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博文视点组织的《走出软件作坊》项目经理沙龙
(2012-08-21 11:49:46)
标签:
教育 |
今天参加了博文视点组织的沙龙会,主题是软件企业的CTO、项目经理,售前经理,实施经理之间的一个碰撞。
来了一位群硕软件的美女,讲话很积极,回头我们三位男士要护花回家也很积极,我虽然顺路,但没有私家车,就一起凑力龙数码的秦总的顺风车。
很高兴在会上认识了思远的邹校长,聊得很开心,水平沟通就是一种幸福,居然我和他还是万科城市花园的邻居。
还有武汉科尔创新软件,微创光电,伊锐数码,百思极致等公司的朋友,加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杨总编和博文视点团队的组织,一场头脑风暴就展开了。
从七点居然交流到12点半,我们才道别。
很有收获,暂时无照片,我把我发言的一点观点写下来,其它朋友的我都没记全,不过博文视点的周筠老师的速记好厉害,等她的博客整理出来了,我再加链接过去。
今天提了个问题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我说:
小公司讲温情,以情留人,累人但百炼成钢,不过副产品钢渣不少;
大公司讲制度,以理留人,磨人但修炼成精,不是妖精就是老人精;
还有个问题是项目经理如何提升个人能力?我说
项目经理要成长就必须培养替代者,把新人挑一挑,磨一磨,带一带,放一放,收一收。(这个就不展开了)
CMM评估体系由于是从面向给予版本规划的产品软件发展起来的,对需求定制的项目型软件始终适应性还不够,业务域覆盖不足,还可以完善。
今天提了一个问题,管理公司如何才能不忙死?
我回答说:
小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不忙,一定会死;
大公司的管理者如果很忙,也一定会死;
还有个关注焦点,用户需求变化怎么办?我说三条土办法。
1、冷静,想想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商务问题造成用户提需求,别总用技术手段解决。
2、势力,看需求是谁提的,如果是领导提的得动脑筋,如果是具体操作层提的,完全可以用流程去卡他。
3、专业,要分析真正需求的合理性,合理要做,不合理要说服放弃。一个技巧不合理的需求往往让用户也有巨大工作量,让他认识到这一点,他自己就会放弃。
还有人说我总是把项目经理当成商务经理,你做的项目可能和我的项目类型不同,你也许不对。
我说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没上路,还不虚心学习,项目管技术还是管人?不会管人如何成为项目经理?管人难道就不涉及管理和沟通技巧吗?这难道就成了商务问题?我不过是增加中国式技巧。
我为什么参加获得并推荐阿朱的书《走出软件作坊》,因为本质上我们都是从实践出发,从技术思维走向管理思维,能触类旁通,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人。还有我们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分享,不断发布交流,加以完善。
所以很高兴知道阿朱的书能一上市就卖5000本,这不是偶然的。群众喜欢真实的书。
刚刚看到周老师的评论,写得比我详细多了,赶紧补上链接:
http://yeka.blogbus.com/logs/34018503.html
2009-1-17 1:12:07
来了一位群硕软件的美女,讲话很积极,回头我们三位男士要护花回家也很积极,我虽然顺路,但没有私家车,就一起凑力龙数码的秦总的顺风车。
很高兴在会上认识了思远的邹校长,聊得很开心,水平沟通就是一种幸福,居然我和他还是万科城市花园的邻居。
还有武汉科尔创新软件,微创光电,伊锐数码,百思极致等公司的朋友,加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杨总编和博文视点团队的组织,一场头脑风暴就展开了。
从七点居然交流到12点半,我们才道别。
很有收获,暂时无照片,我把我发言的一点观点写下来,其它朋友的我都没记全,不过博文视点的周筠老师的速记好厉害,等她的博客整理出来了,我再加链接过去。
今天提了个问题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我说:
小公司讲温情,以情留人,累人但百炼成钢,不过副产品钢渣不少;
大公司讲制度,以理留人,磨人但修炼成精,不是妖精就是老人精;
还有个问题是项目经理如何提升个人能力?我说
项目经理要成长就必须培养替代者,把新人挑一挑,磨一磨,带一带,放一放,收一收。(这个就不展开了)
CMM评估体系由于是从面向给予版本规划的产品软件发展起来的,对需求定制的项目型软件始终适应性还不够,业务域覆盖不足,还可以完善。
今天提了一个问题,管理公司如何才能不忙死?
我回答说:
小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不忙,一定会死;
大公司的管理者如果很忙,也一定会死;
还有个关注焦点,用户需求变化怎么办?我说三条土办法。
1、冷静,想想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商务问题造成用户提需求,别总用技术手段解决。
2、势力,看需求是谁提的,如果是领导提的得动脑筋,如果是具体操作层提的,完全可以用流程去卡他。
3、专业,要分析真正需求的合理性,合理要做,不合理要说服放弃。一个技巧不合理的需求往往让用户也有巨大工作量,让他认识到这一点,他自己就会放弃。
还有人说我总是把项目经理当成商务经理,你做的项目可能和我的项目类型不同,你也许不对。
我说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没上路,还不虚心学习,项目管技术还是管人?不会管人如何成为项目经理?管人难道就不涉及管理和沟通技巧吗?这难道就成了商务问题?我不过是增加中国式技巧。
我为什么参加获得并推荐阿朱的书《走出软件作坊》,因为本质上我们都是从实践出发,从技术思维走向管理思维,能触类旁通,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人。还有我们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分享,不断发布交流,加以完善。
所以很高兴知道阿朱的书能一上市就卖5000本,这不是偶然的。群众喜欢真实的书。
刚刚看到周老师的评论,写得比我详细多了,赶紧补上链接:
http://yeka.blogbus.com/logs/34018503.html