闻刺激的人对类似的事情容忍度也越来越低(这当然是好事),转发曝光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总体上我们觉得城管总是在打死人,按我个人不靠谱猜测,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城管失手打死的人说不定比现在执法的人打死得更多,只是这些新闻都被掩盖了。

2、为什么城管都这么心狠手辣?
城管早期临时工队伍其实收纳了一些刑满释放人员,还有一些过去我们说的混混。我小时候治安联防大队的很多人都是街头小霸王,找不到工作又爱惹是生非,最后都变成了治安管理者了,这也是管理者在法治失灵现状下减少社会犯罪人口的一种对策,让他们有一个正当的工作,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不过随着市民对城管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这种情况应该越来越少,大部分城管脱下这层皮,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甚至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人,或者老实人。
一旦一个人拥有某种权力身份,而这种身份被他感觉到受到挑战,他会采取一些行为强化自己的权威,这种行为自然包括武力这种选项。
我建议大家搜索一下“路西法效应”,你们对一个好人变身城管后为什么会具有暴力倾向有更深的理解。
我的意思其实是,假如给你同样的环境,你可能比他更残暴。了解这一点,我们反而可以站在更现实层次考虑,如何解决城管打人的问题?

3、为什么我们需要城市管理者?
其实最早是没有城管这个职业的,这个职业是1981年福州市和厦门市组建城建管理监察队伍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城管在我国的发展壮大其实和深圳发展关系很大。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大都市,城市化进程太快,市民素质参差不齐,在城市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市民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全部走司法道路不现实也无必要,需要一个有公信力的调解力量。比如一个人占道卖东西了,在乡村时代,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到了城市时代,你在我家门口占道卖东西,我不乐意了,两个人就会有争执。这种争执都要搞成法院宣判,以中国的人口规模,法院院长估计累死都审不完。为了快速处理这样的市民冲突,政府就想到借助城市管理监察队的作用,发挥群众的兼职管理能量,也符合我党一贯的群众斗争的汪洋大海哲学。其实城管的前身我个人觉得是治安联防队员 居委会大妈的加强版,一直加强到直接变成公务员编制了。
从历史上看,出现城市管理这个职业其实是离不开我国城市化发展突然加速这个背景的。

4、为什么不取缔城市管理者?
首先我们要理解城管是历史进程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管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组织一旦产生就有了自我强化存在价值的倾向,所以城管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编制的队伍,很多人的工作收入来源都靠这个,取消城管队伍很多人都支持,但是全国城管加协管总数已经是几百万人(查了一个老的官方数据是破百万,但又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徐州市就是1500人,怎么推算都是几百万人),你要砸几百万人饭碗,他们的反弹力比没有组织的几亿人要强大得多。
按现代国家治理的经验,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是靠军队,维护内部和谐稳定是靠警察和司法系统运作。我们国家军队曾经直接镇压过人民,在国际上口碑不太好,所以就发明了武装警察这个概念,但是这个队伍只适合用于大规模群体冲突,而且现在权力也被中央收回,不再归地方政法委支配。那么城市市民冲突靠什么解决?传统的乡村社会靠长者,但是在现代城市,大家其实都是流动人口,没有什么靠得住的长者,只能依赖某种大家认可的执法机构。
但是在中国司法建设一是警力滞后,二是业务不专业,三是受权力干涉太严重,老百姓等不及也不信赖。
所以政府发现城管很好用,一是能马上解决问题,二是出了问题毕竟不是最核心的公权力出了问题,还可以靠司法的力量协调,相当于政府执法又多了一层保护膜。
比起直接出动司法解决问题,政府更愿意利用城管协调解决问题。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城管尽管再多人恨,也是对一个有执法单位的群体的恨。要是大家恨的都是公检法,这就意味着政权的合法性被质疑了。

5、取缔了城管城市就会变得更美好吗?
我看短期内很多市民又会怀念城管。城管存在是本质是借助公权力直接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假如我们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没有这种权利的话。
比如小商小贩能否占道经营?
在乡村社会,这个问题无须回答,他们就一直是占道经营的。但是在城市里占道经营侵犯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了维护者这部分人的利益,我们需要剥夺其它人占道经营的权利。
这种牺牲一部分人权利来满足另一部分人权利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民主辩论,慢慢让所有人都知道并接受一个妥协的方案,这种找到最大公约数的方案被大部分人自觉遵守的概率才大。
比方说小贩占道经营,是因为一部分市民有需求才有占道经营,假如没有需求你占道经营给谁服务?剥夺小商贩占道经营的权利,其实也剥夺了一部分市民(我们往往还觉得他们是素质不高的市民)的便利性。
但是我们国家为了快速发展,采取的一般策略是牺牲一部分人看法,直接强人治理,这就需要一支城管队伍维护执法权威。
在城市化早期,发展太快,采取这样粗暴的管理方式也许是最现实的选择,但是到了城市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再采取这样的方式管理弊端越来越多。
但是目前采取民主程序进行城市建设规划讨论的想法还不可能被城市主政者采纳,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城管打人的冲突还是会继续存在,只不过舆论监督会让一些城管们投鼠忌器,也算是一点进步的力量吧。

最后说个冷笑话吧:
有个扁担郎,走街串巷买各种新奇的东西,长得又特别英俊,每到一地,大小姐们都可欢喜了,纷纷让丫鬟们出门买他的东西。有一天,他挑着新东西上了街...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为啥?
他一上街就被城管打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