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阅读

(2012-10-03 12:50:00)
标签:

教育

分类: 10-读书电影旅游美食

最近看了很多书,是否能学到很多东西,未必。

我在微博上贴了一句,一个人读书多不代表他有思想,顶多能代表他有一点闲钱来看书,有一点闲暇来读书,这种生活状态估计有不少人羡慕而已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为阅读而阅读的书虫,我强迫自己写书评,尽量写出点思考,哪怕发散,哪怕走火入魔,哪怕别人不爱看,我就怕我看了就放下,有些想法也就放下了。

看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下来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潜意识了,成为一套方法论了,也许才是自己的。

不过一旦变成自己的真东西,不管是思想还是习惯,其实也是新的枷锁,每次开拓新视野其实也是换上新的视角来局限自己。

我也是一名写作者,不管是博客,微博还是书籍,我最近一年看了很多书,也在思考,写什么样的文字别人爱读,写什么样的书大家爱看。

我自认是个对时代趋势变化很敏感的人,虽然大部分时间我很宅。

我注意到引进的很多所谓在日本和韩国的热门畅销专业书,包括一些欧美的热门畅销专业书,往往都是一些文字排版比较宽松,内容不是很有深度,也缺乏理论体系的书,就是一个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启发你一下,让你觉得自己似乎学到一点东西。但这点东西似乎太不专业,也能大卖?

其实要我说,专业和不专业,最大的差别就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头头是道讲出1,2,3,可始终不是一个体系,或者说出一套方法论,专业人士的优势就在于有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指导,遇到已知的问题他比你快,遇到未知的问题,他知道如何去尝试解决之道。

反过来来说,太多的人想成为专业人士,却不愿意付出太大的努力。那么最后的办法就是写一本让他马上可以看了讲出1,2,3,或者能立即解决一点已知小问题的书,很浅,但未必不管用。

所以现在流行的阅读似乎应该叫“浅阅读”,对应的应该叫低智商社会,想想前一阵子大行其道的《好玩心理学》系列,想想所谓日本设计大家的随笔集的引进,更不用说泛滥的日韩漫画,都符合这种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以致我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能阅读的地点,往往是地铁这种旅途上。

好多人似乎不进入旅途就有接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会议,见不完的客户,忙不完的杂事,也只有在旅途能让自己略微充下电,这种场合,你说怎么可以看很复杂很耗脑筋很成体系的书?

日本之所以流行这种不伤脑筋的专业书,我认为是新干线普及带来的必然后果。

那么中国的省会城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兴地铁建设,到2012年,大部分城市的第一条地铁线即将通车,只要培养出大量的地铁人口,就会培养出大量的地铁阅读者,他们需要的都是:

浅阅读。

想成为畅销书作者的朋友,你不妨思考思考我提出的趋势:

假如中国大中城市都进入地铁时代,纸质阅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