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说服力2-工作型PPT该这样做》的建设性批评

(2012-10-16 15:30:15)
标签:

教育

分类: 01-秋叶玩PPT

《说服力1-让你的PPT会说话》和《说服力2-工作型PPT该这样做》出版后,总体是好评多,差评少,这让我们作者比较欣慰,毕竟自己认为自己是在写一本干货,而不是拼凑的书。

我认为PPT这类书拔高可以上升为理念,具体可以落实到操作,普通人学PPT必然是先掌握操作,再提升设计理念和排版技巧,所以想在一本书满足所有层次的需求,这个在PPT这个专业领域,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的书定位读者是具有一定制作PPT经验又苦于难以提高的,我们希望我们的书能帮你开拓眼界

书一旦出版,好或者不好,不应该由我们来评价,而是读者。

我们是非常认真阅读我们能看到的书评,无论是在当当,卓越,京东还得豆瓣等等,我们非常期待那些中肯的批评,因为唯有批评才让人清醒和进步,今天看到一篇很好的建设性批评书评,我觉得很好,全文转载,并请大家继续留言,把你对两本书的意见和不满写出来。

我们还希望书继续进行改版,所以不怕你骂,就怕你骂得不到位。

对《说服力2-工作型PPT该这样做》的建设性批评

——————————当当读者书评——————————

之所以决定买这本书是因为在我买下《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之后所感受到的关于PPT制作的震撼,从而对这一系列的期待,加上确实这本书的书名在针对性上给人很强烈的引导性,因为就目前而言,有几个人做PPT不是用在工作上?所以这个“工作型”的主题从读者的需求上就很吸引人,我也在看完《说服力1》之后的不久就迫不及待地买下《说服力2》,买回来后第一时间翻开来看,不得不说,这本书不管是纸的质量还是整体风格都比第一本书要好很多,但是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失望。

为什么失望呢?这部分还是放在后面来说吧,毕竟我们看书首先要找的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去挖掘作者的不足(虽然也能够以批判性的思维去看问题,但这不是我的初衷)。
1、逻辑性强。
几位作者都是善于用思维导图的高手,在逻辑性方面那是相当的强,《说服力1》虽然整体逻辑还不错,但是可能因为是几位作者的第一次合作,在内容构思上显得不是太默契,而《说服力2》这本书在这一方面则有了长足的改进,我想合作久了大家在思路上可能也比较默契,在逻辑构建上自然也就更为紧密,所以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下来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每一章节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提出的技巧都是相当的清晰,从这一点上来讲,这本书在引导读者进入话题这方面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2、案例更为实际和有针对性。
《说服力1》的案例虽多,但是较为繁杂,而这本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对提出的案例都是比较常见的,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这样在读者对这样类似的案例进行修改时完全可以借鉴。
3、内容更为实用。
在《说服力1》中虽然也涉及到封面和目录的制作技巧,但是讲的比较少,而在这本书中则用了比较多的篇幅来介绍各种封面和目录的设计,且都具有相当的可模仿性。如果说《说服力1》侧重于理念性的的颠覆,这本书则侧重于技术性的技巧,一个是比较全面,一个是针对性强,前者给读者带来的会是很震撼的制作效果,而后者可能在制作思路上给读者有更大的帮助。
4、“麦穗计划”是一个亮点。
在这本书中附赠了一本小册子,是三位作者中的包翔老师在去年提出的一种通过PPT分享读书心得的“麦穗计划”的一些推荐性作品,这本小册子里有4个完整的作品,阅读起来相当有快感,因为从这几个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精品PPT的构成,特别是具有很多创意性的东西,这带给读者的也将是不一样的阅读享受,所以在这本书中,附上小册子我认为可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棒的idea。

好的方面自然不少,但是我在看完这两本《说服力》之后,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作者也是需要关注和改善的。

1、缺乏个性。
三位作者其中的两位的博客我是经常去的,包翔老师的博客分享的技巧相当具有新意,秋叶老师的分享我认为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如果两位作者分开写书,可能写出来的会是两种风格的书籍,但是综合了三位作者的思想的书籍则有可能意味着大家都要有所放弃,秋叶老师要放弃的可能是大众路线,而包翔老师要放弃的可能是他的创新式思维,结果这本书在内容上倒显得不是那么有个性,当然我不是说我们要追求个性,而是如果我们用了常规的思考方式,那么这本书的卖点又在哪里了呢?

【一个花絮:我做PPT培训的经验是,我为什么比较受认可,是因为我的案例改动大家都觉得好像不是那么酷,模仿起来比较容易做到。假如你改得太好了,别人就失去了模仿的意愿,他会说,你看,人家是天才,我们怎么能够做到?】

2、没有重点。
正如《说服力1》一样,此书在内容的编排上几乎没有侧重点,都是重点,然而在各自的内容介绍上也都算不上详尽,只能说把事情说清楚了而已,当一本书都是重点的时候,其实反而不容易让人记得住,这与第一本书没有多大差异。

3、与《说服力1》的差别不大。
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这本书与《说服力1》完全不同,里面没有一个案例是相同的,这点我很同意,确实整本书看下来,没看到有《说服力1》中的图片或案例,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本书与《说服力1》就有很大的差别,从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和技巧上,我看不出两者有多大差别,比如说第一部分都是阐述为什么PPT重要的原因,之后的逻辑、视觉、封面、目录、图表等方面的介绍都存在大同小异之处,如果要说差别,《说服力1》可能是全面些,而这本书稍稍针对性强一点,逻辑性更紧密,但是如果以此而单独写成一本书我个人认为不是太有必要,完全可以在《说服力1》改版的时候将这本书的内容增补进去,然后再理顺《说服力1》的整体架构,这样是可以做到让《说服力1》增值和实现书籍升级的。我不知道三位作者的初衷是什么,是要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据说这个书还要写成一个系列,我猜不会还有《说服力—全图性的PPT可以这么做》、《说服力—让你的图表。。。》等等的书出来吧,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就比较买嘎(my god)了。

【放心,如果写三,不会写这么简单的话题,另外说服力一会改版,大体的思路也有了,这些等写完后再告诉大家吧,没做出来,就不吹了】

对于PPT的制作而言,是需要有更为实效的教程的,这两本《说服力》无疑能够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我们可以在愉悦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PPT制作技巧,但是也希望作者能够深入的去挖掘更为贴近读者需要的内容,以免让流为快餐式的书籍(看完了就算了)。

最后给有兴趣购买这一系列书籍的读者一个建议。
如果对PPT制作有兴趣且计划买书的,建议买《说服力2》就好了,尽管《说服力2》所分享的内容没有第一本那么全面,但是从应用意义和书籍的整体质量上考虑,《说服力2》都要比第一本好很多(虽然对作者而言都是他们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是不分好坏的)。

秋叶点评:

我们也认为《说服力2》大大好过《说服力1》,原因在于,1是编著,整合了一些理念,讲了一些技巧,但缺少自己的东西。而2是用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制作PPT的方法,将来还想继续完善和提高这个方法论,我觉得很多人忽略了提炼出一套方法论的技术含量,有些事情总结完后看起来简单,在总结过程中并不容易。

奇怪的是我认识的大部分读者似乎更喜欢《说服力1》,这本书的编排在专业人士都提出了很犀利的意见,《说服力2》圈子里面的人都觉得排版比1有很大进步,虽然目录设计还不够清晰,但是内容上看体系性更强,这个我也想知道读者的意见,到底你喜欢哪种排版?1其实挺乱的。

我的确在想如何写《说服力3》,在想好内容的时候,确定我要做的形式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所以,欢迎你们拍砖,或者留下你们改进1和2的意见,包括你们希望我的3写什么?用什么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