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格战的一点思考
(2012-08-28 21:45: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04-秋叶玩职场 |
中国目前处于制造大国阶段,而不是制造强国。这是什么含义,就是说我们国家在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是成本优势。这个成本包括土地,水电,人力,制度等方面的综合(在中国做制造业成本方面有三个优势是明显的,第一是人力成本低,第二是环境污染支付成本低,第三是项目运做效率高)。
由于我们不是靠技术领先,那么我们最擅长的就是控制成本,所以说中国帮助世界抑制了通货膨胀,因为我们输出西方人想象不到的价格的商品,就好比在输出通货紧缩。
几个擅长控制成本,又没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在一起竞争能怎么办?两种结果,第一是价格同盟,第二是价格战。
美国19世纪出了石油大亨,铁路大亨,钢铁大亨,银行大亨,这些商业天才用各种竞争手段(很多都是无情和卑鄙)整合了行业资源,形成垄断局面,这样自然可以操纵价格,即使缺少创新都不要紧。不过在中国,人和人的竞争已经发展了5000年,形成同盟太难,政府在这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又浓厚,于是就只剩下一条路,就是价格战。
低价格应该是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一种自然体现,而不是恶性竞争的产物。
在充分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实施低价格策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企业成本领先对手,有价格优势,例如格兰仕的规模化运做。
2、产品价格弹性大,适当降价可以促进购买或使用,结果在固定成本不变情况下,销售总量快速扩张。例如电信的资费降价大大促进消费,固定成本投入早就完成,而带来业务量增加也因为信息化技术抵消大部分人工投入。
3、有利于资源优化。如果能够在当地采购到物廉价美的零部件,就很容易形成相关产业发展,这样的话相关产业扎堆又带动配套规模扩大,成本进一步降低。形成一个不存在联盟的事实商圈。不过象水,电、油等基础资源价格过低未必合理。
在战术上也可以考虑价格战:
不过也要考虑三点:
1、价格战是否导致无利润,并给行业形成产品就必须是这个价格销售,导致长期经营钱景消失?
2、价格战是否会导致对手疯狂报复?形成恶性循环?
3、价格战是否会损害品牌的质量形象,长远看会牺牲用户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