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夹心人(01)–这个世界哪里出了错?
(2012-09-25 23:53:18)
标签:
教育 |
分类: 01-秋叶玩PPT |
我的编辑朋友侠少邀请我写一本书,是关于现代人的职场和生活话题。
下面是侠少的来信:
我曾出过一本《寻找失去的快乐》,本意想针对现代人的不快乐病做点疏导。但扪心自问,觉得它并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实质。有些不快乐是隐匿在某个不为自己所知的角落,怎么触碰都感觉不是,却挥之不去。
我又想到,现代人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肯定存在某种扭曲。他猜,也许是功利社会的价值导向与内心崇尚安宁、自由的挣扎,在时时咬啮着大家的神经。要么不得志,要么很憋屈。客观上顺风顺水,主观上安然自得的人实在太少了。
职场现状是两极分化,要么按照成功学的指引,出人头地,不断地背负更大的压力以博取他人眼中的提升,这些压力来自工作本身,也来自人际关系,更来自本性的压抑;
另外一个极端,用近乎消极的超脱来解放自己,放弃事业心,或毫不珍惜工作,本以为可以随遇而安,却难以逃离世俗眼光与自己不平衡感的困扰,越来越缺乏成就感的支撑。
难道,成功和自由在职场中真的不可兼得,或只是极少数超级成功者才有的特权?这成了颇具普遍性的严重困扰,在单一价值评判标准的中国尤甚。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思考、方法上的启示与心理抚慰呢?
心理医生是做不了的,他们是局外人,有的完全没有相同的体验,有的完全从心理学与精神科的角度去解读普遍性社会现象,都无法落到实处,被对方接受。
有没有身在其中,经历过其中的苦乐,并成功脱逃的人呢?
我想到了你。一方面,我屡屡在你围脖中看到与此相关的只言片语;其次,感觉你是个快乐的人,又仍然委身职场。更有一点,你是比较少见的说什么都不会板起面孔,总能含着调笑将所以负面倾向化于无形,让听者觉得还没严重到丧失希望的地步,还足以乐观的面对。”
我设想的初衷就是针对真正有这种压力的夹心层,其实也许我们也是夹心层,这不是指导别人的路,是为了找到自己的路。
彻底丧失觉醒可能的人我们无力救助,而那些在物质层面上已经实现绝对自由的人我们也无力效仿。我们尽可能草根一些,务实一些,实际一些,哪怕没有高度,没有境界,力求能见到实效。让大众有效仿的可能,是需要突破的。
很多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一遇到柴米油盐,就被撞得粉碎。这是难点,也是机会和价值。
我们的人生,本不应有错,但生在一个不好的时代,被团团迷雾包裹,再没有慧心,难保不匆匆的错过去。
好在,已经开始觉悟的人不只我们。说到这里,真有一些启蒙民智的意义在。在无望正面作战的现状下,我们这么做,也算是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
我的回信:
承蒙侠少欣赏,栖息谷少天也说过我是“从你博客风格可以看出来,你还算出世入世都兼具了,你自己是感觉不到,尤其你在学校工作的,能入世更不易”。
我的确没有意识到这点,我觉得我就是该这样活着,就这样活着,没刻意,也没客气,有一点游戏,有一点淘气,但严肃专业的问题,我从来都是用心对待。
侠少的问题我是思考过的,我常常想起查尔斯·狄更斯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所有的问题,其实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在个人身上的投影。
既然投影了,就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我很欣赏惠普前中国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关于工作与生活》,我很欣赏他的一句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不过和他不同,我常常思考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如何在这场马拉松里可以走得到终点,而不是像富士康的十几位青年,选择纵身一跳,也许他们以为在现实里找不到幸福的路,这一跳可以赌一赌天堂之门开在哪里。
我们也不能等到了惠普大中国区总裁的位置再笑着离开,那个位置毕竟太高,真到了那个位置,能否笑着离不开,只怕也难。孙耀威的境界是悟道和舍得,我们普通人要的平常和看开。
回到我们的开始,侠少的意思是让我写本书,我自知我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可以总结自己的人生去照亮别人的方向。
我历来也反感哪些成功人士的宣传,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成功是被总结出来的,要了解一个人,应该去看他的25岁到35岁在做什么,而不是看他35岁时拥有什么。
侠少鼓励我说:这么大的一个题目,也决不是一个人、一本书所能解决的。我们只是参与者,思考着,分享心得,推波助澜而已。如果大家都抱着一人承担所有使命的想法,很多事情都开始不了。
我想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很正式严肃的开始,先签一份合同,然后抱着救国救青年的心态写什么著作。
我们可以找一群有趣的人,不要带60后,70后,80后,90后的标签,我们提出一些现实有深度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来沟通。
比如说侠少说他想提出这样的的问题:
-
该用怎样的评判指标来评价自己? -
谁在炮制下一个“阴谋论”? -
我们还能推崇简单哲学吗? -
谁需要高速的“GDP”指标?
其实也未必要是这样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可以让大家一起提出有趣有意思的话题,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最后看看这些话题,看看我们是否真有机会写出有意思的东西。
如果仅仅靠我一个人,我评估过,我的确没有能力把握这样大的话题,也缺乏足够的天分和灵感。而且一个人的经历又能有什么说服力呢?还得靠更多人的视角和亲历更能说明问题。
侠少安慰我说:
现在大家工作得不开心,要么在阴谋论的氛围下不堪重负,要么因郁郁不得志而沮丧。如果能找到一种平衡与放松就好了。一些有所觉悟的白领雇员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他觉得我的发力点和他的初衷有很大的差异。
可是我还是觉得,谈到职场,谈到我们的奋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一套房子来活的。
可是我们的人生却不自觉被一段爱情,一份工作,一套房子,一个位置所纠结,所绑架,所扭曲,这里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我们的人生,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
这样沉重的话题,总难免不是我们的开始,我和侠少约定,我们先写几封邮件,然后整理出到博客,让我试试,看看这样的探讨,大家是否有兴趣,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写这样的主题,甚至连文风文笔,就设定他一个信马游缰的开始吧。
假如你有好的话题,是关于职场成长的智慧的,想请秋叶试着谈谈观点,欢迎你发邮件给我,我的邮箱是zhangzhifs@gmail.com,我需要你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