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同学奖学金不合规定,我道德吗?

标签:
教育 |
分类: 05-写给大学生的信 |
秋叶老师,您好。
今天遇到一件事情,我考虑了很久,觉得有必要想明白,因为一直觉得您很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想问问您,希望您谈谈您的看法。
我研三,我的性格从来不希望和别人去争什么,争名夺利,勾心斗角都不太愿意。但是最近因为找工作,变得比较浮躁,有些找不到自己。我这次申报了奖学金,发现初审后没有我的名字,所以去学院问问原因,如果是加分不够,就算了。但是到了学院发现我的分数跟名单上最后一个只差一分,而名单里面有一个我的同门挂过科。我应该是不甘心就这么一名之差落选,所以我告诉办公室的老师名单里面有一个人挂过科,当时老师就很重视,几次问我那个人的名字,其实我一出口的时候就后悔了。
但是最后还是因为我,那个人被找出来了。我有可能因为他的出局而进入名单。出来我没有特别高兴,因为我跟那位同学相处都很融洽,我也从来没想过用这样的方式去损害谁的利益,虽然我会因为他挂科了却评上奖学金而不甘心。
我不知道我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现在还是不能说服自己,也不知道以后怎么面对那个同学,如果被他或者其他人知道,我也很难堪。平时的我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很善良很没有心机的人,很多人主动跟我说过这点,其实我有时候觉得人狠一些更好,我不知道怎么把握有些事情的分寸,就像今天,我放弃了我就损失了奖学金,我揭发了,我又过意不去。您觉得我做得对还是欠妥?
—–秋叶回复—–
我能理解你的纠结,事实上我觉得这属于经典的两难困境。不举报,你同学明明不符合规定却拿了奖学金,这不公平;举报,你似乎是因自己的私利而举报,显得不那么道德。
我想首先必须肯定一点,你举报没有什么错。
因为你的同学不符合发放奖学金的条件,假如没有人举报这一事实,那么相当于他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剥夺了本应属于别人的奖学金,只不过凑巧可能就是属于你的奖学金,这是不公平的。
而且我们也必须破除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一个人举报别人,就必须自己在道德上没有缺陷,而且也不能有任何利己的动机,这样才能所谓义正辞严,以德服人。就我个人而言,社会应该认识到人性是有自私的一面,并致力设计好的制度让人的自私一面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才是合理的。假如每个人都因为私心监督别人不做坏事,绝对比每个人因为私心放任别人做坏事要好得多。
评判一个人的行为,要考虑他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动机,动机有私心,可以理解,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说明这个制度不错,能让大家为私心奋斗而贡献出正面的力量,我们已经知道市场经济恰恰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很多制度设计有很大问题,大家常常抱怨努力做事不落好,投机取巧反而得了好,我想你那位同学应该知道自己不符合条件,但依然怀着投机的心理去试试,事实上也差点通过了。从管理的角度,说明我们的奖学金审批环节制度设计出了问题,这种管理的问题最后成为困扰举报人的麻烦,这真是制度设计的失败,好在我看到你们老师还是坚持原则,这让我还是很欣慰。
但这个问题如果仅仅讨论是非就显得天真,假如这个朋友和你关系不止是融洽,而是兄弟,只怕你就不会考虑举报了。又或者,你举报的人你根本不熟悉,也没有什么往来,你举报又不会有什么太过好顾虑了,只怕还有一些正义感。
假如你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做事,我猜你可能很大程度让很多人所不理解,说你傻,不懂人情,但你将慢慢具备一种内在的人格的力量,但这是一条艰难的路,我们不能要求你总能如此。
真正的悲剧是,无论你举报还是不举报,你的判断标准不是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和程序,而是你觉得是否有利于自己,但对外你主动或者被迫相信自己是为了自己。
别忘了,大部分道貌岸然的人,他们谈道德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让自己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而不是这件事情本身是否真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