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2012-08-28 15:16: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06-谈谈情,说说爱 |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每年回家过年都象一场战争,从买票到上车,拖家带口从一地到另一地,但又不能不去。
我昨天和一朋友说:我们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讨生活,难得过年休息一下,还是要赶路,比上班还累。
我年年和老婆要争议一番,她就总认为这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人群体性癫狂,要献爱心尽孝心平时多走动多联络就好,为什么一定要赶最冷最挤的时候?从经济上讲错峰运行不是更好?
而且回到家,其实年味越来越淡了,中国人过年五大现代传统:贴春联,吃年饭,放爆竹,看春晚,拜大年,滋味都越来越浅。
春联直接去买,不用请临街的师傅写了,也不用捣糨糊贴,透明胶双面胶就解决了,家也不是有天井的院落,就在防盗门上一贴就完,哪里需要用梯子呢?
放爆竹已经成为监管对象,大年三十还有人不辞辛苦发禁令通告,现在也确实人多房密,有很多安全隐患。不过最近又允许到指定地点放了,不过就少了隔壁左右一群孩子热闹的滋味。
要说年饭,小时侯可盼望着,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吃到很多好东西,象香肠,炸鱼块,鱼圆子,肉圆子,藕夹,粉蒸肉,春卷,麻片都是过年才有得吃,更不用说酥糖,麻片,米泡等副食。感觉妈妈好神奇,过年可以变出那么多东西吃,吃过一次,要惦记一年。
现在只要进超市,随时都可以买,也就不盼望着了。
至于春晚,更是鸡肋,从一分钟都不容错过,到可有可无。
拜大年,远的就电话了,疏的就短信了,亲的就上门去还人情了,这人情总是越还越多,最后都上了麻将桌。
那种走上几里路看看亲戚的事情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所以我觉得:只有在资源不丰富的时代,过年才有年味,不管是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资源一富足,人就少盼头,那种被满足的幸福感就少了很多。
物质一富足,精神就荒芜。搞出艳照的从来就不是在低层挣扎的人。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回来呢?
一句老话:父母在,不远游。
家里有牵挂我们的老父母啊!
我们在外面标榜自己是和时间赛跑,父母才是真正和时间赛跑!他们的愿望就是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吃年饭,热热闹闹,等相互拜年的时候,亲戚问起:“你儿子回了没?”一脸骄傲:“回了,这是他给我买的新衣服!”。
其实我们当初离家的时候是宠物,现在回家升级为贵宾,一样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只需要在路上忍受一点拥挤,回家看看,父母就无限满足。
去年父母双双身体不好,到武汉来看病,我就越发担心,不管如何今年要回家吃年饭,屈指一算尽管我年年春节回去,但已经5个年头没有回老家吃年饭了。
回来了,果然爸爸妈妈最开心,要做这吃做那吃,拦都拦不住!
最开心的小女儿,一开始不愿意回,后来发现到了老家,人多(有小弟弟陪她玩),还基本上有求必应,昨天已经给她配置了衣服,玩具,小兔子小仓鼠,放开采购无限供应的副食品,还有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这些在武汉是完全没有的东西,她早上主动和我说:爸爸,我们多住几天再走!
过年,就是过着割舍不断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