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外同学的PPT制作总结分享
(2012-10-25 21:48: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01-秋叶玩PPT |
您好!我是广外的汤同学,还记得吧!周三做了一次课堂展示,很好玩,在这里想跟老师分享,也作为总结。
总的来说,虽然痛苦,还是喜欢。因为可惜,所以进步。
我认为一次展示可以分成三个阶段:Word——PPT——演示,总结也就分成这三部分。
Word
作业的主题是“办公环境管理”,以前比较少参与制作Word文档,这次只有我一个人完成,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何入手,迷惘、害怕,每天硬着头皮做,进展甚微。
这个阶段最痛苦,花了我好多时间,也影响到后面两个阶段。做到后来,我常常后悔一开始为什么那么乱,浪费那么多时间。如果多给我一天,我就可以演示得好很多。其实,后悔无补于事,当下已经是最好的时机。
为了做好Word文档,我认为要提高两方面能力:
一是文案整合的能力。
1.审题,明确主题中所需了解的概念,逐一搜索、理解;
2.明确思路;
3.按思路收集所需素材;
4.整合素材,形成文档。
二是时间管理的能力。
如果了解主题并且有把握,那就可以先计划好,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行动。关键是明确目标和行动,宁可做少一点、做慢一点,也要做好做彻底。总之,胆敢做,做到足。
如果对主题不了解、没把握的话,可以定一步、做一步,边做边计划下一步。
沿着Word文字这个思路,以前Word的大部分文字复制到PPT备注里,就这样把备注当做演示稿,读起来像机器。演示稿跟做PPT一样,都需要设计。我现在的习惯是先有选择地把Word的文字放到对应幻灯片备注里,完成PPT后再把备注改写成演示稿,这样演示时才有感情、才像个人。
PPT
还是用一天半完成PPT,非常好使:
半天用于准备。构思结构,包括引入、封面、目录、转场、内容、结束、致谢,然后画草图;
一天用于制作。包括收集素材、制作、调整。这三步在孙小小老师的《PPT演示之道》看过,经过几次实践感受更深。
这次PPT第一页模仿了老师和曹将同学的《就业在左考研在右》,后面介绍各功能区时模仿Louiechot的《10种必备求生工具》,营造空间转移的感觉。我觉得平时学习10个PPT,到自己做的时候能想起1个来模仿就很好了。
开了个虎头,问题又来了:怎么设计一个“虎尾”呢?上次我直接模仿老师《全图型PPT制作之道》其中一张幻灯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认为这是一个万能的结尾,而这次草草结尾,十分可惜。
经过反思,我觉得结尾能够呼应开头,首尾呼应,就很好了!
另外,有个技术问题想请教老师:我用了附件那个PPT的模板,本来想修改,但为什么在母视图里修改不了?
演示
这次做演示虽然也忘词,但讲着讲着紧张也忘记了,真好!其间也有口误,把“井井有条”强调地念成“整整”有条,很糗,但脸皮变厚了!
语速还是快了,应该是紧张所致,想赶快说完;缺乏眼神交流和互动;还没能脱稿和走出讲台……诸多不足,充满可惜,期待着下次做得更好!
写邮件给老师作为总结,这样比自己给自己总结更有动力,只是辛苦老师了,谢谢!
这是我的微博(@明早http://weibo.com/mingzao),希望平常在微博上对上号,多跟老师交流。再次感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wNDgwMDY0.html
PPT的DBank下载:http://dl.dbank.com/s00cb4aa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