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03)–借助阅读丰富你思考问题的多维角度

(2013-02-20 12:33:35)
标签:

教育

分类: 05-写给大学生的信

今天想先讲两个故事。

有一天我突然看见我两岁小侄子在狠狠用手打爷爷的脸,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该阻止并教育下小侄子要尊重老人?

可真相是爷爷逗孙子,说我老了就要死了,以后不能陪你玩了。两岁小孙子听这话很震惊,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一着急就打爷爷的脸,他嘴里还喊“爷爷不许死,爷爷不许死!”。刚好我在小侄子家看到了前因,我觉得后果是爷爷此时被孙子打心是甜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我一位朋友的妈妈,突然怀疑老伴有外遇,每天都神神叨叨,性格变得不可理喻,全家人都为之苦恼,以为是更年期反应,等一等就好。

结果真相是她得了抑郁症,怀疑配偶的忠诚度是一部分抑郁症病人的一种表现。

你现在是不是很吃惊,更让你吃惊的是,怀疑配偶忠诚度是大脑神经改变后的一种反应模式,而能够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还有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狭窄,还有外力损伤等等。

进一步可以问大家一个事情:年年都有老人被掉金砖这样拙劣的骗局所骗的新闻,你们知道为什么骗子总能得逞?

因为人老了,大脑会因为各种病变退化,智力和判断能力也会因此退化,所以,有些事情人年轻时不糊涂,老了就犯糊涂。

如果你了解这些知识,你对社会上某些特别反常的现象特别是反常的人是不是会多一个维度的理解?

比如
怎么解释平时正常的药家鑫突然就拿起了刀?
怎么解释坚信自己看到老虎的周正龙的精神世界?
怎么解释一个街坊口中善良助人的大妈一口咬定扶起她的人就是撞她的人?

我们总认为这是人性的沦丧,但是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这就是真实的人性,人性从来就是如此的。只不过人的这一部分只有在非常态下才被激发,比如处于某种病变状态,比如处于某种巨大的冲击之后的应激性情景之中?又比如人因为服用某些药物处于不能正常思考的状态之中?

最近微博上又在转发一个要钱不成刀砍父母的孩子故事,有人感叹孩子没人性,有人嘲讽父母教育失败,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孩子是否是一个正常人,也许他是一个病人呢?

理性的教育对于一个心理病人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专业的手段,问题是我们自己也因为太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总是用理性的思维去教育批评甚至打骂,对于一个心理病患者,没有对症的治疗,我们这些好心是会帮助他变好还是促使他做出更激烈的反应?直到酿成悲剧?

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不是简单归因的

你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会不会有一种原因是,你从来没有真正去了解过你想拥抱的世界?你是否只是在幻想一个如你所愿的世界?

有多少人是因为发现其实世界不是如内心梦想,要么就装着看不见,要么失望灰心而颓废?

要知道这个世界被哪些因素所影响,只看一本书,学一门专业是远远不够的,而你也不能指望通过实践了解所有的这些,所以答案是读书,广泛的阅读。

和旅行,访谈,实践相比,读书是一种成本最低让你打开视野,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很多情况下最快让你的思维从线性思考变成复杂思考的方式。

所以我很认真的建议,多读书,读点杂书,这样是让你建立复杂思维,慢慢走向独立思考的一个方法。

先说明一点,很多人问我多读好还是精读好?我觉得多读是面的问题,精读是深的问题,今天我要谈的是阅读面的问题,明天再聊聊阅读深度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就说说我的习惯,我是怎样选书的,我个人习惯只给大家参考,不代表你们也需要像我这样读书,我读的书可能稍微过杂了一点,一般人也没有这个必要。

不是书读得越多越好,你读一百本《知音》,你会变成痴迷刘德华的杨丽娟,你读一百本《成功学》,你会变成杨天下,你读一百本《故事会》,你不会变成罗玉凤,因为罗玉凤没有说实话,她起码英文书比你读得多一点,否则她拿不到绿卡。

我觉得比较好的说法是: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绝对数量。这就好比我不认为一年看了三百本官场小说的人会比我一年读通一本《论语》强。

有四类书我觉得人应该在一年的阅读季里合理搭配:

第一类:常备书

在我的案头,永远有词典一类的书,这是参考书,不管是语言还是专业,不可少,但是不一定随时要看。对这样的书,我从来不吝惜购买,但是我会尽量选择一个好的版本,遇到不懂的随手翻查。

第二类:专业书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得懂一门技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这一类方向的技术书你得通读,经典原著,最新趋势,但凡谈的,你得长期跟踪学习,不要指望每本买回来的书都是干货, 只要有能让你在现有基础上有一点领悟的书,都是值得的。

比如我,各种新出的PPT书我都会买来看看,真能学到东西的很少,但是看到一点启发,对我就够了,我也 不指望大部分人写PPT的书我看了豁然开朗,这应该是 我写PPT书给大部分人时我的自我要求。

这样的专业书,你每年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看几本,要是你很少看,我觉得你在专业方面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倚老卖老的家伙。

第三类:视野书

只有一种专业思维的人是很可怕的,如果你在微博上关注某些经济学家的表现,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比如网络上一个事情冒出来,至少有九种不同角度解释,哲学的,进化生物学的,社会(伦理)学的,心理学的,政治学的,经济学的,管理学的,传播学的,还有宗教的。

顺便说一句,最近网络上经常出现某些人去银行取钱,然后把钱装在袋子里掉了,被路人归还或者捡走的段子,我已经在半个月内看到三个转发很高的故事了,我很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这些没有钱的人会如此草率对待自己的钱,以致出了银行就被风吹到马路上?

因为我这个人知道一点传播话题的知识,我总觉得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类似的消息,而且被各种媒体炒作,大号转发,似乎不正常,会不会像电影《搜索》那样,有其它的解释?

当然我这只是猜测,但是至少你们可以理解我的意思,如果我多一些学科知识,我就会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建立一个不同的维度。

如果你只有一种思维模式,你就很难和别人换位思考。

要了解其它的思维模式,打开你对世界的视野,主要靠读这一类杂书。

顺便说说我读过的杂书吧,这是我个人爱好,仅供参考。

1、历史书:这个我是必读,我喜欢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也喜欢顾准的《希腊城邦分析》,还有唐德刚的《口述历史》系列,黄宗仁的《万历十五年》也好读,如果你不爱看这些,看看《明朝的哪些事儿》也不错。去年底买了罗马史的三套书,都是经典,准备慢慢读。

2、经管书:因为老婆读华中科技大学的MBA,我就把她的教材都看了一遍,算是自学成才,没有人发一个证书,我觉得按照MBA课程设置,看一看经典教材,再去读热门经管书,会收获更大。讲组织模式的汉迪,和讲企业管理的德鲁克,讲市场的科特勒,讲经济的弗德里曼的书,都值得看,像哈耶克的经济学,只怕一般人都看不来。

另外经管类的热门书,谈经济学的,谈新媒体的,谈各种个人职场技能的,我基本上全部买回来研究,这算是我的专业书吧。

关于研究大脑记忆模式的书我也看了很多,我觉得理解思维导图之类的玩意,不妨先研究大脑记忆的模式。

3、哲学书:我水平比较差,西方大哲的我都零碎看了一系列翻译的册子,我看的是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系列,便宜得不得了,说明没有人看。我能剧透下最近我都改看《漫画哲学史》吗?不过我觉得中国人真的应该读一遍《论语》、《道德经》等等经典,要是看不来,我推荐直接看蔡学忠的漫画经典系列,总比不知道好。

4、社会学:这个我很喜欢看费孝通先生早年的调查,比如《江村经济》,现代学者我爱看秦晖先生的书。坦率说一句,李银河的《后村的女人们》学问方面做得很浅,没有意思,这种级别的研究,我个人觉得我随时可以做出来。社会学很庞大,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调查,都在里面。

我把所有讲逻辑思维的书都买了,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大概30多本,慢慢看,每看一本都有收获,推荐大家看看《学会提问》这本,的确经典。

5、文学:中外经典小说我都看都买了收藏,就是不太懂版本鉴别。

去年我系统看了《二号首长》《侯卫东官场》之类的官场小说,几十本全看了,心里面还是最喜欢大学时读的高阳写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写的《慈禧太后》系列真好,我觉得比二月河的《清皇系列》有才,可惜现在买不到了。

中国名家散文集我全买了,偶尔翻,高中时看得更多,主要是学习写作的。

偶尔读一些诗集,北岛,顾城,海子我还是喜欢读,好诗集真是那个读得心潮澎湃,这种快乐很多人已经无法享受了,我傲娇一下啊,我觉得大部分人看不懂好诗。

另外一个文学史,文艺评论的书很推荐看看,涨知识得看好评论,钱钟书的《管锥集》,看看就知道人家为什么别人服,那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不读可惜,等等等等。

6、艺术:我没有艺术细胞,所以32岁以后拼命看,从艺术史看起,侧重视觉方面的,现在已经读了西方美术史,电影史,中国书法史,我喜欢日本文化,所以日本文化书买了不少,包括现代设计类的书,买了很多,比如原研哉的,而且杜认真写书评。

最近在读如何写剧本的书,看了四五本了。

音乐类我耳朵不好,就买得少,听不出太多感觉,以后有时间,我还是想把音乐类,舞蹈类,民俗类的都买来看一看。

第四类:潮流书

社会在与时俱进,你要保持对时代的感觉,总得读一些报刊,看一些视频,了解社会潮流变化,这能让你分析问题时和时代环境背景结合起来,也能影响力生活中的决策。

这种掌握潮流最快的是杂志,我家里定了《中国国家地理》、《财经》,《哈佛商业评论》,《特别关注》,经常看报,本地的楚天都市报,出差就随地买,偶尔看看《南方周末》,这个报可惜了,好文章基本上微博上也不会太错过。时尚之类的我也会翻翻,出差机场看看封面,看看目录,大致有个概念就行了,我不是时尚的人,我时尚起来肯定不是人,我的好基友琢磨先生换了发型以后,我有那么一会感觉真的不会再爱了。

微博我基本上不随时刷屏了,我就看看每天的汇总,我喜欢看喷嚏网和《喷嚏图卦》,偶尔翻翻自己关注的几类人微博,如是而已。

各种社会名人公知写的随笔我也买,当休闲书看看,也学习他们写随笔的文风,学习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收获是很大的,这一类书,中信出版社的最多,我基本上全买。

还有网站好新闻,好视频我也看。

比方说我今天早上看到胡舒立在《财经》上谈元月份房价,房地产商元月份销售业绩普遍创下新高,而且是在价格上涨情况下出现的情况,这个信息就引起我的重视,因为基于历史经验我相信胡舒立做新闻的来源可靠性,那么我现在可以利用我有限的经济学,社会学知识分析这个事情背后的房价趋势,国家宏观政策变动,并提前在大脑里做好我的家庭资产理财方向选择。

当然,这个事情我还得听老婆的,好在我的老婆是和我拥有接近思维的人,我们一般没有什么大分歧。如果她做了决策,我都支持,如果她的决策不对,那一定是我提供了来源不靠谱的错误信息干扰。

这样我读的杂书知识,和社会热点知识结合,加上一点专业思考,就变成指导我生活或工作的可能性。

读书是有用的,不读书才是可悲的。

最后说一句:

建立多角度思维问题的思维不是只靠阅读,多读点杂书,是让我们能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后,能够相对简单的活着。

如果你们喜欢我的分享,明天我想继续聊聊我是怎样读书的。重点就是专业书和杂书的阅读方法,仅供参考,不做指导。

【秋叶PPT】:只做优质职场原创分享!在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中查找“PPT100”或“秋叶PPT”。职场白领有问题可以加这个微信。

http://www.70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qrcode_for_gh_de14faa82f78_2582.jpg










【秋夜青语】:如果你有微信,可以加关注秋叶的大学生微博,请在微信公众账户搜“秋夜青语,大学生有学业问题可以去这里单独请教。

http://www.70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qrcode_for_gh_848be56a6193_2581-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