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控控微博》营销手记#06-书的价格我们该怎样定?

(2012-11-05 14:05:39)
标签:

教育

分类: 03-秋叶玩网络

很多人愿花30元买包烟,不愿买本书,很多人愿意花300元吃顿饭,不愿买本书,很多人愿花30000元一天去听大师解惑,不愿买本书。这是一件让作者无何奈何的事情。

一本全彩四色印刷的书,定价45,打完折不到35元,让很多人买,他们就感觉一个字,贵!太贵了!能不能送我一本?

其实如果真的觉得书很贵,就不会提送我一本这样的问题了,真正贵重的东西,你怎么好意思让别人随便送?

大家觉得书贵,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真没有钱,二是觉得书对不起票价,带来的收益不觉得值。

有没有钱这个问题,更多是一种心理价位锚定。因为从2000年到2012年,书的价格并没有涨太多,一本200页的黑白书从当初的一本不超过20元心理线也不过是到了30元而已,同期的物价飞涨情况,我们就不提了。

但是对我们而言,书的价格是个大问题,在经济学上这就是一个所谓最优价格以保证市场总回报最大化的问题。

我过去写书,出版社是采取成本定价法,也就是书大概多厚,需要写多少页,然后大概需要多少印刷成本,发行成本,稿酬成本,然后确定一个有合理利润的价格。

不过这个成本其实是和书的销量有关的,书的销量越高,单位成本越低,书的印数越少,书的单位成本越高。所以在确定这个合理成本之前,还得预估书的销量。

假如书的销量预测情况会很好,不妨适当压低价格,走薄利多销的路线。假如书的销量不大,但是需要的人还是会买,既然是刚需,不妨走高定价路线。

但不管怎样,300页的书成本会比200页的书成本高,而书太薄又容易没有卖相,所以大家注意观察,我的《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三本系列,还有《微博控控微博》基本上都是近200页的篇幅,这个显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在写书前就考虑过的变量,写到200页刚刚好,太厚成本会突破,太薄卖相不好包装。

《微博控控微博》这本书走的是中等偏上的合理定价路线,我们这本书定价45元,网店打七折后32元。实际同类书,杜子建的《微力无边》厚219页,价格也是45元,不过他的书不是彩版,成本低不少。

如果把书价格定便宜一点,是否会促进销量?

我在《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技巧》就想采取这种策略,非常干的书,278页大开本,写了40万字,为了不显得价格太贵(定价35元),被迫牺牲了纸的质量和包装,其实回头想想,项目销售一般人吧不看书,看书的是认书的,不应该走低价路线,应该提升包装,卖贵一点,反正关心项目运作的人对价格不应该那么敏感,敏感的人根本没有机会玩项目。

但是在《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系列,我们定价坚持39元,就是希望打折后价格不要超过30元。这个不超过30元第一个好处就是很多人就觉得不贵,容易下单,而且我们认为PPT类书有团购可能,一般企业团购数很少超过100本,不超过30元,就让团购总费用不超过3000元,在很多单位,超过3000元的预算就很难审批通过,这个细节也是我们考虑的变量。

但《微博控控微博》我们认为买的人不会多,团购的可能性也不高,想买的人也是希望通过微博获得回报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懂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不会为了几元钱价格放弃低成本学习的机会。

所以我们想走中等偏上的价格路线,而且书的价格留有余地,在一个通胀时代,加印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有余地,预留一点抵消成本上涨的空间,信政府数据,你敢信么?

厚度,定价确定了,还得考虑书的上架类型,是计算机类还是经管类?

上架类型有两个作用,一是指导地面书店把书放在哪个柜台,微博类的书是放在经管类容易卖还是放在计算机类容易卖?这个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也许放在经管类更容易让人关注,计算机控不是微博控。但是放在计算机类也许更容易冲榜,将来做营销数据比较好看。放在经管类,经管类好书太多,牛人太多,很容易被各种书压下排行榜,而现在大部分图书销售网店几乎占了60%销量,你不能不考虑网络排名带来曝光率。

所以这个上架类型还是需要仔细考虑一下的,我们最后的选择狡猾狡猾的,把我们的上架类型多了几样,反正我们推荐的上架类型都可以擦边,反正书店的业务人员基本上也不懂书,他们看既然都可以推荐,就让他们依据店面销售感觉陈列吧。

说实话我们希望地面放在经管类,排名我们冲计算机类,这样是最兼顾的方案,不过这种想法要实现,还得让发行部门努力推动。

#《微博控控微博》营销手记#06-书的价格我们该怎样定?

说起书的营销,甚至说起任何事情的营销,到了执行的阶段,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们婆婆妈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策划,惊心动魄的推广,再我们看来,工作本应该如此,在一点一滴的平淡中不断推敲着细节,创意是天使,但魔鬼在细节。

一个不重视细节的人永远也不会真的懂营销,但是即便如我这样纠缠细节的人,也不敢说自己营销一定成功,一句老话说的好:成事在人谋事在天,比如《微博控控微博》这本书,真正成败的关键是微博能否持续火热下去?微博火,书容易火,微博要是变成微软了,书就是再用心,也不是热门题材,就很难爆红。

下一节,我 想聊聊为什么《微博控,控微博》没有请名人写推荐。

现在就想了解《微博控,控微博》?欢迎去豆瓣看书评!这里还有各个网店口碑链接!猛击这里,试试手气!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318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