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贫困生的思考

(2012-08-26 16:05:04)
标签:

教育

分类: 05-写给大学生的信

俗话说“寒门出学子”,在大家印象中,家庭贫困的学生应该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成绩应该拔尖才是。

我在教育行业呆了6年,却越来越发现,家庭贫困和学习成绩好不好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我觉得,在当前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为每日温饱,为家庭变故(很多人贫困是因为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经常忧心的同学,在缺乏金钱导致缺乏稳定生活的压力下,反而不能更好的学习。

更不排除个别同学因为在金钱刺激下,不但不转向自己努力,而是责怪父母无能,命运不公,反而有一种仇富心态,这比无法完成学业更可怕。

最近搞了一个资助贫困生免费学习一年半,培养为IT软件工程师的活动,原来的初衷是想资助一些想读大学但没有钱的应届高三学生。说实话最后来了不少人,首先80%不是应届高三毕业生,而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毕业一两年在社会上发展不如意的人,当然他们确实也非常困难。而这20%应届高三学生中,也仅有一个高考成绩超过500分(可能因为我们这里是职业教育,学生还是想读学历教育,那边也有助学贷款),其它大部分在200多分。按我的逻辑,高考考200多分也是有难度的啊!

此外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在湖北最大的日报上发了新闻,但真正辐射的90%是武汉和武汉周边城市。

我当时就想到几句话: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且无能。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贫困。

真正的贫困生往往是信息无法达到的地区,他们不晓得还有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顺便说下我个人一直被攻击为偏激的观点,我也不准备改变我的观点:

我认为在当前的教育机制下,在当前缺乏真正的广泛慈善救助机制下,一个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高考后的最佳选择(特别是落榜生)应该是去打工,帮助家庭分担压力。这是自己敢于面对现实,负责任的做法。

而不是企望父母能借到钱,或者是到社会上争取学费,因为即使解决了学费,一个贫困的家庭也无法承担高额的生活费用。一个贫困生在大学环境下并不一定就会变得更强,将来就业就更有竞争力,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我以为在当前中国,至少在可预见的5~10年内,一个大学生借贷5~6万毕业后,在3~5年内缺乏还款能力,要么赖帐,要么转嫁压力给父母。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努力打工存钱,然后再去选择各种继续教育或职业教育模式,让自己也获得进修的机会呢?

在中国把高考定义为人生的最重要的路,我觉得是可笑的,过去可以这样认为,因为上大学和有工作可以划等号,甚至是有好工作,但是现在,读完大学的结果可能还是失业或者是在微薄薪水工作中挣扎,有什么意义呢?

现实一点,其实路一样宽广,我一直认为,人生的竞争从18岁后有40年,这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决定性战役就可以决定你一生,特别如果你认为这场战役是高考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