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好书–兼谈如何选择管理书籍
(2012-08-27 20:58: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10-读书电影旅游美食 |
巴尔扎克对女人说:征服男人要通过他的胃,不愧是法国文豪,对美食情有独钟。
张爱铃对男人说:征服女人要通过她的阴道,这个太直接了,不如孔子说得好:食,色,性也。
不过我始终觉得,要了解一个人通过他的文字是最可靠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那么多城府和历练,自然没有曾文正的眼力。
不过看一个人的文字,总是比较容易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境界,还有学问。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写文字的,但是愿意写文字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好文字。
所以读书是让自己可以快速了解不同世界和人的好渠道,也是让自己了解社会的好窗口,但要读书,就不能不有所选择。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能否给推荐入门管理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十本书。
这个问题确实让我很费思量,因为我对管理的认识好象不仅仅从书中来,也从自己的实践中体会,正好,今天在聊天的时候有朋友谈到如何选书的问题,我们讨论了一下,有这么几个建议。
1、管理类的书非常多,而且热门,即使是一种管理理论都至少上百种论述,我们的建议是你工作对哪些方面有要求,你就可以优先看哪一种,例如你现在是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看人力管理的,如果你是市场营销的,不妨先看市场的,管理强调的实用,先解决问题,至少给自己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然后马上依书上的理论和方法去体会,去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实战中领悟,最终变成自己的套路。
那种指望自己闭关三年,然后学有所成,征战武林,攻必克,战必胜的神话在管理学中不存在。
2、要看管理学的书,建议不要只买一种,同类的书买它十本八本,对比看,对照看,各家观点不同,往往互补或者是冲突中,让自己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机器。
3、看管理学的书,最好的顺序是先看国外本行业公认大师的书,然后看台湾华人专家的书,最后是国内实战派专家的书,再就是学院派老师的教科书。中国国内的书没时间看不看也罢,但要看最好是看原版老外的书。
人性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好的坏的都一样,老外承认人性,反而书中更客观更理性,国内的书拼凑的太多,形成自己理论体系的太少,很难让自己建立一种理性思维的模式,而是沉湎于一点点小聪明的闪光,其实有这样能力的人,太多。
4、如果实在要推荐,我建议一定可以读读德鲁克的书,他是现代管理理论集大成者,被称为是“大师中的大师”,又高寿,在活着的时候就影响管理学几十年;要了解人性,可以看看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满足理论;谈营销,不能不看科特勒的书,谈组织结构的变化,不能不看汉迪的书,谈战略,不能不看波特的书(也太长了一点),把这些人看了,管理基础理论已经有了四、五分,都是英美大家。
5、现代社会强调与时俱进,有时候要看看新书,挂一些畅销书名,例如三年前你不谈〈蓝海战略〉是否太落伍?两年前不谈〈世界是平的?〉是否落伍?去年不谈〈长尾理论〉是否过时?当然今年的是哪本我也不晓得,唯一肯定的是那不是我写的。和老板汇报工作知道这些名词,甚至引用一下很有好处。
此外就我自己,我还喜欢看历史(例如明朝的哪些事儿,建议大家集中精力看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太长,研究一段就不得了,历史往往是惊人的重复,要是看了吴思的书,有时候思想都会很健康的反动,我个人喜欢明史和建国后的当代历史),喜欢看经济(管理者不能不懂宏观经济,也不能不知微观经济),喜欢看人物传记(我需要从伟人经历中寻求力量,哪怕有虚构的成分),喜欢看企业传记(了解别人的故事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我特别喜欢看新兴IT企业的传记,很多过几年书中的夸口就成了笑话,对自己也是一种警醒),喜欢看一些闲书(例如小说,自然科学,地理风俗一类,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
这些杂书读多了,对自己的管理理解很有帮助,而且好象能开拓很多眼界,在书中免费和无数人交流,分享,周游了世界,幸福感铺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