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是傻瓜?–读《高盛在中国》

标签:
教育 |
分类: 10-读书电影旅游美食 |

阴谋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很有市场,特别是那些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他们总会说,我不是输给了一个光明正大的人。
在商业上,有一家公司就特别容易被看做是搞阴谋的专家,那就是高盛。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李德林写的第二本高盛阴谋了,这次是结合高盛在中国具体参与的企业并购项目来介绍中国企业是如何被国际资本玩弄得团团转,大亏特卖的。
高盛在里面干了些什么?无非是和要拍卖资产的企业合作,让企业的负资产,或者不值钱的资产,尽量找到一些比较二的买家,让他们出高价买了而已。
高盛耍阴谋诡计,无非就是让自己在商业上获利,让服务的东家回报最大化,这个假如不违法公认的道德法律底线,似乎也说不出哪里不对。
说高盛不对最多的,无非是找合作方串通抬价,这哪里不是这样的?中国企业之间很多啊,企业老总不是傻子,知道别人是来抬价的,但是你自己算不过别人,愿赌服输啊。
看了几个案例,第一个联想的,联想很清楚PC行业的发展,是他们自己主动要抢的,所谓高盛玩钓鱼,说实话在中国生意场上谈判,或者你买十本谈判的书,都给你讲谈判过程中,谁先亮底牌谁是被动的一方,除非你拥有绝对的实力。
第二个是TCL的,这个参与谈判的顾问公司反对,公司两位负责的副总反对,老大要搞,这个算不算高盛的陷阱?我表示怀疑。
第三个是吉利的案例,这个更酷,这吉利老大跟了好多年去想办法收购,而人家开始根本就没想到卖给你!
后来沃夫沃的销售数据库对全球潜在买家开放,企业亏损情况一目了然,然后你出个价。
这种全面公开经营数据拍卖企业的做法在中国我没有听过,反正最后是福特60亿买来的资产,27亿吉利收购了(其中9亿还是瑞典政府要求企业承诺的运营经费,他怕你买壳)。
这个也算是高盛的陷阱?我表示想不通。
我读了几个案例,总结下被高盛阴谋的公司特点:
1、都能够绑架地方政府
2、都有一个对企业影响力极大的老大
3、都有过于积极的雄心,他们不但想做百年老店,还想用30年走完别人一百年的路。
这样的人,迟早不是在这里就是在哪里要跌跟头,这和高盛无关。
虽然现在揭发高盛的书和公司很多了,这个世界信息也是很容易透明化的时代,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被别人玩?
很简单,因为你贪婪,你失去了理性。
当然,你会因为假如我遇上的不是高盛,那好吧,假如你遇上的是摩根大通,你又能好多少?
说实话,我还真宁愿遇上高盛,至少他们是在游戏规则里面办事,无非是他掌握的游戏规则比你多,比你玩得好。
有些地方,他根本不按游戏规则办事,这种地方,喜欢说一句话,我不搞阴谋诡计,我始终为人民谋福利。
书是朋友送的,我打三星,假如你想看看那些所谓的傻瓜到底是如何犯了我说的三条错误的,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但是我的建议是,你可以读出不一样的结论,别什么事情都扯上阴谋。
是的,坏人比你想得更坏,但无知的人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