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田中一光的《设计的觉醒》

(2012-10-01 15:42:12)
标签:

教育

分类: 10-读书电影旅游美食

与其说我很喜欢这本书不如说我喜欢田中一光。 
   
这个人,生于1930,卒于2002,一生未婚,献身艺术。假如你不知道他,你只需要知道无印良品即可,他可是创造设计了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核心人物。 
   
这本书其实是田中一光的报刊约稿的一本选集,虽然发表时间不一,涉及题材话题也不一,但反而让你感觉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田中一光。 
   
他擅长的平面设计,作品获奖无数,书后附录的剧场海报,我非常喜欢。简洁干净,有冲击力,却又充满设计的力量。而且因为是日本人的缘故,海报中大量出现了汉字,对汉字的把握感,田中一光真是要让国内大部分设计师汗颜啊。 
   
其实我很喜欢日本这个民族,喜欢这个民族那种文化,这种文化的基因其实很中国。我个人以为儒家文化原汁原味的保存者,更像是日本,不像中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讲的是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这样的人进步是很快的,也容易与人相处。而庸者聚合,在感情和义气上会很快的溶和,以求大家和和气气。在这样的群体中,伤和气是大忌,会离心离德,会因小事难脱大祸,这样的群体是短命的。 
   
田中一光的艺术生命的成长恰恰印证了这句话,在被誉为大阪设计4人组的时候,几个年轻的设计师为了坚持各自的设计理念可以打成一团,但却不影响彼此的友谊。这样的成长故事,似乎贯穿了田中一光的一生,也驱动他发现一个又一个新的设计人才。 
   
这样的文化,似乎在我们这里都看不到了。我们最近的要求是反三俗。艺术家只有两种,要么是三俗的,要么是反三俗,文革过去30年了,艺术的评价标准还是站队。 
   
只有庸俗的人才反对庸俗,因为高尚的人眼里到处都能体验到美。 
   
田中一光把生活中每一项行为都看做是艺术的修炼,他自小热爱日本戏剧,他学习日本的古典文化,他了解西洋的现代设计,他疯狂迷恋过爵士乐,他养花养得颇有心得,他写随记写得情趣盎然,他做菜公认是美食家,有几篇文字看得我食指大动。 
   
这是个纯粹的才子。 
   
假如我们能给世界创造更多有设计力量的作品,低俗的东西自然没有市场。低俗不是告诉人民去反对就可以禁止的,只有你见到美的东西,你自然就会放弃丑的。 
   
书中一个段子让我印象深刻,田中一光在日本战后热衷于看美国歌舞剧时,觉得太漂亮了,回来言必谈歌剧,他的朋友说带你去看看真正的歌剧吧,于是带他欣赏了芭蕾剧,田中一光就立即被吸引了,再也不看美国式歌舞剧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美的力量的例子。 
   
我自己起初看这本书也是为了研究如何做出更美的PPT,我当初PPT做得如何自己是全然不知的,知道看到别人的作品可以如此精彩的时候,才意识到我的太丑了。一旦养成审美的眼光,就再也无法接受现在的设计,自然而然,在很短时间内,我也被人看做是PPT设计高手,其实这哪里当得起呢。 
   
只能说明我们这个国家在艺术方面要养成的路只怕还得一代人。 
   
我觉得假如田中一光的时代有博客,他的文章发布在博客上,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可惜他生活的时代更传统一些,这也未必不是好事情。 
   
我知道我的朋友萧秋水很喜欢这本书,那是肯定的,这两个人很多方面情趣真像啊。看书的时候,我常常想起,萧秋水也写过类似的文字呢。 
   
现在我决定把这本书送给我的朋友刘俊,他也喜欢做PPT,最近玩单反,我觉得看看田中一光的散文,也许可以悟出一些设计的思维,至少书中那些作品海报,他会很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