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07)–别放过你生活中的异常现象

(2013-02-26 09:05:32)
标签:

教育

分类: 05-写给大学生的信

上一篇我谈到学独立思考最佳方法是写长文,写长文也要有感而发,我也提到学会独立思考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果你有留意,你会经常发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往往可以让你了解到很多知识。

昨天晚上我就遇到这样一件异常现象,刚好今天早上把我昨晚的分析过程给大家写出来。

先交代下背景,我给大学生专门开了一个答疑解惑微信公众账号,叫“秋夜青语”,这个账号因为没有太多的推广,基本上靠相关博文带动关注,每天也能增加20~40来个粉丝不等,就这么不咸不淡运营了2个月,前天刚刚突破500人的认证数,但是昨天这个账号居然一天增加了超过500名粉丝!一下子关注人数超过1000人!

这不科学,不带这样加粉的,我的秋叶PPT想尽各种办法,最多也就只能增加300粉,这个是怎么原因?

昨天我做了什么呢?我开始陷入回忆,刚好我在晚上7点上课前看过账户,当时大概不到600粉丝,等我晚上下课,粉丝就突破了800,等我下课回家,就继续突破了900!等我11点半休息时,已经突破了1000!

我上课前的确做了一件事情,我给我的学生公布了这个账号,我在PPT里晒出这个账号的二维码,请他们用微信“扫一扫”,有问题需要解答可以通过微信给我拍照留言我来解惑,当场我就看到有同学关注,但是总人数绝对不超过三分之一,因为大学生不是人人都有手机,有手机也不是人人都是智能手机,还有也不是人人都卖你的帐。我带的这个大班学生不到200人,当场关注的应该不超过50人,两节课时间就带来200次新增关注,那说明还另外有原因。

我回家看后台,发现很多人进去后按规则提示,一篇篇翻历史文章,如图所示:

http://www.70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1111.jpg









这就意味着里面的内容他们喜欢,所以才会一篇篇翻到第15篇,然后如果他们喜欢的话,很可能就分享给他们的朋友圈,而他们的朋友看到了,就会顺便也关注我的微信账号。

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课堂上明明只有50个人关注,下课就变成了200!然后还继续扩散!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就意味着大学生微信使用已经非常普及,而且拥有比成年人更强的分享意识,这就意味着我可以多在高校大学做分享,会带来很好的成绩,这对我简直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对这一发现非常兴奋,还电话告诉了几个朋友,交流其中的可能性,但是@萧秋水 无意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感谢我的文章,在豆瓣上带来很多关注她的人。

豆瓣!!!

果然,一上豆瓣就发现一篇文章刚好在晚上6点被推荐,然后带来疯狂的推荐,一晚上就浏览破2万,推荐破3000,我豆瓣新增粉丝1500,然后也顺便带来微信加粉400!

真巧,刚好也是6点多临上课前开始爆发,差点让我以为是大学生带来的传播力,豆瓣首页推荐才是真相!

另外一个可以佐证我分析的结论是,我上课的时候我另外一个微信公众账户“PPT100”同时也突然增加了100粉丝,这也不科学!但是如果粉丝来自豆瓣就好解释了,有些人在豆瓣翻看我的历史博文,有些博文留的链接是这个微信的二维码,所以顺便也关注了这个微信。

如果没有了解到这些信息,我可能会得出一个完全错误的结论。

下面我把整个推导过程画成一张图,其实还应该加入一项,历史博文传播带来的导入,因为即便没有这两个因素,我平时微信靠历史博文也有几十个粉丝增加。

http://www.70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e6bc94e7a4bae69687e7a8bf2.jpg
















现在可以总结下这个思考过程我的收获:

1、要特别留意异常现象,分析异常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2、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常常犯简单归因的错误,我也不例外。

3、如果找对了原因,能够让我们今后的工作变得更有质量。

比如大学课堂讲座交流,虽然传播力不够,但是转化率可以达到20%,经常做讲座,肯定是线下加粉的好办法。这个因为我今年讲座很多,还可以继续观察转化率。

像新浪,豆瓣,人人,天涯这样的有转发能量社区,坚持写精品博文迟早会得到推荐,一次推荐就可能带来爆发,所以今后要在每篇博文上都带上二维码,你也不知道将来就是哪篇被转发了。

4、后台显示有一些用户在翻看,说明这些用户喜欢我的文章,应该为他们建立一个分组,有些用户提出问题让我回答,应该也为他们建立一个分组,还有些是我的学生通过微信进行学业答疑,这些也应该建立一个分组。

那么将来可以针对这些不同的人发布不同的消息,借助这个异常现象分析,顺便我就想到了这个微信账户用户分组管理的一个方法。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思考过程:

发现异常,寻找原因-->反复推敲,确定真因-->总结经验,下次复用-->写出长文,强化印象-->博客分享,互动启发。

很多人看到异常现象,只是停留在知道,却没有思考其中背后的原因,或者简单粗暴用自己的经验解释,不肯相信和自己经验不符的解释,这都是独立思考的大忌。

一般而言,养成用数据分析的习惯,你可能会分析错,但总的来讲,你会越来越容易找到真相。

顺便说一句,昨天@拆书帮赵周 老师还告诉我一个奇怪的事情,他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在豆瓣突然被人在一天内打了100个差评“一星”,这太不科学了!一个想读高达2000的书怎么可能是负分?

《这样读书就够了》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93042/

我了解下豆瓣评分,果然如图,这事是谁干的?你猜得到吗?

http://www.70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e6bc94e7a4bae69687e7a8bf11.jpg今天的福利,2013年2月28号截止前三位猜中谁是正确黑手的朋友,请把你想到的人名作为关键词输入我的微信“秋叶PPT”,会弹出正确答案,然后,你将获得赵老师亲笔签名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新书一本。

今天的长微博就聊到这里,下一篇我想谈谈朋友圈的话题,因为你认识怎样的人,你就很可能变成怎样的人!和爱思考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爱思考。

【秋叶PPT】:只做优质职场原创分享!在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中查找“PPT100”或“秋叶PPT”。职场朋友们如有问题可以加这个微信交流。

http://www.70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qrcode_for_gh_de14faa82f78_258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