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微博:告诉你不一样的微信公共平台玩法---@秋叶语录 @萧秋水 联合出品
(2012-12-31 07:40:31)
标签:
it微信 |
分类: 03-秋叶玩网络 |
最近《钱江日报》潘越飞记者以个人身份发长文《我们想放弃微信了!》,大意是:1、想尽各种办法发展微信公共平台太累,粉丝到3万就停滞不前,并不是一个“免费”渠道;2、微信公共平台在传播性方面很差,和媒体的传播期望落差很大。
所以《钱江日报》现在在反思维护微信公共平台是不是得不偿失,是不是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老老实实做媒体内容。
马上网媒新贵爱范儿发一篇长文反驳,说我的微信公共平台发展得很好,传统媒体运营新媒体思路不对。这篇文章大意是我的手机APP推荐微信有5万用户,而且活跃度很高,为什么?是因为做好了精准定位和内容服务。传统媒体没有认识到新媒体的价值,试水不成功只能说明传统媒体人在运营新媒体上天然存在误区,但不能就此看轻新媒体的价值。
两篇文章观点都很有趣,我先把链接放这里,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先看看。
钱江文:《我们想放弃微信了!》http://www.huxiu.com/article/8293/1.html
爱范儿:《想放弃微信,找死!》http://www.ifanr.com/227096
好了,现在该我说话了!说话之前,先说明下我们讨论的是微信公共平台,不是微信,微信这个产品,我非常看好。
微信公共平台一出来我就紧密关注,并关注了最早开通的一些账户,甚至还请朋友建立一个极小范围的微信聊天圈,经常交换观点。
我也早就开通了的微信公众账号,不过我一直没有公开。因为我们内部的研究已经让我们断定,那些早早开通微信公共平台的媒体人和微博大V,很多人都要陷入先兴奋后后悔的境地。
我很清楚,互联网上活跃着一些好奇心很强但是忠诚度很低的人群,你的影响力覆盖的这类人会因为好奇心快速关注你的微信公共平台,让你以为你找到新的引爆点了,但是很快你就发现,增长停滞了,要么不断推出各种活动,要么不断写各种新奇的段子来讨好一小群人,传播效应还远远不如微博,那么为什么要开始微信公共平台?
我不同意唱衰微信公共平台,但是我认为的确微信公共平台被很多人高估了,要分析微信公共平台,你就得了解微信公共平台的设计特点,并结合这些设计特点设计一些符合你预期目标的微信公共平台应用。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玩转微信公共平台可以从五个特点出发,来思考自己的作为:
1、精准的定向推送----把微信当短信通使用
订阅微信公共平台的人,每天可以收到一条(目前不超过四条)推送消息提示。
目前很多订阅了大量微信公共平台的朋友已经感觉到推送消息提示已经成为类似“垃圾短信”的东西。
但是,对于某些组织单位,群发短信的通知不但不会被认为是垃圾,而且内容还很重要,比如高校开设一个官方微信公共平台,请同学们订阅,但只发一些开学,放假,考试周安排,晚自习教室名单,图书馆新进书目,考试成绩公布等等消息,我想不出同学们拒绝订阅的理由。
现在大家眼睛都盯着所谓的社交网络,而忘了,除了社交网络,还有一种是组织体系,组织体系内部天然是有群发短信的需求,把这个需求实现移植到微信,比电话方便,比短信和彩信灵活,何乐而不为?
2、规则检索----先聚合再分享,把微信当知识库用
微信公共平台早期有个亮点,叫智能机器人。说实话作为一名早年研究过知识规则推理,在开目公司写过自然语言小程序,08年就关注过利用“小i机器人”的技术开发网站的人,对这个微信公共平台智能机器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独创的亮点,我觉得规则使用门槛要求太高了。
目前的微信玩法,大都是当微博玩,了不起当一个轻微博或小博客在玩。每天挤一点牙膏式的玩法,你能有多少才华吸引人?
换一个思维,不要急着发布微信公共平台,而是在没有粉丝的时候,老老实实规划内容库,把某个定向领域的信息通过专业的知识管理手段整合起来,建成一个大家方便的知识检索库,变成自己对自己目标客户的增值服务内容,提高目标客户的满意度。
类似的玩法在微信上已经很多,比如我们看看很早的智能机器人“小i机器人”的介绍,它不但可以听懂您说的话,判断您的意愿,给出符合您意向的答案;还能帮您打电话、发短信、查询新闻、汇率、地图、餐饮、机票等各类生活资讯,成为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那么在中国,像各个旅游点,某些有大量重复客服咨询的行业,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应用微信公共平台节约人工回复咨询成本是很划算的功课,不过我相信,他们内部真正懂知识规则语义编程的人才不会太多,到时候回复结果洋相百出是难免的事情。
类似的应用还有很多可以构思:
A、翻译界的朋友能否推出微信公共平台在线翻译?乃至语音翻译?估计会成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神器。
B、医药界的朋友能否推出微信公共平台在线解读医药指标?
C、图书界的朋友能否推出微信公共平台在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版?
D、星座界的朋友能否推出微信公共平台在线星象指南--今天我的幸运坐标是?
3、一对多单向互动----变成定向答疑平台
微信公共账户的使用者还会很郁闷发现,你的微信评论用户彼此之间很难互动,这就导致很多互动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神评论现象在微信上罕见,也很难传播。
但是反过来也告诉我们,微信公共平台不是追求粉丝之间的交流,而是更适合订阅者和开放者之间的直接一对一交流。
换个思维,微信公共平台的作用就出来了,比如:
A、对于教师,可以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公布习题答案,通过题号规则检索,并对看不懂答案的同学进行网络一对一辅导,这是不是远程教学的创新?(明年我计划把这个变成一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B、对于培训师,可以在培训前发布几道题目,甚至是闯关题目,通过微信公共平台让学员课后提交自己的作业,甚至获得奖励?
C、对于有影响力的人,是不是可以在微信内聚合高度活跃粉丝,让他们帮自己某个活动或者话题出谋划策?比如我就建议@琢磨先生
把优质粉丝邀约到微信平台,出一些话题大家一起玩,再把玩得好的内容在微博上分享,把微信变成内容生产平台,微博变成内容传播平台,否则每天编段子娱乐大家太辛苦。
D、对于企业高管,是不是可以把微信变成给员工的内部交流平台?公司运营一些重大决策,内部调研,都可以借助微信快速完成。
4、不容易传播----变传播关注为邀约关注
使用过微信公共平台的朋友知道分享其中的内容至少经过三次鼠标点击,别的不说,这一个操作就让分享微信内容的冲动大大降低。很多人开通微信公共平台是为了涨粉,涨粉的条件不能只是自己营销,还得借助粉丝传播,但微信的传播效应的确不够好,反过来讲,既然不好传播,也就意味着你没有必要维护那么多微信用户吗,你完全可以做精品服务。
你完全可以变推广传播为邀约注册,不需要公开微信公共账户,只邀请你关注的人群加入。
A、对于移动运营商,现在很多老总都用微信,完全可以把这些高话费用户按圈子打包,提供一个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一个圈子也就不超过1000人,提供微信在线24小时服务;
B、对于银行理财,可以对某个级别同城理财客户,提供一个微信公共账户服务平台,一个圈子也就100人,提供微信服务,大家在里面不但可以咨询,也可以互相打开下圈子。
C、对于作家,是不是可以考虑通过开始一个临时性微信公共服务平台,连载部分新书,听取优质作者的反馈,使新书变得更适合市场?
D、对于同城交友网站,微信公共平台可能更适合一夜情,约炮交流,我猜测前一阵微信公共平台很多账户被封杀,是因为这种服务又开始泛滥的苗头,这个也希望知情者爆个料。
5、没有用户群----变关注粉丝数为粉丝互动质量
很多人兴冲冲加入微信,以为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却忘了一个根本的逻辑,你只有在大海里才能捞到大鱼。
腾讯是大海,微信也是大海,但是微信公共平台不过是一个塘,你不能简单把微信的用户等同于微信公共平台的用户,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发展粉丝数量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微信公共平台就没有太多的受众,有受众的是微信,微信公共平台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口水仗,曝光率还真低。
过去有限的曝光次数里面很多人也没搞清楚微信公共平台是什么,他们干脆就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微信功能而已。
仔细想一想就明白了,腾讯推出一个目前看来非常适合在线客户服务的平台,结果营销人媒体人一窝蜂都认为这是一个自己可以借力的新媒体,这都哪里和哪里啊!
好了,多的不说,要说的话,我们将来会系统地说。
最后送各位几句话:
1、手艺差就埋怨工具烂,这样的人哪个圈子都大把。
2、动作快的人永远赢不了不脑子快的人,因为前者只是擅长做,后者一定会想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3、一切只想着营销,不想着提供优质服务的人都是借助新媒体耍流氓。
4、其实后悔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人真不少,你得为你的草率买单。
5、想在微信上复制新浪微博草根账户成功模式的人,你们会为低估腾讯的心而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