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9年的胡润《百富榜》
(2012-09-18 13:23:32)
标签:
教育 |
2009年的胡润《百富榜》终于又公布了。
通过解读胡润的百富榜其实可以解读很多信息。
我发现5年来富豪数量大大增加,说明国家发展过程中给大量有能力的人获得出头的机会,不过好像5年来老百姓财富增加很少,说明国家在贫富分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发现5年来增加的大量富豪,特别是前100名中大量集中在房地产行业(50%企业是房地产行业或进入房地产行业运营),说明房地产行业不是暴利行业那纯粹的鬼话,一个国家房地产行业能养这么多大富豪,说明这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很不正常,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一个行业一般是走向规模经济和寡头竞争的,而在中国,只要和地方政府有关系,都有机会突破10亿的富豪门槛。
我发现很多传统行业起家的富豪新的投资方向大量是金融和房地产,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投资还真像郎咸平所说,不太吸引投资力量,长此以往,中国也会像美国一样制造业空心化,失去竞争力。
我发现湖北的富豪很少,说明在湖北这个省份还没有养成产生富豪的软环境,湖北的经济腾飞还要很长的时间。就富豪数量而言,广东省是第一,浙江省是第二,说明民营经济这两个省份最好不是虚的。
我发现大部分富豪过10亿门槛的年龄都超过了40岁,他们平均年龄是50岁,所以请那些发财梦深的朋友们,你们大可以继续奋斗,30还不晚,刚起步的年龄,他们平均用了16年才成功。
我发现大部分富豪不是靠出口赚钱的,而是靠赚中国人自己钱发财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政府在可分配GDP转移方面做得很不好。把大量GDP转移到一小部分人,尽管这些人可能确实才华出众。中国富豪也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一向对付老外没什么办法,对付自己人那是心狠手辣的传统。
我发现中国富豪没有在日本东京上市的,估计他们一上市企业都要被网民骂死了。这点一点都不意外,中国企业不去日本上市,估计十年内都不会改变。
我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富豪开始进入资本运营阶段,他们的企业很难说是谁的企业,更多是交叉控股的企业,未来中国富豪和世界级富豪在资本市场博弈的格局我想现在可以形成了,希望下一次金融战,中国人也可以赢一回。
我还发现,很多富豪只是曾经是中国国籍,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是中国国籍,如果胡润能注明这一点这个富豪榜会更好看。
很多人关心富豪是怎样生活的,我觉得其实很简单:
大部分人在30岁之前是积累积累再积累,30到45岁奋斗奋斗再奋斗,45~60岁可以作为成功人士到处宣扬,可是又高处不胜寒。
做富豪有富豪的快乐,做平民小百姓也有小老百姓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